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6万亩胶州大白菜播种基本完成,机械化播种面积占比已达75%
观海新闻记者9月4日从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立秋后,作为青岛知名农产品的胶州大白菜迎来播种关键期,经过20多天的忙碌,6万亩胶州大白菜播种移栽基本完成。
“以前播种、铺管、覆土得三四拨工人分工干,一天下来累得直不起腰,还容易出现行距不均、种子浪费的问题。”位于胶州市铺集镇彭家庄村的胶河源农产有限公司基地生产队长高焕日说,“现在基地用播种机种白菜,一台机器‘一趟搞定’,行距笔直均匀,速度快得很,一台机械一天能播20亩,顶得上20个人的工作量。”
如此高效的播种,源于“种子编绳+机械匀播”的技术组合。播种前,工人先用编绳机将白菜种子按固定间距、定量编入可降解细绳中,再由播种机将种子绳均匀埋入土壤。高焕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编绳机电脑提前设定好间距,每颗种子的位置和用量都精准可控,每亩地至少能节省30%以上的种子,还省去了苗期间苗的工夫。”
今年夏季,胶州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大白菜适宜播种期延迟5-7天。面对不利气候,胶河源基地的“双线种植”方案派上了用场。“要是搁以前,错过最佳播种期,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影响。”高焕日介绍,基地早有准备,将430亩种植基地分为两部分,300亩采用机械化直播,130亩提前在育苗棚培育幼苗,待气温回落再移栽大田。“育苗移栽就是我们的‘后手’,就算遇上汛期或高温,也能保证农时不耽误。”不仅如此,基地配套的水肥一体化系统,相比传统大水漫灌节水50%,在节水的同时也提高了灌溉效率。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种植环节,更贯穿于品质把控全过程。“种子是白菜品质的‘根’,我们只选本地培育的优质品种。” 胶河源生产经理孙云峰介绍,去年基地种植的“胶蔬秋季王”“靓根”等品种,亩产超1.2万斤,且口感清甜、纤维少,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今年我们又增加了‘胶研 5869’‘金娃(黄心小颗)’等品种,就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适配线上零售、线下批发等不同场景。”
作为获得有机认证的种植基地,胶河源在品质提升上很“舍得投入”。“我们有机肥用的都是豆粕、生物菌肥,每亩用量500多斤,能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这是保证白菜‘帮嫩薄、汁乳白、纤维细、味鲜美、营养好’品质的关键。”孙云峰介绍,基地还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全程不使用化学农药,每亩种植成本达2700元,产出的白菜品质备受认可。
胶河源的高效种植,是胶州市大白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机械化和科技化正让胶州大白菜产业焕发新活力。”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园艺作物科科长迟秀丽介绍,今年全市6万亩胶州大白菜中,机械化播种面积占比已达75%,约30家大型基地还配备了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控制系统。
“今年大白菜播种季前期受天气影响,种植时间比往年延迟了5-7天。不过近几日气温明显回落,又下了几场有效降雨,正好适合种子发芽,播种进度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全市6万多亩胶州大白菜播种进度全部完成播种移栽。”迟秀丽介绍。今年胶州大白菜的主栽品种依旧为本地育种企业选育的优良品种。为进一步提升胶州大白菜品质,胶州市通过推广机械播种、标准化种植、良种应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手段,全方位提高胶州大白菜品质。
下一步,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将在持续提升胶州大白菜品质的基础上,大力鼓励企业开展深加工产品开发,同时结合品牌打造与市场开拓,将胶州大白菜产业打造成15亿级产业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通讯员 冯志 刘炳美)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