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打通部门专网数据壁垒 青岛真正实现“一网通办”

2018-08-14 09:53:44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光影

对标先进找差距,深入查摆“十个问题”⑨

打通部门区市数据壁垒完善“一网通” 统筹行业系统服务事项推进“一厅办”

\

 

2018年8月13日青岛日报3版

市政务服务管理办主任陈立新:

推动专网与大平台互联

真正实现“一网通办”

“张江汀书记在全市重点工作会议上要求深入查摆的统筹协调不够、整体效能不足等问题,切中了目前政务服务的痛点、堵点。对标先进城市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对照社会各界的诉求,在政务服务领域,我们仍存在观念因循守旧、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网络壁垒多,部门之间数据不共享,企业群众办事跑多次腿,建设项目办理环节多、办事效率低等问题。”市政务服务管理办主任陈立新表示。

“与杭州、衢州等先进城市相比,我们缺乏危机意识和改革精神。”陈立新说,当前,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整体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下一步,我们要对标先进城市关于企业开办、‘最多跑一次’等经验做法,认真查找不足和差距,全面落实‘一次办好’改革,积极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陈立新表示,在具体工作中,青岛要加大网上审批力度,深化审批服务事项网办深度,打通部门专网数据壁垒,完善信息资源数据库和审批证照库,实现各业务专网与全市统一网上审批平台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一网通办”。“要利用考核督查等多种手段,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审批服务事项纳入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并充分授权到位,真正实现审批服务业务‘只进一扇门’办理。同时,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理、移动端办理和多级联办,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陈立新说,要全力实现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100%“最多跑一次”、60%以上实现“零跑腿”。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免费“保姆式”帮办代办服务,变“企业群众办”为“政府代办”,促进项目快审批、快落地、快开工。按照政务服务“一窗式”改革要求,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方便企业和群众一站办结,真正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全面提高审批服务便利化水平。

市电政信息办副主任张艳:

磨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利刃

着力提升“网上办”用户体验

“张江汀书记在全市重点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十个问题’,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青岛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落后的主要原因,振聋发聩,令人深思。其中,统筹协调不够、整体效能不足等问题正是我们深入查摆与着力解决的重点。”市电政信息办副主任张艳表示。

张艳表示,“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系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启动得较早,目前我市已汇聚并发布市、区(市)、镇(街道)三级服务事项1.5万余项,制定了身份认证、内容管理、服务展现、信息交换等功能“十统一”标准,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身份认证平台,打通公安、民政、工商、公积金、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等10余个重点部门用户体系。“但是,对照粤浙苏等先进省份,我们在从‘重建设到重使用’的转变上还存在不小差距。”张艳说,“我们要把用户体验当作磨刀石,磨快‘互联网+政务服务’这柄优化营商环境的利刃。”

张艳说,下一步,市电政信息办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市重点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放管服”改革和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成果。一方面强化“网上办”,推进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将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均要实现网上咨询、网上申报、网上预审、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另一方面加强“一次办”,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和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加快共享证照数据库的建设使用,推广电子化证照的共享应用,推进办事过程共享材料一次性提交,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讲师、博士孙涛:

强化主动作为协作配合

以大数据提升服务质量

“张江汀书记在全市重点工作会议上指出的统筹协调不够、整体效能不足等问题,的确是目前我市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的努力方向。”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讲师、博士孙涛认为,部门分割、多头管理问题是目前行政体制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它的存在,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部门利益方面的原因,还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政府各部门职责分工过细、职能交叉重叠等影响政府运转效能的问题仍然存在;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法制化、制度化程度不足,部门协调配合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目前的协调机制在协调方式、协调层级和协调内容上存在不规范、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协调效果不理想;议事协调机构管理不规范,协调配合机制启动随意性较大。”

孙涛说,部门之间统筹协调不够、整体效能不足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加了行政成本,滋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损害了党委政府形象,削弱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孙涛认为,完善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需要立足我市实际,借鉴浙江省“最多跑一次”及其他省市的先进改革经验,通过“大数据”思维、健全的制度、规范的程序和完善的监管来促进部门协调配合,打造为民、便民的政务服务品牌,通过部门的主动作为和协作配合,真正实现企业和群众的便利。

“无论是江苏的‘全程不见面’,还是贵州的‘大数据、大作为’,其根本出发点,都在于部门之间打破壁垒,以互联互通、共享共通的大数据理念,形成信息量的基础,并通过这一基础,优化办事流程,削减多余的办理环节,实现便民服务质的飞跃。”孙涛表示,这首先要求政府部门围绕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事项办理好,让群众和企业成为改革的监督者、推动者、受益者。其次要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求,加快建立现代治理体系,建构“整体政府”。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

孙涛表示,提升工作绩效的重点之一在于加强监督问责。因此,要加强对部门履职和协调配合的监督检查。在严格依法界定部门职责权限划分的基础上,采取日常监督和定期检查的方式,对政府部门间职能分工是否明晰、关系是否理顺等问题进行跟踪了解和适时评估,确保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得到有效落实。

西海岸新区行政服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胡英:

统筹民生事项“一厅办理”

推动政务服务“三端融合”

“统筹协调不够、整体效能不足,张江汀书记在全市重点工作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影响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软肋短板,也为政务服务改革指明了方向。”青岛西海岸新区行政服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胡英表示。

