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0 12/23 07:36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亚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王清宪出席会议并讲话

原标题: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22日上午,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表彰为我市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部署科技创新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出席会议并讲话,为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和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刘占杰颁奖。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赵豪志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远方,市政协主席杨军出席。

王清宪在讲话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祝贺,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他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先后作出重大部署。我们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关键要靠开放创新,通过开放引进新元素,推动新元素和既有元素之间的创新组合,增强发展活力和内生驱动力。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注重以市场导向促进科技创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科学技术只有转化成产品、赋能给行业,才能更好发挥其价值。 ”王清宪强调,要依托自身基础特色和比较优势,紧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瞄准海洋产业中高端、中上游,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要注重发挥企业在产学研融合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企业出题目、院所作答案,推动企业、资本、高校、中介机构等多方互动,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培养技术经理人队伍,推动高水平技术成果加快转化。要发挥人才链在打通“四链”中的链接功能,积极探索赋予企业人才工程配额权、人才选拔自主权、人才评价主导权,以项目带动人才加快集聚,搭建好创投风投与创新人才、创业团队对接平台。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创业城市建设,优化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会上,宣读了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全市共有155个项目(人选)获奖,其中,市科学技术最高奖2人,自然科学奖10项、技术发明奖6项、科技进步奖132项、国际合作奖5人。李华军、刘占杰作了交流发言。

李伟、刘建军、孙永红、耿涛出席会议。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刘成龙)

155个项目获颁青岛科技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在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的创新技术成果,支撑了百余项国内外重要工程的安全建设与运行,在青岛市董家口港区、奥帆基地、胶州湾滨海湿地防护与整治等20余项工程推广应用,推动了海洋工程行业的科技进步。

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带领团队,突破太阳能直接驱动疫苗保存箱关键技术并完成产业化,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提供了免疫覆盖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技术与生物存储领域的融合创新,实现传统生物存储管理模式变革,推动生物医疗行业升级发展,2019年10月,海尔生物成为我市第一个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奖项总数

全市共有155个项目(人选)获奖,其中,市科学技术最高奖2人,自然科学奖10项、技术发明奖6项、科技进步奖132项、国际合作奖5人。

奖项解析

●重点产业领域创新成果经济效益显著

获奖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我市主导产业领域成果共计112项,占全部项目的76%。其中,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成果28项,成为带动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中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将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应用于轨道客车制造领域,在复兴号动车组、香港及芝加哥地铁等近3000辆轨道客车中广泛应用,近3年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8亿元,获科技进步一等奖;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首创全球第一台单桶洗全自动洗衣机,截至2019年底,新增销售收入9亿元,凭借该技术优势,海尔洗衣机连续十年市场份额全球第一,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

在授奖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项目为85项,占比达55%,技术发明奖中企业牵头完成项目占到83%。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突出,由高企参与完成的项目达63项,占比达四分之三。

青岛高测股份自主研发的两款晶硅切片机行业领先,近3年新增销售收入4.5亿元,其中首创的金刚线单晶硅截断机,市场占有率达95%,作为高企上市库中重点培育企业,今年8月份成为我市第二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改善民生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在环境治理领域,有机废物污染生态处置、城市污水处理等技术在我市得到广泛推广普及。

在现代农业领域,高校、科研院所与基层示范单位密切合作,在高效高油花生、优质番茄和苹果新品种方面培育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面积达20.9万亩,增效50多亿元。

在服务民生方面,地铁3号线车辆研制、5G人工智能社区、适宜性微气候智能调节空调等技术的应用,让百姓感受到了科技改变生活。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创造性提出 “先天性心脏病经胸微创技术”,在国内最早开展胎儿心脏介入手术,低年龄、低体重患儿占全年外科手术的80%,成功率95%以上,其中经胸微创技术已推广至欧美发达国家。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耿婷婷

找到“脑梗”发病“元凶”

脑卒中,就是普遍意义上的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出血性脑卒中常被称为“脑溢血”,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指“脑梗”。在2019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名单中,获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微小RNA/靶基因在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新发现及机制研究,正是“瞄准”了这个领域,要与“脑梗”这个人类“杀手”作斗争。

探索“脑梗”发病机制20年

项目牵头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马爱军告诉记者,在获得科技奖之前,团队已经在这个领域深耕了近20年。经过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马爱军团队发现,不同类型的“脑梗”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的炎症反应,“炎症机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特别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的发病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干预、调控这些相关机制,就是精准化治疗“脑梗”的关键。

找到“元凶”精准指导治疗

“有很多患者,经常会因为感冒、拉肚子、发热等诱因,突然引发‘脑梗’。”马爱军说,“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些炎症背后的调控机制,就能找出致病的‘元凶’。 ”微小RNA通过与靶基因特异结合,可以调控其表达,在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成为团队重点 “关注”的对象。为了进一步弄清楚不同患者发病机制背后的“秘密”,马爱军团队采用国际先进的高通量深度测序技术,首次发现不同病因分型缺血性脑卒中,微小RNA表达谱不同。

在临床标志物的基础上,马爱军团队进一步建立了“脑梗”里较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或缺血损伤的细胞、动物模型,发现了多个微小RNA通过调控炎症反应。这进一步阐明了“脑梗”的发病机制,是人类打败“脑梗”进程中重要的一步,为“脑梗”患者发病前预警、发病后精准治疗、预后评估等提供了极强的指导意义。(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耿婷婷)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