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一老一小”、全龄友好 青岛探路“代际融合社区”

原标题:“一老一小”、全龄友好:青岛探路“代际融合社区”

从空间设计、活动组织、资源整合等方面发力,建设丰富多元的社区生活场景,让更多优质普惠公共服务更好满足居民需求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要空间。统计数据表明,一天之中,城市居民约有四分之三的时间会在社区度过,老年人和儿童在社区的时间更长。而随着居民需求的多样化、精细化,社区功能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化趋势。这其中,“一老一小”的养老、育幼服务需求最为迫切。

如何在社区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满足“一老一小”甚至是全年龄段的服务需求?如何创新模式,满足社区养老育幼以及不同人群的服务供给?如何推进社区“一老一小”代际良性互动,营造代际融合生活场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青岛通过探路建设代际融合社区,从空间规划设计、活动组织、资源整合等多方面发力,重塑社区新生态。

“一老一小”代际融合社区

定义:是指在社区环境中,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空间布局、设计多样化活动等方式,为老年人和儿童这两个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创造更多互动、交流与共享的机会,促进代与代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与融合的社区模式。

作用:在“一老一小”代际融合社区中,老年人可以有所养、有所乐、有所为,“一站式”解决养老的所有需求;孩子们则可以获得从托育到课后辅导的各种服务,解决困扰家长们的“烦心事”与“操心事”。

实践:青岛上流佳苑社区开办了免费幼儿托管机构,为小学一到三年级孩子提供免费托管服务,免去家长的后顾之忧;配建了面积约23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中心,为6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

形成公共服务系统化解决方案

养老和托育是重大民生工程。调查显示,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数量激增导致家庭抚养比不断上升,人口倒金字塔结构下,家庭养老压力较大,代际矛盾凸显;育幼方面,目前我国0到3岁婴幼儿数量为4200万左右,三分之一的家庭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3到14岁的儿童家庭也普遍存在儿童上下学(园)接送、课后托管、寒暑节假看护等方面的需求。

伴随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照料服务已不再适应老幼发展需求,社区逐渐成为养老育幼服务的重要载体。因此,创新养老育幼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建设“一老一小”代际融合社区成为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良策。

什么是“一老一小”代际融合社区?根据定义,是指在社区环境中,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空间布局、设计多样化活动等方式,为老年人和儿童这两个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创造更多互动、交流与共享的机会,促进代与代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与融合的社区模式。通过重点解决“一老一小”难题,加快形成“一老一小”公共服务系统化解决方案。

为此,青岛正在建设越来越丰富多元的社区生活场景。在“一老一小”代际融合社区中,老年人可以有所养、有所乐、有所为,“一站式”解决养老的所有需求;孩子们则可以获得从托育到课后辅导的各种服务,解决困扰家长们的“烦心事”与“操心事”。

在李沧区湘潭路街道湘东社区,儿童和老年人占比达到了40%。“小区居民都是通过购买商品房而聚集在一起的,是典型的新建城市社区。”据湘东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迁入家庭多、缺乏融入感的现状,社区从“一老一小”入手,高标准打造了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湘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其中儿童心理咨询室、舞蹈室、书画室、乒乓球室等活动场地就占了2000余平方米,为孩子们提供活动场所。

为了解决社区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城市适应困难、代际隔阂等多种问题,社区推动具有音乐和艺术爱好的老年人组建萨克斯乐队、豫剧队、舞蹈队、书法队和棋牌队等队伍,使老年人更容易融入社区。此外,还充分发挥老党员、长者居民工作经验丰富、社区情况熟悉等优势,邀请他们担任社区的网格信息员,听居民说事,协调帮助解决问题。

除了解决“一老一小”的需求,不少社区还瞄准了“全龄友好”,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生活所需。

走在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南北长二百多米、连店铺带人行道宽不过十几米的幸福街上,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中心、幼儿托管机构、超市百货、休闲茶室、活力酒馆、绿色快餐店、土产五金店、美发沙龙、便民银行等多种业态应有尽有,中间广场上还有健身器材和供居民休憩的桌椅。“为您服务”的项目覆盖各个年龄段的社区居民。

面对做好服务“一老一小”这一社区服务的“必答题”,上流佳苑社区也有了“实招”。社区开办了免费幼儿托管机构,为小学一到三年级孩子提供免费托管服务,免去家长的后顾之忧;配建了面积约23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中心,为6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便民大食堂还能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餐食,让老年人吃饭做到“好吃不贵,暖心暖胃”。

塑造家门口的“代际共享空间”

在李沧区沧口街道党群服务中心,2000平方米的空间几乎“全年无休”。

在这里,日均服务居民900余人次,每周组织活动50余场次。1万人的“小邻”志愿服务队、94支居民社群可以覆盖服务周边7万名居民。

在这里,工作人员没有办公室,2000平方米的党群中心进行了适老化、适儿化的同步升级,根据需求实现活动空间动态功能转换,塑造家门口的“代际共享空间”。比如,“沧口剧院”在工作日8小时内作为“老年大学课堂”使用,下午4点后转变为儿童“共享自习室”,周末则灵活切换为邻里影院或亲子非遗课堂等。

