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楼前建车棚,楼内两道“关卡”拦车
电动自行车如果没有停对地方,很容易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消防安全隐患。日前,记者从崂山区消防救援局了解到,崂山区多个居民小区今年建成或启用带集中充电点的电动自行车棚,消除了相关消防安全隐患。
去年底开始,崂山区张村河片区的回迁房陆续交付。9月11日上午,记者在崂山区瑶海路的山河景苑小区看见,小区里建起了电动自行车停车棚,每个车棚里都安装了集中充电装置。青岛广和物业项目经理秦猛告诉记者,小区建起三个电动自行车棚,可以容纳100多辆电动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进楼,特别是进入高层住宅,会产生巨大的消防安全隐患。为了不让电动自行车上楼,山河景苑不仅建设了集中停放和充电点,小区的单元楼里还设置了两道“关卡”:一个摄像头在楼道里,识别电动自行车后会发出安全提示音,另一个摄像头则设置在电梯间,一旦识别出电动自行车,电梯门不会关闭,直至电动自行车被推走。
秦猛表示,小区的电动自行车数量一直在增加——小区是刘家下庄社区回迁房,去年年底交付后,居民从今年4月开始陆续回迁。随着入住率的不断提高,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增加。小区物业做过统计,现在小区有150多辆电动自行车,除了100多辆停放在车棚里,剩余50多辆停放在他们划定的临停区域。物业会向全体业主以及各相关部门提报,争取在小区再建设一批集中充电点。
当天上午10时许,记者在蜀山路和合家苑东侧看见,这里也建起了带集中充电点的车棚,6个充电装置,可以同时为60辆电动自行车充电。蜀山路社区党委副书记李胜涛告诉记者,小区是张村河南社区回迁房,居民于今年4月开始陆续入住。起初有部分居民习惯性将电动自行车推到单元门口,社区在居民议事会、党员会议和物业社区联席会议多次发声,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中宣传为何要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社区还联合小区物业等部门多次清理单元门前的电动自行车。4个多月过去,绝大部分居民养成了集中停放电动自行车的好习惯。
“这里又能停车,还能充电,挺好。”家住6号楼的张女士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后告诉记者,她住的6号楼离车棚有100多米,希望在小区西侧、靠近6号楼的地方也能建设集中充电点。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现存的集中充电点,是居民入住前就提前规划好的。增设集中充电点的第一步是选址,社区将向居民征求意见,并进行多方论证。
据了解,今年以来,崂山区已新增640多处电动自行车充电点位,极大地消除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确保了居民家门口的消防安全。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首席记者 刘卓毅 实习生 郑强)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