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1 03/03 11:07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亚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缅怀英雄战士好去处 青岛“雷锋”雕塑成热门打卡地

原标题:“雷锋”雕塑成热门打卡地

3月5日是全国学雷锋纪念日,今年我市又多了一处缅怀这位英雄战士的好去处——岛城著名雕塑艺术家贾真耀用他独属的艺术语言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雕塑作品,并为之命名“人人都是活雷锋”,于2020年底放置在了纺织谷内,这一雕塑作品近日吸引不少人专程前来打卡。贾真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这件作品更像是他内心所推崇的雷锋精神的呈现,希望这件雕塑能串联起人们内心深处对于雷锋精神所代表的美好、善良的朴素追求。

 (来源:青岛早报)

艺术新作激活精神传承

贾真耀是岛城著名的雕塑艺术家,最为岛城市民所熟知、或者说是融入青岛人生活日常的艺术作品,当属位于汇泉湾南端的“少年与大海”,历经风雨与时光,三位“少年”已然同礁石长到了一处,潮起潮落间,他们既是来青游客偶遇的标志物,也见证着青岛人内心深处亲海、玩海的恣意。

而这一次的新作“人人都是活雷锋”再度引发本土的轰动,于贾真耀而言,更像是一次妙手偶得的机缘。这一作品位于四流中路的纺织谷内,对于许多老青岛来说,这里还有一个更为亲切的名字是“国棉五厂”,如今经由改造,这里已变成对标北京798的艺术街区。贾真耀于2019年将自己的工作室搬了进来,并将这些年来创作的艺术作品放在这里。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一频频在社交媒体上曝光的艺术作品 “人人都是活雷锋”正对他的工作室大门,旁边放置着一张颇为惹眼的紫罗兰色的长椅,与这等耀眼的配色相比,长椅另一侧的空调室外机上则低调地安置着他的另一个艺术作品,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与他当年参加第55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的雕塑作品《化境》同属一系列的作品,作为岛城首位参加威尼斯国际双年展的雕塑艺术家,他用一座没有五官的佛像打坐入禅,彰显似水流年匆匆人世间的大道至简,受到业界关注。

天气晴好时,或是假期周末,纺织谷里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经由此处,大多会停驻脚步,将自己的面庞与“人人都是活雷锋”雕塑作品中留白的面孔重合在一起,组成了不同眉眼的画面。在工作室内见证着这一幅幅画面的贾真耀也喜上眉梢。他告诉记者,自从2020年底他把这件作品摆放在工作室门口后,几乎每天都能遇到前来与这个雕塑合影的游客,慢慢地,许多本地的年轻人、学生族也专程来拍照打卡,上传社交媒体,“形形色色的人都在这里拍照,还有年轻的爸爸妈妈也会让身边的小孩子把头拱进雕像里,有样学样,拍出一张不一样的合影。 ”

这说明什么?贾真耀表示,不管什么年龄的人,所有的中国人都有着根深蒂固的雷锋精神的传承,“就像是我的这个艺术作品,虽然没有具体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但是所有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雷锋,是一种美好精神的象征和存在,所以就会生发出对这一艺术作品天然的亲近感。”贾真耀告诉记者,雕塑前人来人往,不同的人带给了这座雷锋雕像不一样的面孔,有一位老者在此观看良久,大声喝道:“真好,人人都是活雷锋! ”而这,也成为了这座雕塑的命名来源。

雷锋精神植入创作理念

艺术家以作品映射心灵和万象,而将雷锋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形象,还要从贾真耀小时候的经历开始说起。上世纪50年代,贾真耀的父亲从郑州纺校毕业后来到青岛国棉八厂做技术员,1956年,他的母亲也招工进入国棉八厂,1979年提前退休,贾真耀顶替就业,干过换纬工和排纱工。 “传统家庭的烙印,还有父母的言传身教,都在教育着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助人为乐的人。 ”生性憨厚的贾真耀也是这样做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干了不少好事,有时候甚至会自己吃点亏,就是图个心里高兴。不过有时候身边的朋友、邻居也会用纺织车间工人才有的大嗓门吆喝上一两句‘哟,贾真耀又干好事啦,真是个活雷锋’。 ”那时候还是“傻小子”的贾真耀听不出话里的揶揄与调侃,“就觉得自己在做好事,雷锋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始终高大。 ”

“许多人都曾质疑说,艺术家是玩世不恭的,喜欢标新立异,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艺术家也有着骨子里的传统和烙印,并不会因为艺术表达形式的追求和呈现而故意撕裂。”于是贾真耀把儿时的偶像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从1995年开始就创作了一系列的雷锋雕塑,这其中既包括免费捐赠给他的母校、青岛33中学的大型雷锋雕像,也包括他在进入当代艺术实践后创作的一系列观念雕塑,使用到的材质也不断变换,大理石、陶瓷、铸铜、玻璃钢等,没有繁复的设计,仅用雷锋帽与军服就勾勒出所有人一看就懂的雷锋形象,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需要高超的造型技巧和对形体的把控力支撑。贾真耀说: “艺术作品不仅需要提供审美上的愉悦,还要有社会立场,立场才是创作者本人的东西,是创作者呈现给这个世界的良心。如果只一味地重复,或者总是游离于社会之外,放大自己的小情小调,那等于浪费生命。要知道,再伟大的东西也敌不过时间,生命更是脆弱,最后只有思想还漂浮在那里。 ”

/新闻链接/

“纺织大嫚”“搪瓷缸子”

唤起儿时记忆

熟悉贾真耀的人,更喜欢叫他“八厂老贾”,作为国棉八厂的子弟,贾真耀从小生活在老沧口的国棉八厂宿舍,因此,贾真耀的艺术雕塑创作中也有着不少纺织工业的痕迹。

“国棉八厂离国棉五厂三里路,我经常挨个纺织厂溜达,结交了一大批纺织子弟。我从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母亲下班回来时,偷偷翻出她的铝制大饭盒,里面肯定有从食堂带回来的包子。国棉厂的伙食很好,大厨都不一般,大葱拌猪肺特别地道……”贾真耀说,国棉厂出身的孩子都有纺织情结,把工作室搬到纺织谷以后,他创作了很多与纺织有关的作品,“与其说在复位这座城市的工业记忆,不如说在找回自己的童年。”比如,纺织谷内站C位的“纺织大嫚儿”,这件作品为玻璃钢材质,贾真耀抓取纺织女工的生产线操作瞬间,以概括、凝练的手法定格了几代人的汗水与青春;相隔不远处,还有一个高达2.3米的大搪瓷茶缸,上有“战高温纪念”字样。“搪瓷茶缸是当年的车间标配,夏天太热了,女工们仍然坚守在生产线,食堂会煮绿豆汤或红枣水,休息的时候,她们一人端着一个大茶缸子,现在回忆起来仍能感受到那种场面的火热。 ”

本版撰稿摄影(除署名外)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