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陇“一家亲” 续写“山海情”
在栈桥边跳起锅庄舞,在航海博物馆、奥帆博物馆学习海洋知识,在地道海味中感受味蕾的喜悦……近日,来青研学的陇南学生收获了一段丰富多彩、海味十足的快乐旅程。在海鸥的翻飞中,在崂山热可乐的温暖中,在讲解员的耐心话语中,陇南学生感受到青岛的曼妙,感受到市南的热情,感受到“山海情深”的双向奔赴。
陇南娃的海滨“初体验”
“今天我们宕昌二中的25名高一、高二学生来到奥帆博物馆参观学习,孩子们都很激动,表现得很活跃。”甘肃省陇南市宕昌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赵鹏告诉记者。“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来到青岛研学,普遍反映非常惊喜。他们一直在大山里生活,现在看到大海、感受到海洋的魅力,是一种别样体验。特别是对海洋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比如说亲眼看到帆船、奥运会火炬、奥运会比赛服,对他们来说是眼界的开阔和知识的增加,补足了地理差异带来的短板。站在学生们长足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家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进一步认识海洋和了解海洋,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种真切的体验对他们参加高考也很有帮助,毕竟现在的高考‘无情景不命题’,学生们从书本上掌握的海洋知识,终于可以在实践当中进一步了解、感悟,这是十分珍贵的机会。”赵鹏说。
在这几天的研学之旅中,最让赵鹏印象深刻的是青岛人民的热情好客。“不管是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还是路人,都特别热情,帮我们介绍景点、拍摄照片,请我们吃特产、品海味,温暖和幸福感扑面而来。而且青岛真的是一座非常美的城市,每到一处都有不同的风景,让我们油然而生出对这座海滨城市的喜爱。希望以后能让更多的陇南孩子来到青岛感受海洋文化、了解海洋文化,开阔他们的眼界和胸襟。同时,也非常期待青岛市民能来到陇南宕昌,我们的官鹅沟也是5A级景区,集森林湖泊、峡谷瀑布和高山草甸等景观于一体,四季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赵鹏告诉记者。
百年里院感受青岛城市韵味
1月24日上午,陇南学生来到了青岛市科技馆,充满好奇地探索着馆内的各种展品。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海洋知识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接下来,同学们来到针路航海博物馆,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解,积极与志愿者互动,被精彩的海洋世界深深吸引。随后,同学们来到青岛七中,学校为他们准备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和精美的午餐,两地学生还开展了读书漂流活动,互留了联系方式,将通过书籍分享增进友谊。
当日下午,礼县三中和宕昌二中的学生换上了演出服,来到了青岛的标志性景点——栈桥景区翩翩起舞。此时,无数海鸥时而低飞、时而鸣叫,与同学们的表演形成了美妙的呼应。宕昌二中的同学们带来了锅庄舞《情满官鹅》,礼县三中的同学们带来了敦煌舞和合唱《萱草花》,他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随着音乐的节奏欢快地跳跃着、动情地歌唱着,尽情展现着自己的才华。精彩的表演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大家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从栈桥再次出发,同学们参观了城市记忆馆,游览了中山路上街里的“城之南 海之角”,听解说员讲解了青岛百年里院建筑形态,感受青岛城市文化独特的韵味。陇南学子的到来为市南区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人了解陇南和青岛之间的紧密联系。同学们精彩的表演,也传递出友谊与团结的美好愿景,为两地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1月25日,陇南学生们来到了非常期待的一站——青岛海底世界景区。“我和朋友们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些可爱的海洋精灵,真是大开眼界!”一名礼县三中的学生说道。随后,学生们又登上了船,近距离感受青岛“海鸥季”的绝佳景观。“伸出手举着食物,海鸥就会凑过来,一点也不怕人,我觉得很神奇!而且听说海鸥都是从很远的地方飞过来的,青岛海滨有如此特殊的吸引力,不仅吸引了海鸥,也迷住了我们。”学生们纷纷说道。
“这次来到青岛研学,我的感受就是看到了不一样的‘远方’,而且这个‘远方’有诗一般的色彩,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大海,成群的海鸥,独特的建筑,到处都充满着浪漫和时尚。这是我第一次看海,算是圆了自己的一个小梦想。”宕昌二中高二(7)班的李柴夏告诉记者,“未来,我希望能有机会来青岛上学或者工作,与这座美丽的城市结下更深的缘分。”
现代化场景中续写“山海情”
市南区因海而生、依海而兴,宕昌县景色秀丽、资源富集。是什么让两地如此频繁交流互访,结下不解之缘?这段“山海情”要从8年前开始说起。2017年东西部协作以来,市南区与宕昌县携手并进,一次次“陇”货入“青”、一场场文化互动、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两地推进合作交流向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迈进。
为解决人才紧缺问题,市南区、宕昌县突出人才互动,进一步加强两地干部人才交流合作,围绕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通过组织培训、在岗带训、交流挂职等多元方式,持续加强人员互派、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在强化志智双扶上激发新动力,推动人才“传帮带培”,推进人才科技实现“双向奔赴”。
这份跨越千里的“山海情”正在持续加深,协作成果也是日益丰硕。艾草原本是生长在荒坡、田间沟渠里的一种很常见的药草。近年来,市南区投入帮扶资金50万元,在宕昌北部山区木耳乡境内建设艾草种植基地,拓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领域。原来不起眼的“野草”,摇身一变成了当地群众致富的“金枝玉叶”。
“其实宕昌二中与市南区的关系密不可分。”原来,在市南区的帮助下,宕昌县第二中学仅仅利用1年的时间就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助推县域教育事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下一步,市南区和宕昌县将紧紧围绕帮扶协作重点,推动双方协作范围进一步拓展,协作成效进一步巩固。“希望能进一步加大对宕昌丰富的旅游、中药材、劳务等优势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吸引市南区更多企业到宕昌投资兴业。”赵鹏说。
山川一脉,青陇同乡。如今,两地协作正孕育着更多有辨识度的东西部协作成果,在中国式现代化场景中续写“山海情”。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董志刚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李源菁]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