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人口规模向特大城市迈进 老龄化日益凸显

2018-12-10 09:46:51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亚麦

原标题:40年,青岛人口规模向特大城市迈进

改革开放40年,从人口发展角度来看,相当于一代到两代人的时间。这一时期,青岛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人口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户籍人口从1978年的585.33万人增长至2017年末的803.3万人。人口发展呈现总量平稳增长、素质不断提升、劳动就业更加充分的良好态势。

2017年末,青岛常住人口为929.05万人。预计到2020年,城区人口有望突破500万人,达到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标准,并将成为山东省首个特大城市。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生育意愿趋于理性

区划调整是促进区域加快发展和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40年,青岛市历经四轮大的区划调整。1978年11月,烟台地区的即墨县、昌潍地区的胶南县及胶县划归青岛市管辖;1983年10月,潍坊地区所属的平度县和烟台地区所属的莱西县划归青岛市管辖。这两次区划调整,直接带来了青岛面积和人口规模的扩大,青岛户籍人口从1978年的585.33万人,增长到1985年的626.72万人。2012年12月,青岛市再次进行区划大调整:撤销市北区、四方区,设立新的市北区;撤销黄岛区、胶南市,设立新的黄岛区。2012年末,我市户籍人口达769.56万人。2017年10月,即墨撤市设区,自此,青岛市行政区划由6区4市变为7区3市。2017年末,我市户籍人口为803.3万人。

青岛市人口发展,由解放初期至1978年以前的快速增长期,转入低速增长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82年国家又把实行计划生育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从1978年至1985年,人口增加41.39万人,年均增长0.98。1985年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为农村独女户可以有间隔地生育二胎(俗称“一孩半”政策),人口增长迅速回升,1985年至199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回升至1.24%,进入建国以来第三个人口增长高峰。1991年国务院根据实际生育控制能力与政策间的差距,实事求是地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1990年至1999年十年间我市人口发展进入减缓增长时期,户籍人口年均增速为0.68%。2000年至2010年户籍人口年均增速为0.78%,人口增长仍为缓慢增长态势。其中,“十一五”即2006年至2010年以来,受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和相关户籍政策变化的影响,全市户籍人口年均增长0.61%,人口增长速度创历史新低。

2014年5月31日,“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在我市落地。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全市“单独”家庭中有生育二孩愿望的占62.49%。其中,表示一年内和两年内想生育的各占 11.9%,三年内想生育的占5.95%,四年及以后想生育的占2.98%,想生但还未有详细计划的占29.76%。不想生育的占比为37.51%。“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未出现“井喷”现象,这表明,市民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改变,生育观念和养老认识更趋理性。2016年1月起,受“全面二孩”政策促动,全市人口出现一次增长小高峰。当年户籍人口出生11.84万人,其中二孩占比54.3%,比2015年多出生5.55万人。2017年,我市户籍人口出生11.57万人,比上年减少0.27万人。2017年,我市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88%左右,低于保持人口正常更替水平(2.1%左右)。

从家庭这一社会的基本细胞层面来看,40年来,青岛家庭户规模小型化明显。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居住在我市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为422.76万人,全市共登记家庭户101.09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常住人口为4.07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666.40万人,全市共登记家庭户185.56万户,平均每户人口缩小为3.49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749.42万人,全市共登记家庭户232.7万户,平均每户人口缩小到2.97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871.51万人,全市共登记家庭户282.43万户,平均每户人口缩小到2.79人。

从家庭代数看,在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市家庭户均为二代户所占比重最高,且一代户呈扩张趋势。2010年我市一代户家庭为108.47万户,占家庭户总数的38.4%,比2000年上升了10.4个百分点;二代户家庭为137.6万户,占家庭户总数的48.7%,比2000年下降了11.1个百分点;三代户家庭为35.5万户,占家庭户总数的12.6%;四代户家庭为0.86万户,仅占0.3%。三、四代户家庭比重十年间大体维持不变,只有小幅的波动。

点评:40年来,青岛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从主要由政策驱动转变为主要由经济社会因素驱动。育龄妇女的婚育行为、生育孩次结构、家庭机构等发生了显著变化。总体来看,30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生育观念转变,使得 “少生优生”成为多数人的自愿选择。家庭户规模向小型化、核心化发展,对今后的家庭养老模式、独生子女教育、居民住房需求、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均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劳动就业更加充分

