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预计9月份投产

原标题:通过竣工验收!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预计本月投产

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再迎重大节点!9月2日,山东省重点工程项目——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现场核查。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北方重要铁矿石接卸枢纽实现能级再提升,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注入强劲动能。据了解,作为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该项目预计本月投产。

40万吨码头即将“比翼双飞”

2022年12月20日,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开建以来,山东港口青岛港各单位以实干担当推进项目建设,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汗水与智慧,见证着码头从蓝图变为现实的蜕变:2023年9月8日,首个沉箱安装完成;2024年1月31日,沉箱安装全部完成;2024年4月10日,陆域堆场开工建设;2024年12月30日,码头贯通、引桥合龙;2025年4月28日,两台卸船机成功上岸;2025年6月20日,通过交工验收;2025年9月2日,通过竣工验收现场核查。

据了解,作为优化我国北方铁矿石运输格局的关键工程,该项目核心建设1个30万吨级铁矿石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40万吨散货船设计),设计年通过能力达1600万吨,同步新增堆场面积125万平方米。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放大青岛港“大码头、大堆场、高效率、优服务”的核心优势,推动形成“比翼双飞四十万 世界一流矿码头”的发展格局,持续提升青岛港在全球铁矿石运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为山东港口“三大建设”提供强力保障。

三大技术创新破解建设难题

秉持“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的理念,山东港口青岛港深度探索智慧港口技术,在总结全国首座40万吨矿石码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董家口港区“港阔水深、陆域宽广”的优势,以三大技术创新破解建设难题,推动工程高质量推进。

创新沉箱出运模式:依托山东港口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横移-纵移式预制场,完成18个大型沉箱预制(最大的A型圆沉箱,高27.5米,重6100吨),采用横纵移台车运输工艺,搭载青岛港建管中心开发的“智慧工地”平台沉箱监护功能,为沉箱出运保驾护航,打破了传统预制与出运安装的制约,大幅提升施工效率。

临时钢便桥技术:首次创新使用临时钢便桥,将水上作业转化为陆上施工,有效规避海上风浪影响、降低安全隐患,保障引桥实现24小时昼夜施工,使挂篮工序周期压缩至12天。

水运工程智慧化数字管理平台:针对两座40万吨矿石码头(上部间距仅4米、水下桩基间距不足半米)的施工安全难题,首创该平台,依托BIM建模开展钢管桩碰撞试验与船舶站位优化,精准确定最佳打桩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8天完成两台卸船机上岸

项目建设中,山东港口青岛港建管中心先后发起“百日攻坚”誓师大会、“冲锋决胜四十天 党员奋斗在一线”“党员带头、全员攻坚”活动,成立“党员突击队”“战斗驼队”,签订责任状,实行“五个一”(一个责任区域、一名党员干部、一支施工队伍、一套攻坚方案、一抓到底)工作制度,组织以“比安全、比质量、比进度、比环保”为主题,开展“码头引桥、前方堆场、后方堆场”三大阵地战劳动竞赛。

建设期间,施工人员发扬“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攻坚作风,上下同心、目标同向,盛夏战高温、斗台风、寒冬冒严寒、抢工期,昼夜坚守一线。不仅铸就精品工程,创下“八个第一”的亮眼成绩,更充分展现了港口建设大军“冲得上、拿得下、打得赢”的铁军形象:单月安装7个大型沉箱,单日块体安装17块,单日箱梁安装12榀,单月箱梁安装100榀,引桥挂篮每段施工周期12天,单日海上浇筑1000方,抛石层单根灌注桩2天成孔首次采用“过驳-滚装”方式,8天完成两台卸船机上岸。

同时,项目严守质量底线,建立质量责任登记及铭牌制度,落实全员终身质量责任;实施“样板引路+举牌验收”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三检制、工序报验制;运用质量二维码构建隐蔽工程数字档案,实现原材料“来源可溯、过程可查、责任可究”;推行PDCA质量检测循环与BIM技术辅助管控,确保工程“一次成优”。截至验收现场核查,项目已参与编制全国首个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设标准,荣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优智杯”一等奖等8项省部级奖项。

青岛港货物年吞吐量剑指8.5亿吨

今年上半年,青岛港新增航线数量创历史新高,青岛集装箱航线突破230条大关,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700多个港口。《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显示,青岛超越日本东京、韩国釜山,排名由2024年的第15位跃升至第13位。

当前,青岛正在加快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刚刚发布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期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提出,到 2028 年,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和框架初步形成,围绕“强辐射、强功能、强引领”实现全面跃升。力争中期规划截止期,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达到全球前10。

规划提出,2028 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7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 4100 万标准箱,集装箱平均船时装卸效率、远洋干线船舶平均在港时间、船舶直靠率等保持全球领先水平。集装箱航线数量超过250 条,集装箱码头航线连通度保持全球前列,形成东北亚海运快线组织中心。内陆港数量达到 60个,海铁联运箱量突破 350 万标准箱,集装箱水水中转占比达到 26%,中转集拼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建成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高效便捷、安全开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基本形成。到2035 年,基本建成服务黄河流域、协同东中西部、面向亚太、联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具有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和竞争力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达到8.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 5400 万标准箱。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郑成海)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编辑:王荣]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9/04 08:27
· 来源 ·
大众·半岛新闻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