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车脸识别”上岗 李沧840多部电梯装上“智慧眼”

原标题:李沧840多部电梯装上“智慧眼”

在高层住宅里,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的顽疾,常常让邻居为了邻里和谐欲言又止,物业上门劝说却遭遇“游击战”……如今,在李沧区,这一困扰正被有效破解。目前,李沧区已有840多部电梯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自行车车阻系统。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还率先出台创新会审机制,为集中充电点的选址安装按下“加速键”,切实守护着居民家门口的消防安全。

探头“火眼金睛”

电梯自动“罢工”拒载

8月2日上午,记者在李沧区重庆中路某小区探访时,发现三号楼三单元的电梯内装有两个摄像头。居民热情介绍:右边的是普通监控,左边那个则是专门“盯防”电动自行车的“智慧眼”。一旦有电动自行车被推入电梯,系统立即启动“车脸识别”,电梯随之“罢工”——门会倔强地敞开着,坚决不运行,直到“不速之车”离开。

“以前,经常能在电梯里撞见邻居推车上下楼。”小区居民张先生坦言,他也动过提醒的念头,可碍于情面终究没好意思开口。向物业反映后,物业张贴了无数告示和警示牌,提醒大家“楼道、电梯禁入电动车”,收效却甚微。

转机出现在今年6月中旬,物业为电梯加装了智能车阻系统,并通过微信群广而告之,再次强调禁止电动车进楼入户。同时,小区还同步建起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

“刚在群里看到要装这‘神器’时,邻居们可都在刷屏点赞!”张先生笑着说。系统运行近两个月来,他再也没在电梯里见过电动自行车的踪影。

源头掐灭隐患

840多部电梯装上车阻系统

记者在李沧区多个高层住宅小区走访发现,电梯安装车阻系统、楼下配建集中充电车棚正成为新风景。2021年回迁的汉川路庄子社区,为70多部电梯装上了车阻系统;宜川路的绿城理想之城小区,则在远离楼座的围墙边开辟了专门的停放充电区……

李沧区消防救援局等单位介绍,电动自行车存在火灾风险且可能堵塞逃生通道。我国《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规明确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充电。然而,现实中“偷运”上楼、停到家门口的现象屡禁不止。车阻系统的应用,正是通过“技防”手段从源头拦截此类违法行为,消除安全隐患。目前,李沧区已有840多部电梯配备了这套“守护神”。

“会审机制”提速

破解集中充电点选址难题

尽管车阻系统赢得了多数居民的支持,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电动自行车车主的实际诉求:希望小区能多建些电动自行车车棚或者充电装置。“小区里电动车少说上百辆,充电口根本不够用。碰上雨天,车子也得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啊,现在大家基本只能停在楼前。”一位车主道出了无奈。

一面是居民对充电车棚的普遍需求,另一面则是选址引发的争议:担心车棚靠近住宅有风险、顾虑公共空间被占用……一旦出现分歧,多方协调往往耗时费力。

针对这一痛点,李沧区先行先试,在全市率先推出《李沧区公共区域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选址会审机制(试行)》。这一创新机制,直击了长期以来困扰充电设施建设的“选址审批流程繁琐、建设周期长”的瓶颈。

据了解,“会审机制”采用清晰的“三步走”流程:提报选址、现场或线上会审、三日内反馈意见。它将各相关部门汇聚一堂,协同攻坚,平均每个选址从提报到完成会审仅需5个工作日,效率显著提升。同时,对已通过选址的项目实行全程督导、动态跟踪,确保每一处充电端口都能按时、高质量建成,真正满足居民的停放和充电需求。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首席记者 刘卓毅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陆云琦]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8/06 07:40
· 来源 ·
青岛晚报
· 责编 ·
陆云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