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扎煞”这个青岛方言词儿怎么来的

原标题:“扎煞”这个方言词儿怎么来的

咱青岛方言里有个词汇,叫zhā shā。这两个字,目前青岛本地媒体上一般写作“扎煞”。其实,这个词还可以写作“觰沙”。在我国的典籍中,“觰沙”的写法要比“扎煞”更符合文字本义,来历也更为悠久。

扎煞的意思是指把某物张开,这在北方方言里常见。比如《红楼梦》第62回里写道:“香菱复转身回来,叫住宝玉,宝玉不知有何说话,扎煞着两只泥手,笑嘻嘻的转来”。元朝康进之杂剧《李逵负荆》中有两句写李逵的唱词:“抖擞起黑精神,扎煞开黄髭须”。

扎煞是把某物张开,但是“扎”和“煞”两个字,都和张开的意思毫不相干。扎本义是动词,刺的意思;煞这个字,本义与杀相同,也没有张开的意思。由此推断,用来表达张开意思的“扎煞”一词,是后代的同音假借。说白了,就是后代写的错别字。其实,扎煞本来更古老的写法是“觰沙”,也可写为“奓沙”,在这两种写法中,读音都是zhā shā。

先说觰沙。唐朝韩愈有一首五言古诗,其中两句说“赤鸟司南方,尾赤翅觰沙”,赤鸟的翅膀觰沙,就是张开的意思。宋朝苏东坡有一首描写江南女子的诗,在写女子的妆束时说“觰沙鬓发丝穿杼”,意思是女子的鬓发觰沙蓬松开了,再用梳子一类的东西绾住,就好像丝麻等物穿在梭子上一样。说女子的鬓发“觰沙”,就是指头发蓬松张开的意思。

觰、沙两字连用,目前查到的古籍资料中显示,韩愈为第一人。那韩愈五言诗用这两个字,出处又在哪里呢?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说,觰是一种野兽,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下大也”,段玉裁解释说,这种野兽的角下面大,因此叫做“觰”。另一位学者王念孙还说,觰就是奢的意思,而奢也是大的意思。由此看来,觰的意思就是张开后变得越来越大。

“沙”字出处更为古老,在《诗经》和《礼记》里都有记载。在这些典籍里,有的沙字音义和娑相同。而“娑”的本义则为女子起舞。因此,觰沙的沙字有起舞的含义,起舞自然就有张开和增大的意思。觰有张开增大的意思,沙也有张开增大的意思,两字同意而且叠韵,成就了觰沙这个词汇。

再说奓沙。奓这个字就是奢,尽管两种字形,却是同一个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奓是大篆中的奢字,因此,奓沙就是觰沙的另一种写法而已。

由此看来,“觰沙”这个词要比“扎煞”更有来历,也更符合祖先造字的本义。当然,语言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律,扎煞已经使用日久,不能算是错字了。不过使用觰沙,或许更加古雅罢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有青岛方言的语义中,扎煞除了描写张开这个动作外,还被引伸到描写人的一种神情状态,指自鸣得意或心高气傲。比如说,“你赢了这盘棋后扎煞什么?”“这次考试你考了一百分,有什么好扎煞的?”这种引申义,可能是青岛方言里所独有的吧。

记者 许秉智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戴慧慧]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08/11 09:08
· 来源 ·
青岛晚报
· 责编 ·
戴慧慧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