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百年青岛牵手千年即墨 撤市设区将带来这些影响

2017-09-21 09:48:30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光影

1 跨越篇

千年商都→县域首强→都市新区

岁月荏苒,转瞬间,千年即墨、齐鲁强县又站在了一个历史交接点上。

撤市设区,是一个理应被定格的时刻,回望历史,追溯岁月,知往鉴来。

——透视这座千年古城穿越岁月的沧桑足迹。

千年古城:2000年置县,齐鲁商都……跨越千载的沧桑历史,诉说一座古城的厚积

在大青岛的版图上,少有一座城市承载着如此厚重的历史,少有一座城市这样富于底蕴、个性与特色……

即墨,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东濒黄海,南依崂山,处于日、韩等国家和京、沪等大城市一小时经济圈,拥有178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2517平方公里海域和183公里黄金海岸,常住人口119.4万,目前全市共有7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有人说,如果即墨划区,青岛的历史要前溯两千年!这是事实。

实际上,即墨作为文明地标的历史,还要再向远古回溯——在青岛的地域文明史中,即墨堪称源头。即墨北阡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牵出了青岛远古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这里出土的7000年前北辛文化遗存,是已知青岛地域人类活动的最古发现。

梳理历史的脉络不难发现,最早在《战国策》《史记》《国语》中,即已出现“即墨”之名。

翻阅《即墨县志》,可以找到即墨最早的城市演进——秦代置县,隋朝建城。据史载,商、周时期,即墨为莱夷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实行封邦建国,市域西部成为夷国封地。公元前567年,“齐侯灭莱”,“莱共公奔棠”,棠的古城址在今移风店镇古城村。齐灭莱后,在今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建了朱毛城,后来因该地邻近墨水,改称即墨城,成为齐国通都大邑。

据即墨市史志办公室副主任陈晓磊介绍,秦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即墨始定为县。其时,胶东半岛为胶东郡,郡治在即墨。西汉时胶东郡为胶东国和东莱郡,胶东国治即墨、昌武、壮武等8县,即墨是胶东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秦汉至南北朝700多年间,虽然朝代数度更迭、战乱不断,但即墨县制不改。

《即墨县志》载,南北朝末期,即墨发生一次重大历史变故。公元566年,即墨、不其县制被废,一同并入长广县(今平度市)。

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随着隋王朝昌兴和政治稳定,被废制40年的即墨县重新恢复。新建的即墨城由原址向东南迁移40公里,即今天的即墨城所在,县境版图兼有原壮武、皋虞、不其三县故地,包括今天的即墨市、崂山区、城阳区和青岛市内四区的广袤地域。明万历《即墨志》载:“其地三面环海,右伏马鞍,北住灵峰,二崂拱其南,天柱维其东,形胜为东方冠”。

即墨以齐鲁名城载入史册,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灿烂的文明,话沧桑,数风流,这座千年古城留存的辉煌过往、传奇典章,鼎盛人文,数不胜数……

史载,战国时期,即墨故城盛极一时,“齐有即墨之饶,而联袂挥汗与临淄并夸殷盛。”最能印证这种繁荣的当属即墨刀币了。这种刀币在即墨境内频频出土,而且在济南、莒南一带,甚至在河北省境内也被先后发掘。

有人做过统计,跨越中国历史的长河,在全国699座城市中,仅有4座城市,长达2000年不曾改名,即墨市就是一例,也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座没改过名字的县级市!

经济强县:“中国针织名城”“江北最大市场群”、青岛民营经济热土……见证一个时代的跨越

1891年6月14日,青岛建置,清政府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驻防,置总兵衙门于即墨县仁化乡青岛村。

1897年11月14日,“德占胶澳,青岛析出”,即墨近代史开启。

1949年5月26日,即墨全境解放,黄海之滨的古城迎来了灿烂黎明。1957年10月,即墨县划归青岛市。1961年,即墨县的城阳、棘洪滩、马哥庄、河套、阴岛(今红岛)5个公社划归崂山县,形成了今日即墨的城市境域。

新中国建立后,国有、集体经济取代小农经济,社会生产力得以蓬勃发展。“进了即墨地,脚踩两脚泥,吃着地瓜干,听着柳腔戏”,这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墨的形象写照。1956年,即墨县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供销合作社成立,遵循计划经济模式。即墨一步步留下坚实的足印。

