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即墨撤市设区六周年 汽车、民生等方面跨越式发展

原标题:千年古城吐新韵 领风踏浪启新程

即墨撤市设区六周年 汽车、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和民生等方面跨越式发展

夙夜在公,奋力拼搏,史册记录着每一个奋进者的足迹。10月30日,“即墨区”迎来六周岁生日。六年间,这座有千年历史底蕴的古城,完成了一次次华丽蝶变。

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生产总值增长6.4%,居全市第四,超出年初计划0.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超过目标增速2.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居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

上半年,全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320.5亿元,增速7.4%,占全区GDP比重42%;2022年生产整车34万辆,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0.3%;完成规上汽车制造业产值604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0%左右;目前,规上纺织服装企业83家,产值过150亿元,全区已有490余家工业企业实施了高质量的工业互联网改造,其中纺织服装企业近百家,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

在实行“拿地即开工”等改革的基础上,在全省首创工业厂房“竣工即投产”改革;城市更新重点抓好旧城旧村改造等7个领域更新建设,攻坚改造营流路、地铁7号线二期、中北大通道三大片区;推进年度投资149亿元的73个城市更新建设项目,聚力实施总投资87亿元的48件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254.7亿元的52项公益性基本建设项目,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

上半年正式启用第三人民医院综合体和区人民医院南门诊楼,正加快建设中医院北院区、第二人民医院等16个医疗项目,蓝谷齐鲁医院计划明年启用;今年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困境儿童、残疾人等补贴在2022年底基础上再度提高5%以上,1-9月份共发放社会救助资金约1.4亿元、惠及群众4万余人……

青砖黛瓦传文脉,千年古城吐新韵。这是一座有古老历史的文化之城;新兴产业带崛起,中国投资成热点。这是一座实体制造的产业之城。即墨这六年,是奋进图强的六年,更是飞跃提速发展的六年。六年来,千年商都裂石穿云,新极崛起,快速融入主城区,跨入“即墨区”新时代,交出了当好海洋经济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区域协调发展“三个排头兵”的合格答卷,奋力朝着历史赋予的使命阔步前行。六年发展历程波澜壮阔,六年发展成绩鼓舞人心。即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新时代新发展新机遇。从亘古不变历史中走来的即墨,用守正创新思想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出一次又一次华丽蝶变,一个又一个民生福祉。

突出位置

奋力成为汽车发展“主阵地”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即墨的优势和发力点。陆海统筹发展,形成实体经济完整体系。汽车和海洋产业成为即墨区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的强力“双翼”。几年来,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即墨区的主导产业。2022年生产整车34万辆,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0.3%;完成规上汽车制造业产值604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0%左右,成为全市汽车发展的“主阵地”。目前,即墨区已经引进落地了一汽大众、一汽解放、解放新能源轻卡、奇瑞汽车“四大整车”,以及一汽富维、富奥等400余家配套项目,涵盖汽车底盘、电器、车身件等领域,形成四大整车和零部件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群,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

即墨区委、区政府把汽车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瞄准“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值双千亿”目标,实行顶格谋划、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将汽车产业链招商作为产业发展主抓手,综合采取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各类方式,推动汽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将重点项目全部纳入VIP服务,建立绿色通道,实行顶格协调,全力打通项目建设堵点难点问题。奇瑞汽车青岛基地从落地到首台整车下线仅用时17个月,创造了整车工厂建设的“青岛速度”。

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是青岛重点打造的24条产业链之一,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即墨区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顺应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突出“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全链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企业,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力争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实现突破、初具规模,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突破10%,2025年突破30%,早日达到“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值双千亿”目标。全力推动解放新能源微卡项目,利用既有厂区规划年产10万辆微型卡车,涵盖单排、双排车型,动力类型覆盖纯电、混动、汽油机三大技术路线,兼顾家用和商用,具备“一车两用”属性,争取2023年启动、2024年下线,达产后年产值约75亿元。

在服务企业方面,即墨区组建汽车产业项目企业服务突击队,定期深入项目企业现场,对存在问题综合研判、精准施策、直线调度,协助解决企业原材料、手续办理、订单等各类问题16个;同时,广泛组织汽车行业供需对接会等活动,为重点企业、优秀技改服务商、设备供应商、金融机构等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帮助12家本地企业与招引汽车产业项目达成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

