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聚力打造“国际种都”

藏粮于技,加快种业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种业,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加持。青岛有很好的种业创新发展基础。从地理位置看,青岛“不南不北,又南又北”,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种植与生长;从产业基础看,山东省农业GDP稳居全国首位,青岛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具备完善的收储产业链;从科研能力看,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青岛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坐落于此,并且花生、蔬菜等育种成果较为突出,具备一定的基础科研能力。

据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宋晓介绍,“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总要求,着力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种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种业市场环境持续优化。”青岛在“保、育、测、繁、推”等全产业链条上均有坚实的产业布局和基础支撑,具备打造国内一流、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种都”的现实基础。

委员和专家在前期调研时了解到,青岛近年来种业产业发展迅速,但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方面,青岛高端研发人员较少,现有的研发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老化,育种方法、技术相对落后;另一方面,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除了少数企业能够利用分子技术育种之外,多以常规杂交育种为主,不具备高端育种研发能力。

市政协委员、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常务副主任张国栋认为,在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青岛需要补齐种业高端人才的短板。当前,包括深圳、广州、三亚在内的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在高端人才引进上积累了很多经验。青岛可以借鉴这些城市的做法,制定“种业人才”专项引进政策,根据人才学历、研究水平、工作年限等因素给予不同的奖励,打造青岛种业人才高地。同时,支持种业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技术中心等平台,招揽海内外育种行业的高水平科研人才,为种业发展凝聚原始创新力。

“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青岛应为种业高端人才打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他们学有所用,生活无忧,尤其要做好家庭成员安置和子女入学工作,让高端种业人才全心全意地留在青岛、服务青岛。”张国栋说。

“青岛要发挥好科研院所和企业两者的作用,提高现代种业创新能力。科研院所有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企业有市场优势,在理想状态下,两者强强联手,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但在现实中,这条路径还不够畅通。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不了解市场需求,成果转化难,而企业受限于资金短缺,缺少高端实验设备,无法推动高端育种工作。”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蔬菜学博士宋永骏建议,搭建一个设备共享平台,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高端设备面向企业开放,鼓励企业开展高端分子育种。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新品种,将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和种子企业的市场优势有机结合。

委员和专家的建议得到了职能部门的积极回应。市农业农村局种业处(筹)负责人王乃栋介绍,现代种业是科技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近年来,青岛着力推进种业科研创新,通过重点攻关、奖励引导、建立平台等举措,支持育种研发。下一步,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坚持常规育种和生物育种有机结合,持续引导鼓励种业企业综合运用基因编辑和分子设计、人工智能等前沿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开展品种研发,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种业企业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协同机制。

企业扶优,引导要素资源集聚

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需要一批实力雄厚的种业企业有所作为。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种业企业3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60余家,其中不乏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但从青岛“国际种都”建设需求来看,青岛的本土种业企业实力还比较弱,规模相对较小,需要加速成长。

在前期调研中,多位种业企业的负责人表示,资金不足、影响力弱、市场认可度低是制约种业企业发展壮大的普遍难题。

张国栋介绍,根据国家有关要求,主粮作物在上市前要经过严格的“审定”环节,整个流程最少需要4年时间。其间,种业企业需要大量垫资,压力巨大。因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种业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各类金融服务投入种业,发展种业供应链金融,完善种业产业链金融服务。“青岛可以围绕有潜力的龙头种业企业布局,配置资金链,支持以龙头种业企业为核心建立种业全产业链,迅速扩大市场。同时,采取投贷联动等多种方式,积极融入政策性金融资金,支持种业发展。”张国栋说。

委员的建议与职能部门的行动不谋而合。王乃栋介绍,我市积极探索以财政金融赋能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今年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财政局、市财通集团,创新设立了全国首个种业领域财政股权投资资金“种子金”,以入股方式投资青岛市现代种业企业及产业链相关企业,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及上市发展等重大战略。目前,首期投入资金3000万元已全部到位,取得良好成效。此外,我市还创新种业知识产权质押方式,在全国率先推出专项信贷产品“琴岛·种子贷”,为45家企业(农户)提供信贷资金,预计带动创收超9亿元。

“从全球范围来看,很多种业领军企业都是多元化发展,通过多种经营获取利润,满足种业研发资金需求。青岛的涉农企业比较多,其中不乏实力雄厚者。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引导政策,鼓励实力较强的涉农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种子产业,促进行业发展。”市政协委员、民革青岛市委会农业与海洋专委会副主任周子涵认为,青岛应该打造一流的种子展会。青岛的花生、大白菜、辣椒等品种的市场认可度高,距离青岛不远的寿光更是全国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青岛的种子展会可以蔬菜种子为特色,打出品牌,形成特色。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助力种业企业做优做强。“我们将加强协调联动,把阵型企业作为企业扶优的重点对象,联合有关单位,引导土地、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向重点企业集聚,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领军企业。同时,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创新开发‘种子险’等金融产品,多渠道解决种业企业发展难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王乃栋说。[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戴慧慧]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07/11 08:06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戴慧慧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