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市规划局2017年工作报告

2017-12-06 09:43:24
来源:信网
责任编辑:三人目

2017年,市规划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在提高规划“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上做文章,在提升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品质、提高精细化水平、增强百姓获得感、强化市民体验感方面下功夫,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超前谋划科学编制规划,竭力提升民众幸福指数,扎实推进城乡规划落细落小落地落实,持续推动各项工作率先发展走在前列,为加快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规划保障。

一、聚焦意见建议办理,推行“明智规划、效能规划、阳光规划”,全面完成年度重点目标任务

2016年“三民”活动期间,我局共收到市民各类意见建议130条,其中网上征集78条、会场征集52条。内容涵盖科学合理编制规划、市政交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城市风貌保护、老城区改造等规划日常工作,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长远发展、停车难、交通不畅、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老旧楼院整治等市民普遍关注的方面,全部按期办结回复。办理过程中,我局坚持“三结合”原则,即建议吸纳与业务目标制定相结合,民众期待与规划编研相结合,市民感受与规划管理相结合,始终秉持“开门做规划”的理念,认真研究论证意见建议。一些可行性强、含金量高的建议,吸纳为年度工作计划和长远工作目标;一些尖锐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我局亦敢于直面,不回避,不掩饰,积极想办法主动回应民众关切。通过意见建议办理,不断汲取民众智慧,理解包容不同声音,努力让城乡规划工作反映民生、体现民意、符合民众需求。

今年以来,围绕市民建议的办理落实,我局重新审视了新时期城乡规划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注重从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汲取城市发展的“金言良方”,聚焦规划编研主业,聚力规划编研水平提升,聚智服务城市社会发展,适时提出了“明智规划、效能规划、阳光规划”为支撑体系的“知远行正”规划品牌,强化了使命担当,清晰了职能定位,明确了工作方向,顺利推进并全面完成8项重点工作目标和1项创新创优目标。

(一)构建“五位一体”规划体系,竭力打造“明智规划”。

彻底改变以往“重审批”“轻编研”的固化思维,集中精力开展规划编制研究,建立了战略规划、总体规划、次区域(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村镇)规划“五位一体”的规划成果体系,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以合理规划管控公共资源。

1.着眼“两个百年”,谋划城市愿景。按照“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围绕市十二次党代会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目标和十九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完成青岛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及系列专题研究。高点定位城市发展愿景,科学确定城市发展规模、职能分工,优化城镇空间与功能布局,科学制订经济产业、社会文化、生态环保等多维度发展策略,形成引领城市长远发展的政策平台和行动纲领。

2.开展城市“体检”,做好总规评估。完成《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实施评估。总结现版总规批复实施后的问题,查找城市发展短板和症结,明确新一轮总规编制方向和重点,研究提出城市发展新的目标定位和策略建议,为新一轮总规编制奠定基础。

3.找准发展“方位”,编制分区规划。完成青岛市东岸城区、北岸城区分区规划,指导协调编制西海岸新区城市总规。科学确定三个城区发展定位、发展规模,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妥善安排市级重大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及重要产业载体,研究提出生态空间管制、旧城有机更新、风貌特色塑造等实施策略。

4.力推控规编制,实现“全覆盖”。制定控规编制技术导则,明确“片区—单元—地块(街坊)”三级体系,创新编制思路,解决好“刚性约束”与“弹性包容”的关系,切实提高编制质量和水平。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总计81个片区的控规编制成果,陆续提报市城规委审议及政府批复,完全实现中心城区控规100%覆盖,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法定依据。

5.开展交通规划编研,打造便捷交通体系。编制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提高路网密度,构建健康城市交通循环系统。开展新机场交通疏解、TOD交通导向开发、城市轨道与机动车交通发展关系、铁路远景空间预留等一系列专题研究。推进6条地铁线路、新机场高速、大莱龙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深辽立交、辽阳路快速路等重要道路规划论证和服务。

6.推进“多规合一”,描绘“一张蓝图”。创新建立工作体制和“1+X+N”空间规划体系,省住建厅高度认可并组织全省推广。印发实施方案,制定用地分类、数据应用共享服务等技术标准,19次调研区市、部门,统筹经济发展、规划、土地、海洋、城管、环保等各专业规划,协调解决差异矛盾,有效指导区市实践“多规合一”。开展城规土规差异图斑比对,建立消除机制。推进空间规划编制,制定“三区三线”技术指引并同步开展划定;完成“十三五”重点项目库建设,保障项目用地;搭建信息平台,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初步完成“一库四系统”平台基本框架。

7.规划“接地气”,提升村镇规划水平。高频次实地指导推进次中心城市总规编制及优化;组织全市村镇规划座谈会,举办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培训班,提升全市村镇规划管理水平;完成特色镇和美丽乡村规划技术导则,确定镇村空间布局、公服配套等引导要求与标准;制定下发市区内村庄规划管理通知,规范村庄建设行为,解决规划管理路径;开展三区四市调研50余次,督导区市加快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试点试行。

(二)持续创新完善规划管理,极力彰显“效能规划”。

遵循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不断加强管理机制创新,实施编批分离、审批下沉,推行标准化审批和清单式管理,饱含勤政为民情怀,提高精准高效服务水平,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1.首创城市设计试点,提升城市品质和辨识度。成功申报青岛成为全国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完成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技术规定初步成果,规范和指导编制管理;完成环胶州湾概念性城市设计,加强生态格局保护,提供区域发展依据;启动编制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初步建立“总体、区段、地块、专项”四个层次管理体系;完成青岛标识性高层建筑研究;编制邮轮母港、红岛南部滨海区域等30余处重点区域城市设计,融入城市“双修”理念,加强特色引导,改善城市环境。

