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人才引进培养走出新路子 有近70位出站博士后受益

原标题:县城企业与博士后的双向奔赴

9月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结题答辩会在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展开,答辩的主角钟晓康,是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后。在完成答辩后,钟晓康顺利完成博士后出站,并选择留在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继续他的科研工作。

多措并举助力博士后引进

2020年12月,钟晓康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年7月正式进入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研究工作。“当时觉得青岛的人才政策比较好,企业给的待遇很高。”回想起自己为什么选择青岛,这位来自安徽的小伙子话语简单直接。但是人才的招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无论是对于一座城市,还是对于一家企业。

“我们公司在平度,属于青岛比较偏远的地方,本身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但是公司历来重视人才,前期通过猎头、校园招聘等多渠道寻访,我们发现钟晓康的学习经历、专业背景以及工作经验均与公司的博士后招聘需求高度契合。洽谈过程中,我们在薪资待遇、家属安置、导师团队以及研发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了很高诚意,最终促成了钟晓康的加入。”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刘丁告诉记者,“青岛市的博士后资助政策也给企业减轻了很大的压力,为我们外出招引人才加足了砝码。”为了吸引集聚更多的博士后青年人才,青岛市发布了《青岛市促进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实施细则》,对在站博士后每月给予7000元至13000元生活资助。自政策出台以来,已经累计吸引超过3000名博士后来青,实现了博士后人才“引得来”。

创新成果“用得好”解难题

答辩环节,钟晓康系统介绍了自己的博士后研究项目。通过研究,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失效机理解析—设计制造调控—场景适配应用”的工程化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国产锯链在极端情况下的早期失效问题,有效提升了锯链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助力博士后开展项目研究工作,青岛市专门对于博士后承担的创新项目按照5—10万元的标准给予资助,以促进博士后人才“用得好”。

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谢爱军介绍,公司聘请了多名顶尖大学的教授作为流动站合作导师,同时配备了公司自己的导师团队,构建起“流动站+工作站+行业专家”的多元培养体系。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帮助企业留得住人才,引导更多优秀博士后人才向生产力一线集聚,青岛市特别将出站后进入企业工作的博士后聚青资助标准由25万元提高到40万元,目前已有近70位出站博士后受益。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健 通讯员 王吉潭 摄影报道)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陆云琦]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9/12 07:13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陆云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