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半靠创作半靠“天时” 瓷板上的红瓦碧树蓝天

2017-08-19 19:38:07
责任编辑:帛幼

原标题:一半靠创作一半靠“天时”,瓷板上的红瓦碧树蓝天

在瓷板上用特殊颜料精心勾勒,经过高温烧制,在看到作品时要么惊喜要么“惊吓”。这就是岛城艺术家杨克先生创作瓷板画的经历。正是因为期待,他不断琢磨探索,不止用绘画技巧,还根据瓷板画创作特点独创玻璃、钢锯条等“十八般武器”,创作出岛城特有的红瓦碧树蓝天、意境幽深的“风天雪地”、格外有生活气息的门神像等艺术品。

\

风景、人物都登上了瓷板

杨克,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现代刻绘艺委会委员,美国艺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长,青岛陶瓷绘画研究院副院长。其陶瓷绘画原创作品于2013年、2014年的中国创新设计文化展暨中国(青岛)工艺美术博览会中,两次荣获金奖。2015年他受邀赴英国参加亨利艺术节,2016年10月赴美参加由美国艺术家协会举办的亚洲艺术节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画展;2017年4月受邀参加日中艺术交流展。他的工作室位于香港东路附近,近日,半岛记者赶到这里,先是看到了几乎布满一间大屋子的瓷板画作品。首先是一幅风雪系列作品,图画上有山有树有河,漫天大雪正在纷纷落下,在瓷器特有的光泽下,壮丽景色扑面而来。只见风雪系列作品不少,有的取材于文学名著,如林冲风雪山神庙。有不少作品有它自己的故事,一幅作品取自李白的《行路难》,诗人在冰封的大河边远远眺望山峰之上的明月,作品左下角题诗: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本来我创作出一幅风雪图,没有人物形象和明月。拍照发到朋友圈后,有朋友说,这正符合李白名句的意境。”杨克很认同这种看法,立即对作品进行了再创作。

\

在杨克作品中,除了风雪系列,门神系列、风光系列都很独特。风光系列中,有一些格外吸引人:青岛特有的红瓦碧树蓝天、天海一色的前海一线、地标性的数座教堂,都出现在了瓷板上。对于青岛人来说,这些景色都不陌生,但出现在瓷板上又增加了特殊韵味。半岛记者看到,画上的这些景象都经过了艺术加工,“这幅是鲁迅公园附近风光,实际上公园的门楼不像我画的这么突出。另一幅画作上,青岛的3座教堂不能同时出现一个画面中,也是经过了艺术创作。”杨克介绍。

\

学习水彩偶然“碰瓷”“中毒”

出生于1967年的杨克,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后来参加的工作,却与画画没有关系,不过他一直断断续续地画着。他还研究、创作油画和水彩画,在2011年,他从多年水彩作品中精挑细选,将部分水彩画印上了台历,而正是这台历,使得他“碰瓷”并且“中毒”。“2011年年底,妻子带着印着我水彩画的台历到景德镇,当地的艺术家见到后感叹,要是这些水彩画出现在瓷板上,不知道有多美!”杨克也想知道,于是尝试了一番——用画水彩画的手法创作了第一幅风雪图,“几乎是照搬在纸上创作的方式,放在了瓷板上。”作品完成后,它的确很美,从此杨克一发不可收拾,也就是“中毒”了。在研究、创作瓷板画的艺术家之间,他们将创作瓷板画叫做“碰瓷”,因为痴迷,因此叫做“中毒”。

\

经过多年研究,杨克对瓷板画有了自己的理解。“表现形式上需要根据瓷板画的特点来,照搬别的艺术形式就很难表达。”根据瓷板特性,杨克就创造出很多独特的创作方式。他的门神作品,那种须发皆张的形象跃然“瓷”上,杨克介绍,这蓬松又根根清晰的胡须是他使用钢锯条划出来的,单纯用笔就没法表现这种特点。更让人称奇的是,他不但将刀、锯一类的工具用在创作上,还将玻璃引入瓷板画创作:在创作一幅山水图中,一汪碧水处,他会放上碎玻璃,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玻璃熔点低,就融化成了一个“湖”。

创作好作品靠自己也靠“天”

在瓷板上一顿涂抹,高温烧制后就拿到了独一无二的瓷板画?并不是这么简单。瓷板画可以大致分为两种创作方式,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温度约800摄氏度。烧窑前在素胎上绘画,如青花、釉里红等,则称为釉下彩。在素胎上施釉和作画时所见的颜料色,在经过高温烧制和烘烤后会发生很大变化。看到一件件颜色暗淡、貌不惊人的半成品,经过炉火的烧炼可能呈现出绚丽夺目的色彩,如此奇妙的创作过程,非常考验创作者的经验和想象力。两种相比之下,釉上彩相对容易掌握、容易表达创作意图。

\

瓷板画创作有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杨克说,正因为对未知的期待,一直吸引着他不断创作。在纸上创作,艺术家会根据构思,完美表达,这种表达可以跟最初设想一模一样。但瓷板画不同,除了颜色变化,烧制过程中瓷板也有很大比例的破损率,当看到作品时,杨克形容:“要么惊喜,要么‘惊吓’,没有第三种可能性。”他解释,创作前的构思作为先导,惊喜的是作品创作成功,甚至超出想象;“惊吓”则是完全不是自己想要表达的方向。他觉得,创作瓷板画与怀胎十月一朝分娩非常像:谁也没法断定妈妈肚子中的胎儿像爸爸还是像妈妈,只有孩子生下来才知道。

因为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很多出现断裂等破损,颜色等作品效果也常常出乎意料之外,杨克认为,瓷板画一半靠创作,一半靠“天时”。“创作时为了能够最终拿到满意的作品,往往需要同时创作好几副,很多作品都至少创作3幅,烧制出来后,只有一幅是好的,其他都断裂了。”

“碰瓷人”很多,小白也有“大作”

据了解,岛城“碰瓷人”不算少,也有数百个烧制陶瓷的炉子,有不少人“中毒”较深,当然也不少人接受不来瓷板画如此大的不确定性。那么,瓷板画创作是不是小众,仅仅在一个小圈子里流行?实则不然。据杨克介绍,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了解、学习瓷板画,甚至就有很多绘画方面零基础的,创作出的作品也能别有韵味。杨克的一名徒弟,就是零绘画基础,看到杨克创作过程,他手痒想自己试试。“我告诉他,到网上找喜欢的图片,自己照着练习画出来。”练习一段时间后,杨克认为可以制作瓷板画上,就开始了创作,后来烧制出来效果很好,“挂在工作室里,有不少人觉得很好,想要收藏。”还有普通市民自己动手做瓷板画,作为一种纪念品。“一位女士和丈夫结婚纪念日,她模仿荷花图片,在一套茶壶上画出来,烧制出来也很漂亮。”

这种艺术形式距离普通市民有多远?杨克认为,类似给结婚纪念日做纪念品的女士,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很有生活气息。以价格为例,相比之下,瓷板肯定比纸张昂贵,但瓷板上作画有很高的容错率,“如果觉得自己画的不好,就可以推倒从头开始,一直到画得满意为止。”杨克介绍,甚至在烧制完成后,觉得需要改进,也可以再进行创作,如此算下来,价格也不高。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喜欢用这种方式制作纪念品、生日礼物等。有了“群众”基础,杨克对于专门艺术的传承并不担忧,他觉得,将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喜欢瓷板画,创作瓷板画;如果创作的瓷板画水平不够高,但也可以有实用价值,比如画在茶杯茶壶上;有独特风格的话那就是艺术品了。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韩小伟

[编辑:帛幼]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