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28年举行海葬340次 近1.8万名逝者长眠大海

2019-05-23 09:31:56
责任编辑:亚麦

\

逝者家属将手中的鲜花摘下花瓣,轻轻撒入大海。来源:半岛都市报

原标题:22名呼和浩特逝者在青魂归大海

鲜花相伴,海风送拂。5月22日,22名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逝者骨灰在青岛入海。这是青岛市海葬管理所首次与外省区市合作进行海葬,当天共有60名逝者家属赶来青岛参加海葬仪式,为逝者送行。据了解,自1991年首次举行海葬至今,青岛已举行海葬340次,近1.8万名逝者长眠大海,为生态文明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在青海葬完成老人遗愿

5月22日上午7时30分许,海葬仪式在青岛市殡仪馆海葬文化公园举行,来自呼和浩特市的60名逝者家属参加。在低回婉转的追思音乐中,主持人员诵读祭文,举行放生活动,逝者家属集体默哀。仪式结束后,逝者家属手捧骨灰和鲜花,缓慢通过绿毯,乘坐大巴前往青岛前海进行海葬。乘船抵达指定海葬区后,仪式现场响起了低沉的哀乐,逝者亲属将装有逝者骨灰的可降解骨灰罐慢慢沉入大海。然后将手中的鲜花花瓣轻轻撒入大海,并为逝者三鞠躬送别。

“等了将近十年,姥姥姥爷的遗愿终于实现了。”31岁的腾鹤说。当天,他和表兄弟武岳盛代表家人来到了青岛为姥姥姥爷送行。他告诉记者,姥姥姥爷已经去世近10年了,姥姥去世时80多岁,姥爷去世时已98岁高龄。两位老人生前就曾嘱咐子女们,走后希望能够海葬。因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此前没有举行过海葬,这次是首次与青岛合作举行海葬,所以他们家人立即报上了名。武岳盛说,他们兄弟俩也是第一次来青岛,很喜欢青岛的环境,以后每年都会尽量争取来青岛的海边看望一下老人。

57岁的张金雨当天和大姐、妹妹一起来为二姐海葬。他的二姐因病英年早逝,至今已经逝世22个年头了。这些年,张金雨一家人一直在联系要为二姐海葬。“我的二姐非常优秀,她是学艺术的,个性清高,向往大海。所以我们家人商量后一致决定,让她魂归大海,继续自由自在。”此前,张金雨联系过天津等地的海葬,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此次呼和浩特市民政部门与青岛合作举办首次海葬活动,他们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我很认可海葬这种形式,文明环保,也会为子孙后代造福。”张金雨说,他已经在当地签下了遗体器官自愿捐献的协议,自己百年后也会选择海葬。

62岁的杨润枝当天是为已经过世6年的丈夫进行海葬。她告诉记者,丈夫走得很突然,但是生前他们俩闲聊说起身后事,都认可百年后长眠大海的方式。杨润枝说,她的儿子已在青岛结婚定居,儿子曾想在青岛为父亲购买墓地安葬,被杨润枝反复劝说才同意海葬。“海葬也遂了丈夫的心愿,将来我百年之后,也会选择这种方式,一起魂归大海。”

近1.8万名逝者长眠大海

据悉,青岛海葬始于1991年,骨灰撒海数量由最初的每次十几具增加到后来的每次几百具,每次参加群众达到几千人。截至目前,共有近1.8万名逝者长眠大海,为生态文明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青岛市殡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青岛市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2017年8月,青岛市民政局联合青岛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骨灰海葬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公益性骨灰海葬活动由每年的春、秋季各组织一次,改为常态化海葬活动。此外,每具逝者的骨灰海葬补助标准也由500元提高至1000元。据了解,2018年度约海葬本市户籍居民骨灰1100具,近几年海葬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此外,青岛海葬辐射范围也扩大到了除港澳台之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覆盖人群既有普通百姓,也有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在青岛当过兵的海军官兵,还有参加边疆建设的老同志及海外华侨。在与济南、淄博、潍坊、日照等省内民政部门开展合作的基础上,此次首次与省外开展了新的海葬合作。目前,还在与新疆乌鲁木齐对接合作事宜。

文/图 半岛记者 刘笑笑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9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采编许可证:3712018002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