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打造五个“海洋中心” 书写精彩“海文章”

原标题:青岛:打造五个“海洋中心”,书写精彩“海文章”

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

今年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暨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海洋是21世纪各国各城市竞相角逐的高质量发展要地,对于正在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青岛来说,做好“海文章”意义非凡,而如今更面临新的重要机遇。

青岛海洋经济贡献了全市三分之一的GDP。2021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4684.84亿元,总量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第一位,居全国第三位。位高责重,2021年,山东要求青岛发挥全省海洋领域“一核引领”的作用,中央则赋予青岛“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的重任。

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青岛“海洋城市”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在今年召开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青岛明确提出了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将海洋发展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进一步深化部署。

站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回望今年以来青岛的海洋战略:印发《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三大文件,以更大力度更加系统推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加快起势。

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五个中心”,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海洋人才引进培养工程、海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海洋新兴产业壮大工程、海洋传统产业提升工程、数字海洋建设工程、航运贸易金融创新工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海洋国际合作工程“十大工程”…… 面向未来,青岛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在“五个中心”“十大工程”中,青岛谋划了一批先行先试的重大任务、重大项目,在全国具有引领性、首创性和示范性。

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青岛经略海洋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层层延展。

建设国家深海“三大平台”

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创新策源地。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青岛谋划了加强海洋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引领国家海洋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人才矩阵4项工作。其中,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国家深海“三大平台”,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

国家深海“三大平台”,依托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深海中心”)建设,致力于打造成集深海标本样品、数据资料与深海业务活动要素深度融合的国家级平台。建设国家深海“三大平台”,是青岛主动承担国家使命、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实践,凸显了青岛向深海进军的信心和决心。

向深海进军,青岛具有雄厚的科考基础。“八五”时期以来,青岛“大洋一号”等作为主力科考船、“蛟龙”号等作为主要载人深潜装备的深海科学考察,促进了我国深海科学研究以及对国际海底矿区的勘探、申请,助力我国成为世界上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矿区数量最多、矿种最全的国家。近年来,深海中心“深海一号”科考船入列,“蛟龙、海龙、潜龙”深潜装备业务化能力稳步提升,为大洋科考、海底资源勘探再添利器。

将科考优势、海洋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青岛也在加快布局发展。其中,国家深海基地项目于今年5月底通过竣工验收。这是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该项目建成了面向全国深海科学研究、资源环境调查、深海装备研发试验、海洋新兴产业和服务提供支撑保障的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我国深海科学技术开发的引擎以及深海产业孵化的桥头堡,无疑将引导青岛成为深海装备及相关产业的重要基地。

未来,国家深海基地将全面支撑深海资源勘探、科学考察和环境监测等深海活动,推动我国深海事业发展;而国家深海“三大平台”,将进一步促进深海业务活动与深海资源保存利用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深海生物资源采探、保藏分析、基因提取和数据服务的全链条技术保障能力,促进深海基因资源开发和产业化。

建设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

打造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

海洋生态渲染了青岛的底色,让这座海滨之城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打造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青岛谋划了建设绿色生态海岸带、增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能力、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和防灾减灾3项工作。通过优化海岸带及近岸海域开发保护总体布局,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强海湾生态养护与修复,加强海洋环境预警监测能力建设,提升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防控能力等措施,引领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物丰”的美丽海洋。

建设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是青岛打造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的一项重大项目。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海洋变暖和酸化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实现碳中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自然碳汇作为最经济、无副作用的抵消碳排方式,是未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同意,经省发改委批复建设的国内首家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将积极服务“双碳”目标,针对性研究海洋领域增汇减排、碳汇核算交易等实施路径,稳固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当前,全国各地均在积极争取成立海洋碳汇交易市场,如厦门已将建设自然碳汇交易市场作为“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并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设立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深圳、威海、苏州等地也在加快布局,纷纷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背景下,青岛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基础优势,激发海洋碳汇发展潜能,设立我国首家自然碳汇中心,是在自然碳汇交易市场建设中拔得头筹的关键之举。

青岛是山东首个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海洋碳汇发展具有先发优势。青岛学者在我国最早提出“碳汇渔业”的概念,多年来,青岛发展碳汇渔业从海水中“移出”碳,修复蓝碳生态系统提升碳汇能力,从技术支撑到标准制定,对于海洋碳汇的探索和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目前,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已完成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筹备建设的大量前期工作。接下来,青岛将加快推进项目早日建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建设青岛港智慧港口

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

港口是陆海联动的大通道,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青岛谋划了创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拓展金融服务海洋经济发展领域、提高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4项工作。通过加快董家口港区项目建设,推进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发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海洋绿色信贷、蓝色债券示范金融业务试点,建设国内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等举措,引领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

