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小草编做出“国际范儿” 走时尚品牌化路线

2019-06-12 10:35:58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青岛小草编做出“国际范儿”

记者 张 晋 通讯员 张德杰 马晓萌 孙科强

6月3日,“指间大象——山东平度新河草编非遗技艺展”在北京传统文化艺术中心开幕,来自新河镇的500余种草编精品亮相京城。从3米多高的巨型编包,到手掌大小的零钱包,花色多样的草编制品从“草根”变成了“时尚”品。这也是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平度对草编文化传承的“自选动作”。

面对3米多高的巨型编包,不少观众发出啧啧称赞。“这个巨型草编包,是用新河镇当地产玉米皮为主要原料,十几个草编艺人纯手工编制而成。其设计意在表达传承与时尚不可分割的理念。”平度市新河镇党委书记于锴介绍。

“不点火,不冒烟,看着电视做草编;不出门,不出院,轻轻松松把钱赚。”在平度市新河镇,树荫下、走廊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村民席地而坐,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编着草编。

新河镇是江北地区最大的草编工艺品加工出口基地。全镇从事草编工艺品的企业共有9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十几家,103个村庄中有80个村建立了草编工艺品加工点,加工户6000多户,从业人员2万余人,在辖区外加工点达500多个,2018年产值达24亿元,产品远销日韩、美国、欧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的新河镇已成为世界工厂,编织工艺甚至得到了爱马仕、LV等国际大牌的青睐,编包、草帽登上了国际时装周的舞台,“我们的草编产品全部出口,从几美元到上百美元不等,很受国外潮流人士的追捧。”青岛鹏程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綦家鹏介绍说。

在74岁的非遗传承人林红香家中,屋里摆满了玉米皮、麦秆草、针线布头等编织材料。“从5岁开始就跟着母亲学编草编,现在上了年纪也闲不住,也能补贴点家用。”她一边灵巧地编织一边跟记者搭话,在她的影响下,40多岁的小女儿也从事草编行业,在家门口的加工点上班,一个月收入二三千元,上初中的孙女放学后也爱到这里摆弄几下。

走品牌化、集群化发展之路,是近年来新河镇党委政府着力实施的战略。新河镇政府申请注册了“指间大象”商标,并在本次技艺展的现场召开了“指间大象”品牌发布会,面向全球招募合作运营商。“全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草编制品出口,但在利益链条上却处在低端。通过打造‘指间大象’这一高端品牌,可以丰富产品形式,增加新河草编文化内涵及核心竞争力,我们的草编产品,要进军国内中高档商场、机场,走高端时尚品牌化路线。”于锴说。

初夏时节,行走在新河镇的街头,白墙黛瓦间草编的元素无处不在,除了席地而坐编草编的村民,草编广场、草编墙画朴素地述说着新河草编的历史,就连道路两侧的路灯、灯笼、店铺招牌的样式、色彩也体现着草编文化元素。

目前,新河镇正在打造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为一体的“青岛百年编织小镇”。时下,当地正在策划举办青岛新河草编文化节。

传承历史,编织未来。新河草编已被确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工艺品产业被列入山东省十大低碳经济产业集群,新河镇也被确定为首批“山东省低碳经济示范乡镇”“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中国草编工艺品之乡”。

“我们正在积极争取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草编产业在传承、创新中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平度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9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采编许可证:3712018002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