“政务服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动全身。南方先进地区改革起步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有的全省上下‘齐步走’,改革成效更明显一些,像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 ‘全程不见面’,我们在这方面还有不足。”胡英说,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各类业务专网林立,各部门尚未打破数据壁垒,政务服务事项缺乏统一规范标准,金融、电力、网络、通讯等基础服务统筹整合力度不够,这些都是在改革提升营商环境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

胡英表示,“后峰会时代”的青岛,以“问题导向”为抓手的思想大解放、机制大改进、环境大优化活动正在全面开启。作为青岛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西海岸新区将发扬“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新区精神,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

胡英说,在具体工作中,新区将重点抓好四个突破:一是突破“瘦身减负”,在全国寻标对标,逐个事项、逐个环节精简材料、优化流程,“先进地区能做到的,确保我们做得更好。”二是突破“整合提升”,全面推行“一个窗口办全部”服务模式,统筹水电气暖、税务、劳动就业、出入境等事项一并进驻政务大厅,确保“只进一扇门”“一次办好”。三是突破“数据壁垒”,根据省、市部署,抓紧整合各类业务专网,建立完善电子证照、材料、档案等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一网通办”。全力推动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端、网络移动端、自助服务端“三端融合”,让群众网上办事、掌上办事、家门口办事。四是突破“全链条服务”,聚焦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推行“行政服务专员”全程代办服务,积极实施“多事一流程”改革,变群众跑腿为“我来跑”。依托代办服务,全面实施投资项目“极限容缺、联审联办”,从源头上促进审批服务提速增效。

城阳区政务服务管理办主任王泽全:

推动审批事项“一网通办”

整合多类事项“一链办理”

“张江汀书记在全市重点工作会议上指出的统筹协调不够、整体效能不足等问题,区市也不同程度存在。城阳区正在着力推进‘六个一’政务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整体效能。”城阳区政务服务管理办主任王泽全介绍,这“六个一”包括:梳理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深入推进“一窗受理”服务模式、全面推行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创新实施建设项目“一章预审”、扎实开展代办帮办“一站办结”、积极推行行政审批“一链办理”。

王泽全说,城阳区将组织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部门全面梳理所有事项,筛选确定“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在第一批公布151项“一次办好”事项的基础上,筛选确定第二批“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分批制作大厅“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公示牌进行公示,方便办事群众监督。深化投资建设类、商事登记类、社会事务类、海洋渔业类4大领域“一窗受理”工作,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好”;进一步优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工作流程,组织各窗口对申报材料进行梳理,探索共性申报材料的提交办法,减少重复提交;加大对“一窗受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提升综合素质,保障“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工作顺畅运转。

王泽全介绍,城阳将充分运用青岛市统一审批系统,不断优化审批系统功能,将全区151项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审批平台,全区审批部门应用“一张网”——青岛市网上审批系统,推动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实现审批全程留痕,智能监管。“我们已经在大厅一、二楼设立自助申报服务区,开发自助申报终端系统,支持网上提交、自助预约、查询、申报等功能,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王泽全说,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及时掌握项目容缺预审查需求,不断充实容缺预审查项目库;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做好建设项目容缺预审查工作的总协调、总调度,对符合条件的由各审批部门及时出具容缺预审查意见,加盖统一制作的“容缺预审查专用章”,推动项目快审。把分散在不同审批部门的事项按链条优化整合,将“一事一流程”整合为“多事一流程”,编制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设立、民办教育机构设立、个体诊所设立等事项的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实现“一链办理”。

即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刘伟:

“一门式”打破专业性壁垒

“优先取件”加速项目落地

“‘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先进找差距,深入查摆统筹协调不够、整体效能不足的问题。’张江汀书记在全市重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谓切中时弊。”即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刘伟对此深有感触:“无论是浙江的‘最多跑一次’,还是江苏的‘全程不见面’,实际上都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探索和创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营商环境资源没有完全统筹整合起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常年与招商打交道,刘伟对营商环境分外看重,“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会流向哪里。企业的壮大,创新的兴起,无一不依赖于良好的营商环境,但当下我们的营商环境还存在某些差强人意之处。比如,在政务服务上存在信息互通不顺畅、办理环节较多等问题;在招商引资中,存在注重前期签约过程,缺乏项目签约后的服务意识。”

刘伟表示,借鉴去年赴广州、佛山考察时学到的先进经验,结合即墨经济开发区实际情况,管委会要敢闯、敢试、善为,加快流程再造, 把“专业化+店小二”式服务理念尽快确立起来,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其轻装上阵。

刘伟说,作为全省开发区第一批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单位之一,下一步,即墨经济开发区将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一方面全面优化投资项目政务服务环境,开展“一门式”改革,打破窗口专业性壁垒,实现审批事项“一门受理、同步办理、一口发证”,缩短办理流程;建立“一对一”精准代办服务制度,探索“企业承诺、资料后补、优先取件”审批办法,助力项目加速落地。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长效机制,注重招商引资过程,不以签约数量论英雄,要以项目落地率、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程度综合评价招商引资成效。

“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一项持久战,需要下一番气力才行,而领导干部的思想解放则是这场持久战的‘关键一役’。”刘伟说,要以思想破冰,助推行动突围,继续调高目标追求,在全国范围内寻标对标、查找差距、虚心学习、奋力赶超、争创一流,把即墨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 华 陆 波 张 晋)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