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挽回损失1亿多 反诈骗刑警守护市民“钱袋子”

2017-11-27 08:16:03
责任编辑:亚麦
\

王洪波(左)从国外将犯罪嫌疑人带回国内。

原标题:"反诈先锋"奔走10万多公里 侦破500余起电诈案

他是一名警察,但他的巡逻岗位却不是岛城的大街小巷,而是虚拟的网络世界;他的工作是刑警,虽没有太多刀光剑影,却奔波于全国各地,为打击狡猾的犯罪分子,国境线上时常留下他的身影……他就是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王洪波。从事反电信诈骗工作以来,49岁的王洪波奔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县,行程10万多公里,侦破电信诈骗专案500多起,打掉团伙50多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00多名,冻结、追缴、挽回经济损失一亿多元。

■任劳任怨

“反诈先锋”是警队“老黄牛”

今年49岁的王洪波是青岛刑警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1989年加入公安刑警,从警近30年,无论是大案要案侦破,还是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他始终战斗在刑侦第一线,是反诈骗战线上破案和追逃的“一把尖刀”。

冷峻犀利的眼神,高大魁梧的身材,举手投足间,透着刑警的干练,气场十足却不失亲和力,带有一丝儒雅……这是王洪波留给半岛记者的印象,熟悉王洪波的人都知道,他话不多,适应能力特别强,平时爱钻研业务,八年前他从侦查大队调入反诈骗大队,身份的转换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靠着虚心学习,迅速成为反诈骗的“专家”,在同事的印象中王洪波经常出差办案。“他这个人特别随和,是警队的老黄牛,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付出,专啃硬骨头的反诈专家,越硬的骨头他越要啃。”刑警支队六大队康平大队长说。

■破案高手

47天侦破“反诈1号”专案

“您的女儿在学校摔伤,有生命危险,正在医院抢救。”2016年9月,青岛市半个月内连续发生12起冒充教师、医生对家长实施诈骗的案件,涉案被骗金额9万元。骗子利用家长急切的心理,分别假冒学校班主任和市立医院大夫,称孩子在学校摔倒受重伤需要动手术,要其向指定账户汇款,家长在慌乱之中也未及向学校、医院核实情况,向嫌疑人账户汇款后发现被骗。

时值全国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的高潮,犯罪嫌疑人频繁作案,气焰嚣张,山东省公安厅将此系列案件确定为青岛市“反诈1号”专案督办攻坚。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王洪波作为一线指挥员,带领40余名民警转战山东、福建等多地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案侦工作。“办案民警刚抵达泉州、南安,不仅人地生疏、语言不通,而且接连遇到两次12级以上的台风和山区洪水塌方等恶劣环境,但民警毫不畏惧,依然克服困难、顶风冒雨开展工作,与当地警方密切协作,短时间内打开了工作局面。”王洪波介绍。

“在厦门工作的办案民警对取款人的摸排刚开始,恰逢国庆当地银行全部放假,为了不遗漏信息线索,全体民警抢时间,最大限度采集银行及街面监控,连夜组织筛选甄别,平均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以上,终于捕捉到了犯罪嫌疑人的清晰影像。”王洪波介绍,经过连续47天的艰苦奋战,于11月3日在福建厦门、泉州、南安将郭某某(男,31岁,福建省南安市人,无业)等7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成功破获青岛市“反诈1号”专案。

■诈骗特点

电信诈骗日趋职业化

“我从1989年从警以来,接触了很多遭遇电信诈骗的案例,也见证了电信诈骗从无到有发展的过程。”王洪波告诉记者,从警后他先后在青岛市公安局机动、技术、经侦和刑侦等多部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此外,王洪波根据多年的反诈经验,总结了近年来电信诈骗出现了明显的新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电信诈骗犯罪日趋职业化。

“电信诈骗犯罪团伙组织越来越严密,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一般由技术、信息、通话、转账、取款等几批人马组成。”王洪波介绍,通常在一个诈骗团伙中,“老板”养了一批人,诈骗团伙成员根据诈骗的“业绩”来拿“提成”,还有专门的“车手”蒙面或者戴着眼镜到ATM机取款。