挖掘潜力

当好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

海洋是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强劲韧性和巨大发展潜力。即墨区海域面积1990平方公里、海岸线196公里,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即墨区锚定当好海洋经济发展排头兵目标,坚持陆海统筹、全域皆蓝,搭建“5+4+3”海洋经济发展体系,即:“5”就是锚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产业方向,“4”就是搭建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技服务、海洋金融服务、海洋开放合作四大平台,“3”就是完善陆海统筹、“双招双引”、政策保障三大机制。聚力将海洋经济打造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示范带动。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320.5亿元,增速7.4%,占全区GDP比重42%。工作中,突出抓好“三个强化”。

依托青岛蓝谷这一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推动重大涉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集中布局,先后引进落地“蛟龙号”母港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国字号”科研机构28家,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设立校区或研究院25处;培育引进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49个,海洋高端装备服务平台全省唯一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最佳实践案例”,青岛蓝谷双创基地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特别是整合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创建了蓝谷海洋仪器、深远海科考船队等9大公共研发平台及海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推出了一大批问鼎全球的海洋科技成果。其中,蓝谷海洋仪器共享平台统筹10余家科研机构的高端仪器,400余套科研设备入网,实现线上线下共享共用;集合全国13家单位的37艘科考船及“蛟龙号”等800余台(套)船载设备,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深远海科考团队,累计共享船时超过5000天;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首次载入中央1号文件,深远海养殖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经验获国家发改委推广。

即墨区着力打造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推动科创与市场无缝衔接,实体化运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通过成立2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跟投、产业招商中心跟进、载体空间定制化打造,打通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全链条,现已汇聚全国海洋科技成果等各类信息资源4万余条,推动山东大学糖智药业、药食同源等10余项重大成果转化落地,累计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0余亿元。另外,即墨区大力引导科研院所成立产业化平台公司,通过全资控股、成果入股等方式,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进入市场、落地生根。近两年,各科研院所累计实现横向技术合同转化419项、成交额6.5亿元,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98家。

即墨区着力打造海洋高端新兴项目集聚地。聚焦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五大产业方向,规划8处涉海专业园区,引导涉海项目分类聚集、就近落地、链条发展。其中,海洋生物产业园一期基本建成,引进总投资56亿元的链主企业青岛美谷生物科技项目和15个产业链关联项目。海洋信息产业成功引进上市公司鹏博士电信传媒总部,深信服、伟东云等优质企业也相继落户,易华录加快建设海洋科学大数据平台。

即墨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瞄准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三大重点任务,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争取全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90亿元、增速9%以上,为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贡献更大力量。

产业转型

赋能纺织服装产业新动力

纺织服装产业是即墨传统优势产业。即墨区拥有纺织服装服饰企业3800余家,年产各类服装约8亿件,规上纺织服装企业83家,产值过150亿元,先后荣获“中国针织名城”“中国童装名城”“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等国家级称号。特别是,近年来童装产业发展迅速,童装生产企业现有近3000家,年产童装3亿件,与湖州织里、广东虎门并称为全国三大童装生产基地。但总的来看,即墨的纺织服装产业仍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产业层次不高,多元创新能力不足,大多处于“微笑曲线”低端。因此,纺织服装产业也是即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主战场,前期我们重点是加强“四项赋能”。

——数字赋能。即墨区深入贯彻“工赋山东”“工赋青岛”部署,与海尔卡奥斯等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加强合作对接,对参与工业互联网改造的企业给予25%补贴,助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目前,全区已有490余家工业企业实施了高质量的工业互联网改造,其中纺织服装企业近百家,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比如,瑞华集团与海尔卡奥斯平台合作,引入智能柔性生产技术和海尔MES管理系统,完成“大货代工”向“小单快反”转变,改造后日产能提升35%、生产周期由20天缩减至7天,订单量增加30%、附加值增长150%,年新增产值3000余万元。

——科技赋能。综合运用重大科技专项等扶持政策,统筹协调调动各类资源,精准支持企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比如,染色是纺织品生产的重要环节,但传统染色技术生产能耗较大,每生产1吨产品约需消耗100吨淡水。这方面,即墨区大力支持即发集团开展无水染色技术攻坚,争取兑现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类扶持资金2000余万元,有效激发了企业持续开发的积极性。今年上半年,首条年产1000吨无水染色产业化生产线已经正式运营,整个过程不需要一滴水,而且时间还从传统水染的8-12小时缩短至3-4小时,实现国内独创、国际领先。

