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短视频客服”来电取消会员?警惕瞄准老年人新骗术

原标题:“短视频客服”来电取消会员?当心有诈

新骗术层出不穷,警惕瞄准老年人的新套路 帮助爸妈守好“钱袋子”

AI换脸冒充亲人、高息理财产品、诱导下载软件盗取信息……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分子们的“剧本”也在不断翻新,利用老年人的信任与信息差设下重重陷阱。当父母的养老钱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守护好老人的“钱袋子”,不仅需要揭露这些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的新骗术,也需要普及有效的防范知识和传递可借鉴的反诈经验。

守住“钱袋子”

这些骗局专坑“养老钱”

家住市北区的黄姗今年67岁了,平时在家就喜欢刷刷短视频、看看短剧。最近,她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知名短视频平台的客服,说黄姗已开通了直播会员,如果不关闭银行卡及数字钱包将会被扣款。慌乱之际,黄阿姨在对方的引导下转接了所谓的“高级客服”,并打算下载“高级客服”提供的软件。所幸做过社区志愿者的女儿及时发现,并阻止了她继续操作。原来,这是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短视频平台客服,利用老年人对手机操作不熟悉、担忧扣费及影响征信的心理行骗,诱导老人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软件,获取老人银行卡号、密码及短信验证码,盗刷资金。

“电商平台官方客服一般不会主动要求进行涉及资金的操作,凡是陌生人要求‘屏幕共享’一律拒绝,不要下载陌生人推荐的软件,也不向他人告知短信验证码、密码,直接登录官网或官方APP查询,不了解的就打电话问我。遇到可疑情形,立即拨打110报警或96110反诈专线进行咨询。”黄姗的女儿及时给母亲进行了科普。“没想到现在的诈骗手段这么多,真是好险!”在女儿的科普下,黄姗恍然大悟之余,还有些心有余悸。

如今,老年人也能玩转网络,接收信息的途径变多了,也让骗子们有了更多可乘之机。有的骗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短视频、短信等渠道,利用老年人对理财知识的欠缺以及渴望财富增值的心理,以超高的年化收益率为诱饵,吸引老人加入理财群,下载投资软件,先给予老人小额获利甜头,待老人加大投入后,便以“登录异常”“服务器异常”“银行账户冻结”等理由,要求老人缴纳“解冻费”“保证金”才能提现,或直接卷款消失。

越是高收益且无风险的投资理财,越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陌生人通过社交软件、短信等渠道推荐的投资项目,不随意加入不明理财群组或下载陌生投资软件。老年朋友日常也要妥善保管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密码等重要资料,在进行投资前务必核实平台资质,避免在缺乏监管的平台进行资金操作。

“爷爷,我出车祸了,快转5万块到医院!”视频里的“孙子”满脸是血,声音焦急。面对这样的情况,亲人出于担心往往会选择立刻转账。随着科技的发展,骗子们也在“升级武器”,AI换脸+语音合成的诈骗手段让不少人“着了道”:骗子通过盗取社交账号或公开视频,用AI合成亲人面孔和声音,伪造“车祸/绑架/急用钱”的视频,话术往往是:“我手机丢了,这是我的新号码,快转钱给这个账户!”“我打架被拘留了,私了要5万!”不光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有被新骗术骗到的,一听说亲近的人遇到意外,难免关心则乱。接到类似的电话,切莫慌张,要立即用原联系方式(如微信、家庭群)核实身份,或者在视频通话中要求对方做指定动作,比如“比个耶”,AI换脸难以实时模仿,便可以识破骗局。

除此之外,带链接的诈骗短信冒充官方机构(如医保局、银行),例如“您的医保卡已停用,点击www.xxx.xxx更新!”,这也是常见骗术,一旦点击,很有可能会被窃取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有时候,点击不明链接后,会弹出“手机已中毒!立即清理。”的全屏警告,或是“您的微信账户异常,点击下载安全防护软件!”,诱导下载木马APP。这也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段,可以长按电源键强制关机,重启后删除可疑APP。

温情破解骗局

筑牢反诈防线

家住崂山区金家岭街道同盛路社区远洋万和公馆的王阿姨今年80多岁了,由于儿女不在身边,老伴儿听力不好,她时常感到孤独,渴望与人交流。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开始观看网络直播,主播的热情互动让她找到了久违的聊天感觉,甚至还学会了在直播间打字。然而,这份“热情”背后却隐藏着陷阱:她被一位网络主播骗走了800元。所幸小区的网格员郑一妃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了异常,通过联系主播和平台,成功帮王阿姨追回了被骗的钱。

