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1 04/16 08:01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光影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守着新旧两代灌溉设施 汉军寨居民凑钱请人另外打井

原标题:惠民水利设施因何“青黄不接”

在一片碧绿的麦田中间,一排排红顶白墙的机井房整齐划一,外人看着赏心悦目,但在本地居民心中,中看不中用的机井房却让他们五味杂陈。

近日,平度市东阁街道汉军寨社区居民王先生拨打本报舆论监督电话反映,社区原有的农田灌溉设施不少因为年久失修已经无法使用,而2019年新建的智慧灌溉机井迟迟没有交付——守着新旧两代农田灌溉设施,社区居民却要凑钱请人另外打井,泵水浇地。

近日,记者前往汉军寨社区实地探访,远远看去,田间地头一排排机井房十分吸引眼球,上前查看却大跌眼镜。第一间机井房没有门,房内堆放着很多生活垃圾,出水口被人塞上了杂草,机井房外一根黑色的水管露出地面,管口被人用铁丝捆扎;50米外的第二间机井房同样没有门,房内堆放着大量杂草;第三间机井房有绿色的铁皮门,但被人用砖头堵住了,无法将门敞开;第四间机井房的铁皮门上了锁,锁头锈迹斑斑,上面还有蜘蛛网。记者粗略统计,汉军寨社区的机井房总数超过30个,其中铁门缺失、屋顶破损严重的超过三分之一。只有靠近居民区的一些机井房铁门紧锁,看起来比较完好。

记者采访汉军寨社区居民得知,这些机井房是10多年前相关部门建设的农田灌溉设施,当年确实给居民灌溉麦田带来了方便,至今仍然有部分机井房可以正常使用。居民需要用水灌溉时,可以先向社区管理人员申请,由他们打开水泵,将井底的水抽出,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地头的机井房里,用水居民按小时付费。

“因为年久失修,当年建设的部分输水管道已经损坏,一些机井泵不出水来了。”一名社区居民讲述,“当初相关部门修建完成后,并没有继续投入资金保障设施运行。农民交的灌溉水费并不高,无法维持整套系统的运转。机井输水管道此前曾多次损坏,都是由社区管理人员维修。10多年过去了,部分灌溉设施损坏严重,靠修修补补无法修复,社区又拿不出这么多资金进行大修。”

“有些机井房因为长期无法使用,连铁皮门都被人偷走了,机井房成了垃圾房。”另外一名社区居民说。

让汉军寨社区居民更为苦恼的是,旧的机井房无法使用,新建的智慧灌溉机井同样无法使用。

“2019年,有关部门在我们社区建设了七八个智慧灌溉机井,当时他们宣传得很好,我们只要把自家的灌溉水管接到机井的卡口上,然后在机井的刷卡区刷一下卡,交上水费,就可以按照实际需要随时给麦田浇水了,不但方便,而且可以节约灌溉用水。”社区居民王先生说,“遗憾的是,智慧灌溉机井建成后一直没有启用,居民们到现在连水卡都没有拿到。”

记者在汉军寨社区找到了其中一个智慧灌溉机井。这个机井控制柜为白色,上面有红色的顶盖。记者打开控制柜,看到刷卡区上落了一层灰尘,柜角已经结了蜘蛛网。柜内的电表显示此前用电量只有0.5度。控制柜内有一根水管与旁边配建的水井相连。控制柜内贴着一张质量跟踪卡,上面有组装、接线、初检、终检和抽检人员的签名。

“这些智慧灌溉机井已经建成一年多了,我问了社区工作人员,他们只知道是上级农业部门投资配建的,但一直没有交付使用。”王先生说,“社区有新旧两套农田灌溉设施,居民们却要凑钱重新挖井,泵水浇地。”

记者联系了东阁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10多年前建设的机井系统已经交付使用,由社区进行管理,维修问题也只能由社区解决。智慧灌溉系统属于平度市农业农村局的农业综合发展项目,2019年建设,至今未交付使用,具体情况街道也不了解。

记者随后联系了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农发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汉军寨社区的智能灌溉系统属于2018年的农业综合发展项目,目前已经建设完工了。

记者问:“为什么智能灌溉系统至今未启用?”

工作人员说:“施工单位之前跟街道办事处有些事情没有协调好,可能有些遗留问题。”

记者追问:“这个工程有没有通过验收?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启用?”

工作人员表示,对此并不清楚,将由施工单位去汉军寨社区解决此事,“施工单位已经说要去处理了,要是他们没解决好,你再联系我们投诉。”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邱 正

记者点评

灌溉设施“花架子”要不得!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小型水利灌溉设施点多面广,管理困难,却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粮垛子”和“钱袋子”。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关乎农村的民心、民情。

多年来,我市持续在基层修建水利灌溉设施,为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部分工程出现了只建不用、只用不管、管理脱节等现象,有的在防汛抗旱的关键时期,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成了群众眼中的“摆设”。

如果说原有农业灌溉设施的问题在于“建而不管”,那么新建农业灌溉设施的问题则是“建而不用”。

农田智能灌溉机井拥有刷卡自动灌溉、远程自动控制、水费自动计量等优势,本应是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利器,但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不断出现“建而不用”的问题。

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而高科技灌溉系统的落地开花也离不开职能部门的监管与扶持。农田智慧灌溉系统建设不是为了一个好看的数字,也不是为了应付验收,而是为了让其发挥灌溉农田的作用,让群众从中获益。只有坚持对农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高科技农业灌溉系统建设好和监管好,打通基层灌溉设施建设中的“末梢梗阻”,智慧农业项目才能成为真正的惠民项目。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