——平台赋能。几年来,即墨区重点是建好用好两类平台。其一是产业链供应链平台。推动蚁阵科技建设产供销一体化的品质国货产业共同体,通过举办专题对接会,促进平台与5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合作。其中,浩尔服饰目前80%的客户订单来自蚁家人平台,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0%左右。其二是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是支持引导龙头企业搭建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其中,积极支持即发集团承办首届中国(即墨)婴童面料设计大赛,作为落地成果,即发集团将建设全国婴童生态面料馆,打造面料生产企业面料展示及接单平台,吸引纺织服装设计、生产、销售等产业链条资源,赋能即墨、青岛乃至全省全国中小童装企业发展壮大。

——品牌赋能。即墨区建立了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培育库,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各级品牌评选,同时全力支持企业参加国内重点展会,区财政全额负担企业参展展位费、搭建费。特别是今年以来,共组织55家纺织服装企业参加上海孕婴童展、北京京正展等高端展会,集中展示和推介即墨针织、即墨童装等优势产品,帮助企业新增订单800余个。另外,区域品牌评选也取得积极成效,“即墨针织”入选工信部重点培育纺织服装百家品牌名单(2022版)区域品牌;“即墨童装”入选2022年度中国孕婴童产业“娃斯卡”传媒影响力平台聚力榜单;今年5月份,即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作为代表参加了工信部首届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峰会。

改善民生

聚力实施民生实事项目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即墨区始终坚持将民生工作摆在首位,聚焦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狠抓民生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民生支出占比稳定保持在80%以上。特别是顶住财政相对吃紧等压力,系统推进年度投资149亿元的73个城市更新建设项目,聚力实施总投资87亿元的48件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254.7亿元的52项公益性基本建设项目,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即墨教育、医疗民生方面,大力实施教育医疗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大财政倾斜支持力度,全区办学环境和就医条件均实现较大改善。教育领域,重点解决学位不足和东西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学前和义务教育方面,去年建成启用德馨小学、二十八中东校区等13所中小学,数量创历史之最,极大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分布不均、学位不足的问题。今年,持续开展优质资源扩容等行动,投资近38亿元新改建新兴中学等中小学、幼儿园29处,预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2万个。高中教育方面,按照“改老建新”的思路,一方面对即墨一中传统老校实施改扩建,新建宿舍楼、餐厅等设施,提升传统名校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加快建设龙泉中学、龙山新高中两所新高中,预计新增高中学位近万个,实现高中教育历史性突破。职业教育方面,正加紧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后续将集中导入全区职业教育资源,与青岛技师学院等职业学校联动布局,打造职业教育集聚区。

医疗领域,重点解决医疗配套不足、医疗服务能力不够的问题。其中,针对增加医疗配套供给,上半年正式启用第三人民医院综合体和区人民医院南门诊楼,正加快建设中医院北院区、第二人民医院等16个医疗项目;大家关注的蓝谷齐鲁医院,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计划明年启用,全部建成后预计新增床位1600余个,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针对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坚持“外部借力+内部培养”的模式,通过外部借力快速提升诊疗能力,依托内部培养增强医疗服务实力。一方面,推动区人民医院与北京天坛医院建立合作,引入顶级专家教授,提升脑科、妇产科等专业诊疗能力;推动区中医院正式挂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的诊疗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医护人员与天坛医院等三甲医院开展交流学习,通过在全国大医院实训,学习先进理念,增强业务能力,引入服务模式,提供更加优质服务。同时,围绕缓解群众“看病贵”,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集中带量采购等改革,群众住院人均自负下降10%以上,极大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

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质,城市更新推陈出新,民生保障不断改善……近年来,即墨不断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解决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围绕“半岛一体化”“融青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全方位融入青岛主城区中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奋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即墨区年度大事记

2017年

10月30日,即墨撤市设区挂牌,千年商都跨入“即墨区”时代。

2018年

4月23日,青岛地铁11号线开通试运营,即墨进入地铁时代;

5月28日,一汽-大众(青岛)华东生产基地建成。

2019年

4月17日,空中客车H135直升机青岛总装线正式投产;

12月21日,即墨与奇瑞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

12月,一汽大众、一汽解放年产整车突破50万辆,即墨汽车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同年,即墨入选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2021年

2月26日,奇瑞汽车青岛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4月24日,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开关运行,成为省内首家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特色的综合保税区;

9月28日,即墨入围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2位,居山东省首位。

2022年

9月8日,即墨入围中国投资热点城市。

2023年

2月,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首次载入中央1号文件;

8月,即墨区鳌角石村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梁之磊 摄影报道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戴慧慧]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10/30 09:57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戴慧慧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