……

1989年撤县设市,是即墨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跨越。是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以民批〔1989〕5号文件正式批复山东省政府撤销即墨县设立即墨市(县级)。省政府和青岛市政府分别于8月25日和9月6日下发《关于撤销即墨县设立即墨市的通知》。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建,9月29日,即墨市成立大会在即墨宾馆礼堂召开,青岛市分别向即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单位授印授牌。”陈晓磊对这一历史时刻记忆犹新。10月1日,即墨市正式挂牌并对外办公。

“设市后,虽然即墨的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人员编制均不变,但是即墨自秦置县的历史结束了,这一过程长达2200余年。”陈晓磊感慨地说。

即墨市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开启了新的历程。是年,即墨辖10个镇、20个乡、1033个村庄,人口102.4万。

更触动陈晓磊感慨记忆的是,结束县制前后的即墨,躬逢一个火红的年代。

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始激荡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即墨人秉承传统,把祖先“重农桑、劝女红、极技巧、通渔盐”的本事发挥得淋漓尽致。即墨这座文化名城,开始在经济发展的时代舞台崭露头角,大放异彩。

即墨作为一个经济强县崛起,开始上演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镇村工业异军突起,1987年全市乡镇企业达19668家,从业人员15万余人,形成了机械、化工、轻纺等16个骨干门类,有73种产品获省优、部优和国家级名优产品称号。

20世纪九十年代,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小商品城、副食品批发市场、布匹床上用品批发市场、七级生猪批发市场、蓝村皮鞋城等十多个专业批发市场闻名全国,形成了江北最大的市场群。“南义乌,北即墨”,印证着即墨商贸活力四射、特色鲜明!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即墨市针织服装服饰企业达3000多家,涌现出即发、红领等一批知名骨干企业,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占据青岛同行业半壁江山,即墨市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针织名城”,并先后获得国家级出口纺织服装质量安全区、全国纺织模范产业集群等称号。

底蕴,实力,特色,即墨这座城市的发展显现着一种力量,开始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版图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融入都市:蓝谷,汽车新城,国际商贸城,齐鲁县域首强……一轮轮跨越、冲刺、融合,推动一个现代化都市新区的崛起

当代的即墨,黄海之滨升起的一颗明珠,一个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

跨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审视这座城市发展和成长的轨迹,我们聆听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变奏。

这座千年古城,历经时代变迁、曲折探索,渐呈厚积薄发之势,渐生雄鸡高唱之音,引来了一次发展能量的释放!

这种变奏是跨越,是发展战略的跨越,是产业和城区规模的跨越,是发展模式与速度的跨越,近年来,即墨在青岛全域统筹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不再囿于一方县域的自我积累,而是主动融入青岛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找准定位,提升发展,面向全域规划建设了青岛蓝谷、汽车产业新城、国际商贸城、省级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城市组团,构建起了现代产业与特色精品城市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面向青岛全域而布局的发展高地、产业集群、城市组团,构筑即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

规划总面积218平方公里的青岛蓝谷,短短几年引进“国字号”“中科系”等重大科研平台达20个,以蓝谷为核心的鳌山湾畔“东部湾区”,已成为实施大青岛“三湾三城”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极。

着眼于承接青岛汽车工业的产业转移,规划占地93平方公里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累计引进包括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一汽商用车两大龙头在内的汽车及零部件项目120余个,形成了以整车为龙头、产业链完善的汽车产业集群。

以国际视野规划的总面积35平方公里的中国即墨国际商贸城,推动着即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重点建设服装市场、小商品新城、中纺四季青国际服装城、复星天贸城和智慧物流园等板块。

变奏是冲刺,显现着前所未有的高歌猛进之势。从百强县,到山东县域龙头,到成为支撑青岛发展的强力“增长极”,即墨一次次进击更高的定位,快速地刷新目标,不断地超越自己。

这种变奏是融合,区域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这一切,都汇聚成即墨立足自身实力、大步迈向现代化都市新区的融合!

聚合和融合的力量,支撑着即墨未来发展、东部湾城的崛起。从蓝谷到即墨,从即墨城区到鳌山湾,不再是分散的点和线,大手笔融合的运筹已开始破题。

“疏老城,建新城,连青岛,融东部”,在即墨东部建立的创智新区,正成为这一发展逻辑的见证——沿东西向贯穿即墨主城的鹤山路,直通蓝谷,如今在即墨东部,一片格局开阔、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区已崛起,其边界依然在不断扩张——向东,向南,向北……[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