在这里,依靠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资源,组建“银龄先锋服务团”,根据个人专长及服务意愿,细分为“爷爷奶奶一堂课”“成长顾问”“银龄e沧”等15个品牌分队,通过“时间银行”积分、适老服务回馈等方式,激发其参与看护托管、社区课堂等“老带小”服务的持续热情,累计吸纳320余名“五老”骨干,年服务时长超1.2万小时。

在这里,可以以“老带小”推动传统技艺传承。在永定路社区“剪爱记忆学堂”,剪纸奶奶们每周教授非遗技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中国式摔跤馆的黄保清师傅义务培养摔跤小将。而在以“小助老”便捷享受“数字生活”过程中,则启动了适老化数字素养提升行动,引入“大学生科技导员”机制,助力老年群体共享“数字红利”。

也正是因为以上种种,这里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和少年宫”。

早在2022年,住建部、民政部两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发挥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尽快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2023年7月,住建部等七部门发布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用2年时间建设106个完整社区,其中,青岛有崂山区朱家洼社区、胶州市市南小区社区2个社区入选。

除了入选的社区,青岛越来越多的社区也在不同层面上努力做到代际友好。

市南区江西路171号是辛家庄社区的回迁安置开放式小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 社区引入“完整社区”建设理念,打造集党员教育、协商议事、康养健身、养老助餐、家政便民、文娱休闲、儿童托管和儿童游憩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体;同时,聚焦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党群服务中心外部加装扶梯,内部增设第三卫生间、母婴室,全力构建一站式、嵌入式、全龄友好、精细多元的社区服务体系。

在市北区四方街道嘉兴路社区的筑梦小厨惠民餐厅,餐厅10元营养餐惠及了以老年人、孩子为主的社区居民。热气腾腾的饭菜、温馨热闹的氛围,让社区的烟火气与幸福感扑面而来。据社区负责人介绍,筑梦小厨由市北区四方街道嘉兴路社区与筑梦驿站联合打造,前期通过问卷调研精准匹配老人与孩子的饮食需求。“自己做饭太麻烦,这儿的菜口味好,汤也熬得香甜。”65岁的独居老人刘翠华笑得合不拢嘴。市民李女士也向工作人员表达感谢:“孩子放学后能直接吃上热乎饭,三菜一汤搭配得这么好,让我们工作时都更踏实了。”

激活各类资源实现有效互补

社区是城市社会最基础的单元和细胞,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社区的承载度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的体验和质量。

如何在有限的社区空间里,通过“螺蛳壳里做道场”,尽可能配套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设施,让更多优质普惠公共服务更好满足“一老一小”甚至是“全龄友好”的需求?

在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辉看来,代际融合社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在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青岛也不例外。“代际融合社区的一个重点是推广和优先建设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服务综合体,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但是对于人口密度大、暂时没有足够空间的社区,可按照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要求,优先和重点发展当前群众急需紧缺的服务,比如‘一老一小’、社区助餐、儿童托育等,再逐步补齐其他服务。”李辉说,要通过建设服务设施,提供居民需要的、居民参与的、居民满意的服务。

在李辉看来,相邻社区可以开展服务上的差异化“互补”。比如两个相邻社区一个可以根据居民需求提供托育服务,另一个则可以根据需求提供养老服务,通过“互补”来同时满足两个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在青岛,应该如何推进代际融合社区建设? 在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佃利看来,要建设好代际融合社区,空间设施建设、服务体系构建、活动策划组织缺一不可。

具体而言,就是要以社区为依托,围绕构建多代际聚居的包容居住体系、配置社区老幼复合型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打造社区老幼共享公共开放空间,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引导布局老幼融合型空间设施。同时,综合考虑老幼群体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及服务需求,探索社区普惠型养老育幼一体化发展模式,营造老幼“代际融合”的社区生活场景。“未来,营造以‘一老一小’需求为重点、构建代际良性互动的全龄共享友好社区,将成为城市住区更新改造的重要方向。”王佃利说。

而从2024年起,住建部在包括青岛在内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将小区、社区、街区列为城市体检的基本单元,查找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配建不达标、功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短板,列出问题台账、录入信息平台并实施动态更新。这无疑将为代际融合社区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与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青岛已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在有限的空间内完善代际融合服务设施难度不小。因此,盘活存量空间成为项目建设的重要思路。

在王佃利看来,可以针对既有社区内部的配建空间开展资源盘点,运用整合社区用房、产权置换、征收等方式,充分合理利用既有住区已配建的低效闲置资源。同时,还可以在社区范围内转型非居住空间建设代际融合服务设施。“应结合城市更新加快梳理社区周边低效商业设施、失养园区楼宇等闲置土地房产资源,引导符合条件的房屋产权人充分利用既有房屋场地,优先转型为社区服务设施,盘活潜力资源,把这些待更新的空间转化补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既有社区服务设施的用房需求。”王佃利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代际融合社区建设,也是推动完善代际融合社区服务与活动组织的有效途径。

李沧区沧口街道通过组建“老小融合”专项联盟,吸纳民政等部门及社工机构、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加入,采取项目认领等方式,支持“一老一小”优秀代际项目发展。目前,已经与李沧初心社会服务中心等联合建立志愿服务基地,集合专业人才参与各类代际融合活动,开发“银芽学社”、声乐、书画等公益课堂77类。(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文/图)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陆云琦]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7/01 08:38
· 来源 ·
观海新闻
· 责编 ·
陆云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