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力量助北斗飞天:火箭发射前最后一批撤离

2020-06-24 07:56:13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亚麦

原标题:北斗飞天 有咱青岛力量

“发射成功!”6月23日上午,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站配电机房内的刘晓露得到消息,自己挥了挥拳头,算是庆贺一下,脸上也洋溢出胜利的笑容。刘晓露是青岛平度市云山镇人,2017年12月大学毕业后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因为学的是电器自动化专业,他被安排到了配电岗位。从最初的跟班学习到如今的高压主操作手,如今刘晓露已经成功保障了40余次航天发射任务。

“输出电压正常、功率正常、UPS电压正常……”发射前,每天晚上十点半的配电机房内,刘晓露完成了当天最后一趟机房巡视,仔细地做好登记,方才安心地去休息。

刚接触高压岗位的时候,刘晓露对实际操作中的各种知识原理、操作技巧可谓是困难重重。面对挑战,抱着“啃的就是块硬骨头,面对技术难题就是要刨根问底!”那段时间刘晓露总是“泡”在机房里,除了吃饭,几乎看不到他的人影,白天他和老师傅一起熟悉设备、装机调试,晚上加班加点学习供电系统建设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工作流程以及设备的原理知识。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刘晓露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学习了大量的设备知识和操作常识,吃透了高压岗位上各种设备的性能,硬是从一名新手“磨”成了一名熟练的老师傅,自身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一次发射前演练过程中由于断路器损坏,机组突然出现供电不稳定的状况,同时电压、频率也出现大幅度跳变……所有设备都处于运行状态,跳变电压不稳定随时会产生断电的风险,一旦断电很有可能会造成重要设备的损坏。 “必须马上切换备用机组! ”刘晓露迅速进行线路切换操作,在向上级报告情况后,立即开展故障排查,很快便发现断路器线圈有明显烧黑迹象。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对日常故障案例的研究,刘晓露迅速对烧黑的线圈进行更换,随后拉开手车断路器,拆装各种元器件,检查配电位二次回路。从发现问题到进行各项操作,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机组恢复正常,电压可以正常供电,主机组和备用机组电压均显示正常,故障被成功排除。

在航天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一次火箭发射都举世瞩目,而在成功的喜悦背后,有着一群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勤劳苦干,默默奉献的“无名之辈”。

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退休的青岛老航天人高泽锴、刘哲理:

护送卫星上天 这辈子最高的荣耀

过去的30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每一次发射任务,都与两名青岛人有着不解之缘,他们为卫星发射工作所作出的贡献,是青岛人的骄傲。他们就是即墨区通济新经济区西元庄的高泽锴和城阳区河套街道罗家营村的刘哲理。如今,两人都已退休在家,却时刻关注着每颗卫星的发射情况,尤其是这次北斗卫星发射,更是牵动着两人心弦。6月23日上午,记者在高泽锴的家中,目击了他对卫星发射事业的深深情怀。

发射成功!悬着的心才落地

“我早早就打开了电视,等着看发射直播。 ”昨天上午9点,记者来到高泽锴家中,这位曾经亲手将几十颗卫星护送上天的青岛人,早早就和妻子一起坐在电视旁边,通过直播观看北斗卫星发射。

“快看,这就是我工作过30年的卫星发射塔台,每次卫星准备发射的前10多分钟,我们才撤离……”记者注意到,高泽锴和妻子坐得离电视很近,一个是眼睛的原因,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离得近看得清。作为从一线退下来的航天人,他不想错过直播现场的每一个细节。

“发射成功了! ”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来这一消息时,虽然已经听惯了“成功”的消息,但每一次都令高泽锴兴奋不已。

“心终于落地了,可以举杯庆祝一下。”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高泽锴第一个电话打给了昔日一起护送卫星上天的同事刘哲理。两人在10多分钟的通话里,不断回忆着护送卫星的往事,互相表达着兴奋的心情。其实,作为老航天人,每次发射卫星时的心理压力都很大,在宣布发射成功之前,他们的心都一直悬着,直到发射成功,悬着的心才慢慢落地。

火箭发射前最后一批撤离

3年前,高泽锴退休后,回到了老家即墨区西元庄村居住。1987年,他和刘哲理一起,被分配到了西昌发射中心发射站,刘哲理从事为火箭加注燃料和火箭动力系统控制的工作,而他负责发射塔台机械工作。

高泽锴说,他负责的工作说起来很简单,实际上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高超娴熟的技术,才能保证每次发射任务的顺利完成。执行卫星发射任务,听起来感觉很酷,同时肩上担子不小。每次发射之前,一切发射准备工作就绪,其他的技术人员撤离后,高泽锴的工作才刚开始,等高泽锴等技术人员最后一次检查完毕,向指挥中心回复后,对他们来说,撤离的时间只有10分钟。

说起卫星发射,高泽锴的双手不停地舞动着,想用形象的动作,解释着卫星发射时的场景。高泽锴说,每次发射,他们都会撤离到防空洞里,通过监视器观看整个发射情况,一直到发射成功,他才和战友们互相拥抱击撑,表达心中的激动和喜悦。

高泽锴动情地说,从1987年到2017年,这30年,他和同事们已经成功护送几十颗卫星上天。现在想起来,作为老航天人,这是一辈子最高的荣耀。

冒着生命危险及时排除险情

和高泽锴同年退休的刘哲理,是城阳区河套街道罗家营人。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事火箭加注燃料和火箭动力系统控制的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由于退休后一直在西昌市居住,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刘哲理。

“泽锴负责塔架机械工作,我的工作主要是为火箭注入燃料。 ”刘哲理说,要想将几百吨的载星火箭推向天空,动力和燃料的重要性不用多说。除了注入燃料外,刘哲理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负责保证火箭动力系统在发射之前的安全。

刘哲理回忆说,这项工作存在一定危险,不但要求技术过关,还要有排除险情的能力。在多年前的一次卫星发射时,他就遇到了这样的险情,由于冒着生命危险及时靠前排除了险情,后来因此立了一等功。

“我也准备回青岛老家居住,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对航天工作有了割舍不掉的感情,但还是很想念家乡。 ”刘哲理说,退休后,一直居住在西昌,过些日子准备回青岛长期居住。他想通过青岛早报向青岛的老乡说一声,感谢这些年对他和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的青岛籍航天人的关心和支持。

心声;

一辈子最高的荣耀

“发射成功了! ”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来这一消息时,虽然已经听惯了 “成功”的消息,但每一次都令高泽锴兴奋不已。

高泽锴动情地说,从1987年到2017年,这30年,他和同事们已经成功护送几十颗卫星上天。现在想起来,作为一名老航天人,这是一辈子最高的荣耀。

本版撰稿摄影(除署名外)青报全媒体记者 孙启孟 康晓欢 通讯员 车元元 张天泽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