随着教育事业发展,高学历人才明显增加,青岛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1982年至1990年,高中受教育人口从34.82万人增至68.33万人,增加了33.51万人,占全部受教育人口比重上升了1.13个百分点;大学专科及以上受教育人口从3.62万人增至12.38万人,增加了8.76万人,占全部受教育人口比重上升了1.15个百分点。2000年至2010年,高中受教育人口从111.42万人增至150.82万人,增加了39.4万人,占全部受教育人口比重上升了1.84个百分点;大学专科及以上受教育人口从41.67万人增至129.54万人,增加了87.87万人,占全部受教育人口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不断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步伐,通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加快人才培养与引进,高学历人口快速增加。2017年高中受教育人口187.81万人,大学专科及以上受教育人口182.53万人。全市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年,比2010年提高0.4年。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13年,比2010年提高0.65年。

改革开放以来,在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推动下,青岛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趋向优化、创业带动就业效应不断显现。2017年,青岛全社会就业603.9万人,比1978年增加347.2万人,年均增加8.9万人,年均增速2.2%。全市就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43.86%提高到2017年的65%。近年来,青岛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劳务派遣等就业方式,有效保障了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2010年至201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92%至3.12%之间。由此,人口就业更加充分有效。

经过40年发展,青岛就业结构从过去第一产业一枝独秀,到三个产业协调发展。1978年,青岛全社会就业人数为256.7万人,从三次产业看,一产、二产、三产年末从业人员分别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 61.3%、25.6%、13.1%。2017年末,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分别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16.9%、37.8%、45.3%。40年间,一产就业比重下降44.4个百分点,而二产、三产的就业比重分别增长12.2个百分点和32.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就业形势的新变化,青岛不断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工作机制,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2017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出台就业创业政策风险防控办法,建立就业创业政策风险防控长效管理机制,继续优化创业环境,营造全社会浓厚的创业氛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同比增长13.4%,城镇登记失业率3.12%;政策性扶持创业1.7万人,创业带动就业6.1万人,培训劳动者1.01万人。

点评:青岛人口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受教育状况大大改善,人口文化素质普遍提高,这是青岛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提供了坚实人力基础,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是增强城市活力、加快城市软实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蓄了强大的后劲。

老龄化日益凸显 预期寿命不断提高

青岛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在1987年,早于山东省7年、全国12年,在全国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1982年,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7.4万人,占全部人口的6.14%。2000年为70.1万人,占全部人口的9.35%。2010至2015年,我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由89.39万人增加至109.71万人,年均增长 4.18%,而同期总人口年均增速为0.86%,全市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快于同期总人口增长速度。2017年,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1.0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4.11%,同比增长7.98%,提升0.92个百分点;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为25.7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77%,比2010年“六普”时增加6.33万人,年均增长4.11%。

受目前老龄化增长迅猛的惯性影响,青岛人口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呈现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人口增长的明显特征。与之相应的,是全市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1982年劳动年龄人口占58.57%。2000年,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 550.56万人,占 73.47%。2015年,我市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4.10%,比2010年“六普”时下降2.2个百分点。15至44岁的青壮年龄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55.4%,较2010年下降了9.5个百分点,而45至64岁年龄段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则持续上升。2017年,全市15至64岁人口占比为71.18%,比2010年下降5.12个百分点,呈连续下降趋势。

与老龄化同时发生的,是青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青岛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2000至2010年,我市平均预期寿命由74.5岁提高到77.9岁,提高3.4岁,平均每年增加0.34岁。其中,全市男性预期寿命由72.6岁提高到75.3岁,增加2.7岁;女性预期寿命由76.9岁提高到80.5岁,增加3.6岁。据有关资料显示,2017年,青岛平均预期寿命为80.9岁,比2010年增加3岁。

点评:40年来,青岛人口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青岛人口发展已进入重要转折期。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让银发产业变为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从养老设施和机构、护理服务、服饰、食品、医疗等基本需求派生的产业,到满足老年人深层需求的娱乐、学习、旅游、理财、营养保健、心理咨询等行业,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构建了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潜力。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亚麦]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