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次出警,既调解纠纷又疏导交通
崂山东侧的景区旅游专用路,坐落着返岭、黄山、青山、雕龙嘴等依山傍海的村落。在游客眼里,路两侧有茶田、沙滩、民宿,散发着独特魅力;在风景区派出所民警心中,警情多发生在这条盘山路两侧,守好旅游秩序首先要守好这条路。10月下旬,记者跟访崂山风景区派出所返岭警务工作站民警,见证“交所融合”警务模式守护12公里盘山路的平安和畅通。
>>>守护12公里盘山路
近年来,随着社交软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驾车驶入崂山景区游玩。根据公安交管部门统计,从仰口检票站到垭口检查站这段12公里的道路上,日均车流量为4000辆左右,而一到旅游旺季,这个数字便会激增,考验旅游道路承载极限。崂山分局做过统计,这里的警情,相当一部分和车有关,包括轻微剐蹭、行车纠纷、占用车位等等,给这条双向两车道的盘山路带来巨大压力。
在景区里,遇到事故纠纷到底该联系交警还是找110民警,很少人能说得准:车辆剐蹭本该找交警,可双方发生冲突,交警只能将他们劝开,要做进一步调解必须等110民警到场;开车门时刮掉邻车一点漆,车辆如果要定损,往往要交警和110民警一起出动……“这种问题,我们之前在执法时经常遇到。”崂山风景区派出所所长李辉告诉记者,今年9月下旬开始,这种情况有了改观。
>>>交所融合解决“小纠纷”
9月22日,青岛市公安局崂山分局依托新成立的崂山风景区派出所返岭警务工作站,正式启动“交所融合”警务模式,整合派出所民警、交管民警以及景区内的巡逻铁骑,所有警力由工作站统一调度,全面负责辖区内的治安巡逻防控及110、122警情的接处警工作,构建符合景区特点的集约化、一体化警务运行体系。
“在这里,公安机关一方面要快速处置警情,另一方面还要确保道路安全畅通。”风景区派出所副所长陈进宇告诉记者,“交所融合”警务模式启动以来,交警和派出所民警互相交流学习,实现交通管理与治安防控的深度融合。
10月8日上午11时许,风景区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接到上级指令,青山水库路段发生纠纷,造成堵路。指挥室立刻通知在附近巡逻的交警铁骑队员于洪涛前往处理。于洪涛询问后得知,一辆外地越野车行驶时,将路边积水溅到报警人身上。报警人叫停车主,双方发生口角,导致交通拥堵。于洪涛将双方分开,让越野车司机将车靠边。经调解,车主向对方赔礼道歉,双方和解,道路也很快恢复了通畅。
>>>“蓝白”同框协同作战
“交所融合,不是简单地让‘蓝警帽’和‘白警帽’同框,而是要通过融合提升警务效率,形成‘一警多能、协同作战’的格局。”交管崂山区大队副大队长王可华表示,风景区派出所返岭警务工作站成立以来,风景区派出所、交管大队均选调优秀的民辅警进驻并经过系统培训,让任何一名交警都能够先行独立处置治安警情,也确保任何一名派出所民警能独立疏导交通,帮助交通事故当事人通过“交管12123”App视频事故快处,解决双方对责任无异议的交通事故,独立设卡查处交通违法。
10月6日晚7时许,返岭警务工作站指挥室的执勤民警发现,太清宫索道停车场处发生拥堵。民警立刻询问原因,得知景区内车辆较多,部分车辆出场掉头时发生拥堵,导致车辆无法进出停车场,形成死循环。警务工作站民警周斌到场后,在维持治安秩序的同时,和景区工作人员展开疏导,要求出景区车辆直行到垭口检票口处掉头,保证停车场门口车辆循环。20分钟后,道路恢复畅通。
>>>一警多能提升效率
10月21日上午,记者在景区旅游专用路泉心河停车场附近看见,交管民警宋立坤和风景区派出所副所长陈进宇一起巡逻,查看沿路的停车场、餐馆、民宿等分布情况。“只有记下这些,日后出警的时候,才能尽快赶到。”宋立坤称。
宋立坤刚入警,恰逢“交所融合”警务模式全面推广。虽然是交管民警,宋立坤也要学会如何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交管民警经常驾驶摩托车巡逻,相比接警后从所里出发的同事,他能更快赶到现场。
10月2日下午1时许,工作站铁骑队员姜济民巡逻至泉心河停车场时,听见争吵声,停车上前查看,发现是两辆外地车在抢车位时发生剐蹭,双方驾驶员情绪激动发生口角,导致停车场进出口更加拥堵。尽管双方起初都不认同是交通事故,姜济民还是对现场拍照,随后指挥挪车恢复交通。工作站民警到场后经过劝说,双方同意按交通事故处理。民警立即划分事故责任并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高效解决了纠纷。
青岛市公安局崂山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锚定“一警多能、一警多用、联勤联动”目标,持续推动派出所与交管大队打破专业壁垒,最终提升警务效率,优化基层治理。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首席记者 刘卓毅 摄影报道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