助推山东港口青岛港开展智慧港口建设试点,是青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一项重大项目。港口智慧化、数字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增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路径。青岛港是全国智慧港口建设的试点单位,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全球首个融入“氢+5G”的智慧绿色码头,曾8次刷新世界纪录。疫情之下,青岛港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371万标准箱,居全国沿海港口第5位,其“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功不可没。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山东省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的实施意见》《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具体建设方案。例如,深入开展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推进自动化码头、智慧管理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5G、北斗、物联网等港口场景应用。到2025年,5万吨级以上干散货专业化码头作业基本实现自动化。深入开展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加快自动化码头、智慧管理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港口LNG加注、岸电标准规范和供应服务体系。建立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风险清单。到2025年,5万吨级以上干散货专业化码头作业基本实现自动化,港口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占综合能源消耗比重达到60%,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20亿吨、4000万标箱。

瞄准青岛港全面推进智慧港口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目标,目前,青岛正以青岛港智慧港口建设为抓手,做强做优港口建设,使之成为港口科技创新的示范和样板,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新的科技支撑。

建设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

打造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青岛具有海洋发展的天然基础。青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岸线817公里,海域面积达12240平方公里,比陆域面积多1000平方公里,海域盛产鱼虾贝以及海带、紫菜等,可利用渔业资源达110万吨以上,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拥有鲜明海洋特色和区位、资源、战略、科技等突出优势的青岛,海洋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打造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青岛谋划了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壮大船舶海工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创建海水淡化示范城市、稳步发展深远海未来产业、打造现代渔业样板、加快智慧海洋建设、打造特色海洋旅游目的地等9项工作。其中,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作为现代渔业样板,彰显了青岛加快实施渔业深远海战略转移,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实力。

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是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开启试点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定位于国家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深远海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和陆海统筹体制创新先行区,积极稳步扩大深远海养殖规模,并围绕深远海规模化养殖对技术装备及产业配套的需求,努力发展关联产业,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

试验区的获批建设,是青岛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典型案例。其中,中国海洋大学黄海冷水团冷水鱼类绿色养殖科技攻关团队在董双林教授的带领下,提出了利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的方案,经十年科技攻关,首创“一种原位利用黄海冷水团低温海水养殖冷水鱼类的方法”,突破了世界温暖海域三文鱼养殖的瓶颈技术,探索出深远海养殖的新路径。

目前,试验区正创新打造“中央综合管理平台+多个分布式网箱”的“1+N”深远海养殖新模式。其中,中央综合管理平台已投入使用,“深蓝1号”网箱实现全球首次低纬度深远海养殖三文鱼规模化收鱼,养殖水体15万立方的“深蓝2号”网箱加快建设。以该重大项目为代表,青岛稳步扩大深远海养殖规模,打造陆基育种、近海驯化、远海养殖、综合加工的深远海绿色养殖新模式,形成更加完善的深远海渔业产业链,为全国深远海养殖发展提供青岛经验和青岛方案。

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示范区

打造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

海洋经济是高度外向型经济,经略海洋,能够支撑青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青岛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青岛谋划了积极构建海洋开放新高地、拓展国际海洋合作空间、搭建国际组织合作发展新平台、建设世界知名“蓝色会都”等4项工作。通过建设上合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转化中心,推进“透明海洋”“丝路方舟”等海洋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建设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办好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世界海洋科技大会等海洋展会活动,引领拓展海洋领域国际合作。

为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走深走实,青岛加快谋划海洋命运共同体示范区建设。

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示范区,是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于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来说,也具备建设“示范区”的底气。多年来,青岛通过海洋发展构建起了庞大的国际“朋友圈”,为示范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例如,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中心已组建中乌、中白、中俄、中德4个国际技术创新中心,正在进一步汇聚国际海洋科技人才,开展海洋产业特别是监测装备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引领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研发;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通过186条航线可达世界500多个港口,16条国际班列可达欧亚20个国家49个城市,航运贸易产业联系紧密;此外,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东亚海洋博览会、世界海洋科技大会等海洋国际会展活动,让青岛联结世界,进一步密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青岛将基于建立的蓝色伙伴关系,结合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建设路径,积极探索完善海洋命运共同体示范区建设的路径。以此为契机,推动城市间、区域间、国家间海洋合作,构建共同繁荣、共谋发展的海洋治理新格局。

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最重要的是突出在海洋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国家赋予青岛海洋发展新定位、新使命下,青岛正通过争创一批在国家层面具有引领性、突破性、创新性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一如既往做好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排头兵。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椰子]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6/08 08:41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椰子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