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池塘风平浪静背后危机四伏 极易发生溺水事故

2019-07-17 08:21:30
责任编辑:亚麦

原标题:岛城溺水事故中12到17岁最多 蓝天救援队表示,海边游玩家长要在孩子3到4秒安全距离内

半岛记者 王丽平

6月9日,端午假期最后一天,青岛平度和即墨接连发生两起学生溺水事故,三名学生不幸身亡……惨痛的事故接二连三发生,也给火热的暑期蒙上一层阴影。如何预防此类悲剧再次发生,如何在遇到危险时正确自救互救呢?7月16日,记者采访了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和应急管理的相关负责人。

■第一杀手

落水事故呈增长趋势

12到17岁中学生最多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防溺水是暑期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夏季炎热,而亲水又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家长的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监护不到位,最终导致悲剧发生。”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副队长高玉瑞介绍,今年夏天,到目前为止,他已参与近10起落水救援事故。在5年的救援经历中,高玉瑞深感落水事故呈增长趋势,其中12~17岁年龄段的中学生最多,其次是40岁左右的成年人。这些落水的中学生,绝大部分是自己或者结伴下水游玩,没有家长陪护。近些年,多人落水、连环落水的情况逐步减少,说明大家的自我保护和施救意识逐步增强。

据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统计,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在近5万名0到14岁死于意外伤害的儿童中,因溺水身亡的儿童有2万人。据统计,全国每年有数千名中小学生溺水身亡。

“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首先是孩子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对危险性评估不足;其次,发生危险时,缺乏自救和他救的方法。”高玉瑞所在的蓝天救援队每年都会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解防溺水知识,今年已经为数万名学生讲解。

“平时进校园,感觉学生自救互救大致方向上没问题,差在技术细节。或者说知道应该怎样做,但具体操作就不会了。”高玉瑞说,在孩子的安全教育上,还需要更多的实操、细节教育。

■池塘溺水

占溺水总数的一半以上

风平浪静背后危机四伏

高玉瑞介绍,到目前,青岛已发生过多起溺亡事故。此前,在大沽河河道,几个小学生结伴游泳,其中一个学生想带着大家去他父亲曾带他去的地方摸鱼摸虾,但没有找到那个地方,后来他们就随便找了一块水域,发现里面也有小鱼虾。随后,其中一个小学生就下水了,结果不小心滑入周边村民挖的蓄水区内,其他同学想要下水救,其中一个同学下水救人,最终也没救回来,造成两名学生同时溺亡。

高玉瑞说,池塘、水库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危机四伏。水看起来很浅,也许没走几步就能没过头顶。并且,河道下有淤泥、杂草、乱石,还可能有渔网,非常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高玉瑞介绍,不同水域水底的构造不同,有的坡度比较缓,从浅水区慢慢向深水区过渡,但有些水域是非常陡的,水边直接是垂直下去的。现在很多水库,是用挖掘机挖出来的,不像以前是人工用铁锹铲出来的坡度比较缓。现在的水库边大部分是垂直的,所以,即使不下水,在水边玩,如果不小心滑到水里,也会直接落入深水区,这种情况非常危险。

有些河流河岸坡度相对好一些,河边较浅,慢慢向里变深。但是河里有水草、石头,甚至渔网,这些容易把人缠住,一旦缠住落水者就很难摆脱。

高玉瑞介绍,在他参与的溺水救援事件中,以野外河道和池塘居多,其中池塘溺水占到溺水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河道。所以他提醒学生,一定不要到野外河流、池塘游玩。

■海边游玩

家长要保持在孩子

3到4秒安全距离内

野外河道、池塘主要分布于郊区,针对市内,孩子们的亲水活动则以海边为主。高玉瑞介绍,由于海边有救护人员,真正在海边溺水的情况不是很多。

针对家长带领孩子到海边游玩的情况,高玉瑞说,孩子绝对不能脱离家长视线,即使孩子在家长的视线内,家长也要与孩子保持在3到4秒能达到的距离,这个距离是10米之内。

“海浪是分层的,上面的海浪向前扑,下面的海浪向后抽。如果家长在孩子被第一个浪打倒时没有及时把孩子救起来,那很有可能在第二个浪来之前,孩子就被海水吸入海里了。”高玉瑞说,海浪的潮间隙是4.5至6秒,家长必须要在第二个浪来之前,把孩子拉起来,而这个时间要在4秒之内。此外,如果孩子站不起来,第二个浪扑来,很有可能把孩子呛到,溺水的孩子没有是被海水涨死的,都是被呛死的。

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宣传教育处副处长赵宗金介绍,从风险防控的角度来看,青岛的城市特点是有较长的海岸线,内陆水系也比较丰富,如池塘、水库、河流等,风险点位比较多,客观上也增加了风险隐患。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