可没过多久,王阿姨又找到郑一妃,兴奋地展示自己购买的近百盒“珠宝首饰”。郑一妃查看后发现,这些所谓的“珠宝首饰”都是塑料、注胶或染色的石头,价值极低。郑一妃觉得,单纯地告诉王阿姨这些是假的恐怕难以让她信服。于是,她开始耐心地教王阿姨如何在购买界面查看物品材质信息,并上网搜索真假珠宝对比视频给她看,希望她能真正学会辨别真假,这样才能避免以后再上当受骗。在郑一妃的引导下,王阿姨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随后,郑一妃又帮助王阿姨追回了一部分损失。

郑一妃明白,金钱的追回只是暂时的,王阿姨真正需要的是陪伴与归属。她发现王阿姨曾是某合唱团的团长,对唱歌有着极高的热情,于是,她提议王阿姨将热情带到社区,成立一个音乐俱乐部。在大家的帮助下,王阿姨如今已成为社区合唱团的指导老师。郑一妃告诉记者,如今王阿姨的微信好友也从之前大多是销售,变成了志同道合的歌友。现在的王阿姨每天忙着合唱团的事务,生活充实而快乐,也没有时间沉迷于短视频和直播,降低了再次被骗的风险。

家住李沧区永安路街道的王女士最近很头疼,自己的父亲准备花高价买“包治百病的药”,怎么劝都劝不住。她只好报警向警方求助。原来,王大爷经常会去听一些“免费讲座”,然后根据所谓的“专家”推荐购买大量保健品,一开始只是一二百元,后来推销的产品越来越贵,最后甚至不惜将每月的退休金分文不剩全部用于购买保健品。在了解情况以后,民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向王大爷讲解,“包治百病”“赠送礼品”“灵丹妙药”等都是虚假宣传。“身体不舒服应该及时就诊,而不是盲目相信“灵丹妙药”。即便是保健品,也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谨防上当受骗。”经过民警耐心普及法律知识并劝导,老人最终醒悟过来。“老年人上了年纪以后,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在下降,以至于老人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会相应地有所下降,他们面对推销话术和诈骗陷阱时,往往很难像年轻时那样快速理清其中的逻辑,准确作出判断,所以有时候,对于子女而言很显而易见的骗局,对于老人来说可能就不那么容易被一眼看穿。”青岛市市立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王克介绍,有时候子女的关心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填补不了老人的孤独感,使他们很容易被外界的话术所影响。所以平时主要还是多多陪伴老人,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状况,及时给予老人关心,或者引导老人参与社区活动、文化活动,充实生活。

反诈宣传进社区

提高防骗反诈意识

“现在诈骗手段真是五花八门,我们老年人很容易上当,这样的宣传活动太及时了!”社区居民王大爷在参加完活动后激动地说道。6月12日,由青岛市民政局、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中信银行青岛分行主办的“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主题宣传,在市北区辽源路街道南京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火热开展。

“阿姨您看,这种号称‘稳赚不赔’的养老投资项目,往往都是骗子的惯用伎俩。”中信银行反诈专员通过真实案例,向在场居民剖析了高发的几种诈骗手段。76岁的李阿姨听得格外认真:“上个月就有人向我推荐过这种‘养老理财’,说一年能赚10%,要不是今天来听课,差点就上当了!”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特别针对冒充公检法、虚假中奖等常见骗局进行了情景模拟。“接到自称是公安局的电话要求转账,一定要先挂断,直接拨打110核实!”工作人员反复强调。王大爷感慨道:“我老伴去年就差点被这种电话骗了,今天学到的知识太实用了,回家一定告诉她。”“陌生电话要警惕,转账汇款需谨慎……”工作人员将防骗要点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有奖问答环节,答对问题的居民获得了定制反诈宣传品。

在王哥庄街道王山口村也开展了反诈与非法集资主题宣讲活动,志愿者团队创新编排防非防诈情景剧,大学生志愿者模拟“虚假理财推销”场景,通过“骗子”与“老人”的互动问答,现场揭露“高收益零风险”“内部渠道”等话术漏洞。还引导老人绘制“反诈主题团扇”,将“守住钱袋子”“不贪不信不转账”等警示语融入传统扇面创作。王阿姨笑道:“这把扇子既能扇风,又能提醒自己,比发传单有用多了!”

类似的反诈宣传活动在岛城长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力筑牢了老年朋友们的财产安全“防护网”。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涵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秦璐]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7/22 07:41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秦璐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