2.构建风貌管控“全体系”,加强城市风貌保护。完成《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获省政府批复,形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法定依据;完成《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获市政府批复,首次全域开展风貌要素普查,建立保护名录,塑造风貌特色,提出管控要求;完成13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观海山等3片获市政府批复,科学指导街区保护和更新发展;完成胶济铁路沿线工业文化遗存保护利用规划,打造胶州湾东岸百年工业文明长廊和现代都市创意海岸。

3.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全城通办”。完全实现“两集中、两到位”,市局主抓规划编制,审批向驻区分局下沉。率先在全国规划系统开展“全城通办”,服务对象足不出户享受规划服务。推行标准化和清单式管理,规范审批,提高便民化。推进“绿色通道”,完成4件市办实事、73个市级重点项目审批服务,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转型。预计全年完成审批4800万平方米,提速30%以上,增量10%。

4.围绕“双百千”工程,开展“千企大走访”。制定针对性实施方案,深入一线走访服务企业210余次。精准实施“一业一策”,扶持企业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服务企业转型突破发展需求。重点关注规模企业向健康、医疗、养老、教育、度假、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困难和需求,切实加大蓝色、高端、新兴产业项目支持推进力度,提供行之有效的点对点服务,满足项目建设落地需求。

5.强化法规约束,推进法制化管理。完成海岸带规划管理规定修订立法调研,完善海岸带管理法规体系;完成控规管理规定,提交市法制办审查;制定遥感监测辅助城乡规划督察管理办法和工作规程,明确图斑核查职责和程序,提高核查质量;完成住建部2批次783个卫星遥感图斑情况核实、分析上报;配合派驻督察员督导巡查,在全市逐渐形成尊重、服从规划的良好氛围。

6.狠抓全面从严治党,实施“作风建设提升年”。严格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行“三督查一谈话”,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强化责任担当,聚焦工作落实,优化服务环境,改进工作作风,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营造便捷、精确、透明、贴心的服务企业氛围,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坚持共建共享,增强宜居体验,尽致展现“阳光规划”。

强化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将规划决策与实施置于阳光之下,与广大市民共建美好城市,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民众获得感。

1.“源头把控”公服设施配套,满足民众生活需求。发布试行《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科学指导控规编制和日常管理。分级分类配置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项公服设施,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有序引导和促进与幼有所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相匹配的公服设施布局建设落点落位。

2.规划“口袋公园”,共享休闲开放空间。积极开展城市微空间利用及设计研究,为市民打造多元化、人性化、精致化城市公共空间。技术规定中固化“口袋公园”并纳入审批清单管理,市北区长沙路项目率先实践并全城推广。新建项目按一定比例且不少于300平方米预留对外开放公共活动空间,同时配置街心花园、健身器材、休闲娱乐场地等,真正“还绿于民”“还空间于民”,让广大市民得到了真真切切的体验和实惠,收到了良好社会反响,央视新闻联播和青岛日报给予专题报道。

3.坚持“标本兼治”,改善城市环境和形象。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涉及的老城区企业搬迁、节能保暖改造规划服务,顺利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迎检相关工作;制定“美丽青岛”三年行动建筑立面提升方案,完成立面整治技术导则、雕塑设置维护导则,完成112片区域5321栋建筑立面整治方案,指导各区相继启动老旧建筑拆除、立面粉刷清洗、门头牌匾治理,对具有城市界面作用的建筑立面进行修复和景观效果提升,打造环境优美、风貌传承、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

4.坚持“开门作规划”,实现城市共建共享。组织市城规委会议7次,提交审查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规划50余项;成立百度慧眼青岛规划联合创新实验室,通过民生大数据分析支撑科学规划编研;成功举办青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雕塑邀请展等艺术交流活动,推动文化青岛建设;规划展馆全年接待14余万人次,网站及“两微”发布政务信息1600余项,组织批前公示220余项,收集群众意见6600余份,“两线一网”、政府信箱、热线办理意见建议8500余条,搭建了政府与百姓的沟通平台,激发了市民了解、参与、监督规划的热情,引导民众共商城市发展,共绘规划蓝图,共享规划成果。

二、存在问题及2018年工作思路

当前,我市正处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创新驱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施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社会各界对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和更高期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规划战略引领和管控作用尚需进一步加强,前瞻性、系统性和协同性还需进一步体现,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仍需进一步维护,特别是规划体验感、获得感因规划延迟效应制约,与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2018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青岛特色、高点定位,持续推进十二次党代会重点任务落实,以民众需求为己任,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深化完善“知远行正”规划品牌,继续加强和细化城乡规划编制管理,为建设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的青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根据现版总规实施评估情况,结合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开展《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持续推进“多规合一”,完成“三区三线”(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协同各类空间规划体系,绘制市域空间“一张蓝图”;加强规划协调指导,全力推进胶州、平度、莱西城市总规编制报审;继续推进城市设计试点,完成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开展老城区更新与活化研究,申报并力争青岛成为全国首批建筑设计试点城市;编制大沽河保护控制线规划,指导两岸城镇、村庄发展建设。探索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完善县级市乡村规划许可管理制度,督导区市加快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及村庄规划;推进市政交通规划编研,完成中心城区市政厂站设施用地整合控制规划,预留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空间。开展中心城区停车场专项规划修编,预留轨道交通P+R停车场;加强海岸带规划管理,强化海岸带规划委员会职能,严格建设项目审查。制定海岸带规划条例,按程序提报市人大审议。

[来源:信网 编辑:三人目]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