“电线诈骗还出现了一个新特点,很多诈骗团伙从国内转移到了菲律宾、印尼和柬埔寨等国家。”王洪波介绍,犯罪团伙通过购买、窃取等各种手段获取个人信息以用于实施诈骗活动;在境外租赁服务器,依托网络漏洞和不法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平台,实施犯罪活动;通话部分是在境内或境外设立犯罪地点,组织人员专门拨打诈骗电话和群发诈骗短信等,诱骗人们上当;转账、取款部分是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身份证号并开通网上银行账户,当事人上当受骗汇款后,嫌疑人立即在异地不同的银行网点迅速转移出赃款。

■战果丰硕

挽回经济损失一亿多元

王洪波介绍,电信诈骗有一个鲜明特征,犯罪分子诈骗得手后,通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将银行卡内的资金转移到十余个甚至数十个二级银行账户中,这将给公安部门破案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与犯罪分子“争分夺秒”,就成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重中之重。记者了解到,2016年9月9日青岛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成立以来,及时劝阻40余位市民避免上当受骗,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保护了市民的财产安全。

2017年5月份,家住李沧区的宫女士接到谎称公安机关办案的电话后,一步步被引入骗局,感到十分恐慌,就按照诈骗嫌疑人的要求购买使用新的手机及号码,关闭了之前的手机,要把家中所有的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共计80余万元汇到诈骗分子指定的安全账户。在青岛市反电诈中心的组织指挥下,电信、银行、公安紧急联动,多方查找受害人,在受害人即将把80多万元汇到诈骗分子指定账户时,公安民警出现在她的面前,揭露诈骗手段,阻止了汇款,成功避免了这位市民的财产损失。

据了解,近年来,王洪波和同事们联合多部门对本市发生的三百余起电信诈骗案件资金进行紧急止付和冻结;他们应急处置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案件4600起,成功劝阻受害人4400名,避免了经济损失1亿多元。王洪波和同事们录入平台止付、冻结、查询信息10000余个,止付、冻结涉案账号4000多个,紧急封停手机号码1300个。

/ 幕后艰辛 /

一年有半年出差在外

这位接近知天命的老刑警,一年中有接近一半的时间出差在外,2002年至今他从未休过假,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都毫无怨言,有时候为了抓嫌疑人经常要跋山涉水甚至要辗转百里,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但是王洪波和同事凭借努力和付出一次次出色完成了任务,“他闲不住,在案件侦破过程中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常年出差,不是在办案就是在办案的路上。”这是同事对王洪波的评价。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王洪波2011年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先进个人,并先后五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提到家庭,王洪波说,他会有一种难言的愧疚和深深的自责,不仅没有时间陪孩子逛街和去游乐场,而且孩子很多重要时刻他都缺席,至今无法弥补这份亏欠,回到家也不敢说工作的艰辛和危险,因为那样家人会更担心。

/ 学习充电 /

自学成为“反诈”专家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名“反诈”专家,王洪波时刻学习“充电”的同时,还强化警务人员业务培训,2017年上半年,辅警入驻青岛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后,正式开展接警受理工作,王洪波参与开展接报警平台操作流程培训6场,针对8种主要警情开展录入要素培训4场,开展技术反制流程操作培训7场,自公安部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增设第三方止付模块以来,王洪波围绕第三方公司简介、第三方公司常用资金流转流程、第三方支付公司止付流程等开展专题培训12场,目前优秀的辅警同志操作案侦平台录入账户止付非常熟练,警情规整、文书扫描录入、数据项录入、一键支付等整个流程操作仅用3分钟,比犯罪分子转账“黄金五分钟”快了2分钟,就是这短短的2分钟为群众挽回了大量损失。

/ 心声心愿 /

守护市民“钱袋子”,愿天下无诈

反诈骗不仅要打击,还要宣传做好预警信息,这些年来,王洪波先后组织各分、市局开展大型防范宣传活动二十余次;联合新闻媒体进行防范宣传三十多次,制作预警信息、专栏节目十多期。通过联动防范宣传、专项重点打击、应急查处控制等工作措施,提高预警防范成效,遏制电信诈骗案件多发态势,使嫌疑人不敢骗青岛,树立“闻青丧胆”工作品牌。

“老百姓挣钱不容易,受害人不少是家庭贫困的人,如果你站在受害人的角度想我们身上的职责有多重要,破案是天职,我们及时破案,才能挽回损失,能把案子破了,我们就有成就感。”王洪波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将电信诈骗分子绳之以法,愿天下无诈无骗,是我最大的心愿!”王洪波最后表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刘玉凡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