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家门口“运动场”多起来 如何做到“便民”不“扰民”?

2020-07-02 08:01:56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三人目

原标题:“便民”和“扰民”

这道题该怎么解?

夏意渐浓,选择在日落后外出健身的市民越来越多,位于街道周边、居民区附近的多功能运动场地、体育公园自然而然地成了健身市民的聚集地。然而,离住宅小区太近的运动场难免给周边居民带来噪音、光照等烦恼。在我市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如何让这些公益性健身设施在“便民”和“扰民”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跑道铺到家门口有苦有乐

作为岛城建成较早的大众休闲体育健身场所之一,青岛体育街从开街至今人气一直居高不下,而这里其实也是市民体育健身意识日渐增强、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掀起热潮的缩影。

然而,以青岛体育街为代表的公益性运动场地在给周边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难免遇到管理问题,尤其是因为位置紧邻居民区而导致的噪音扰民问题。家住天赐良园小区9号楼的王女士说,自己家与体育街距离不过几十米,晚上楼下健身和打球的声音对他们的生活干扰很大,“听说以前有几户家里有老人的,因为噪音对老人的睡眠有影响,后来搬家了。 ”

在家住北仲小区的曾先生看来,这些年几乎很少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保持着锻炼的习惯,而运动场所就建在小区附近,是让他坚持锻炼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是非常方便,下楼走几分钟就到了。二是容易形成一种运动的氛围,看到大家都在运动健身,自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融入其中。 ”曾先生坦言,紧邻体育街的几幢居民楼难免会受到诸如噪音、光照等影响,但因此让大多数居民少了一个健身之处就太可惜了。

管理者只做“减法”并非良招

既要方便广大市民户外健身不出远门、举步可就,又要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家门口的运动场所如何在“便民”和“扰民”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这是各方面都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在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于亲华看来,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公益性运动场地所在辖区的街道及相关部门需要承担更多管理职能。记者注意到,为了减少市民健身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青岛体育街所在辖区镇江路街道体育街管理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在健身区醒目位置设置禁止大声喧哗、宠物禁入等标志,拆除部分场地内灯光设施,增设遮雨棚等便民设施。根据疫情期间的防控要求,体育街各类场地还做了缩短开放时间、预约使用、限时限人数使用等特殊规定。

青岛体育街的“健身”和“扰民”矛盾,只是全市休闲体育健身场所的一个缩影。于亲华坦言,一味地做“减法”并不能一劳永逸,“管理部门还是应该多倾听各方意见,平衡好各方利益,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 青报全媒体记者 臧婷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三人目]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