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高60万元年薪!抛出6380个岗位“橄榄枝”
2025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暨第二十五届“蓝洽会”开幕
10月31日,2025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暨第二十五届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在西海岸新区启幕。本届“蓝洽会”吸引640余名中外嘉宾参会,24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携技术项目精准对接,现场发布6380个优质岗位需求,全球智力资源在此汇聚,为青岛创新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历经25年深耕,“蓝洽会”已从区域性交流活动,成长为辐射全球的“国际智力盛会”,成为青岛推进“人才强青”计划的核心载体。25年来,“蓝洽会”累计发布海外人才岗位超3.1万个,吸引1.6万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落地青岛,59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借助这一平台扎根成长,为城市产业升级筑牢人才根基。本届“蓝洽会”涵盖海外高层次人才、“留创大赛”获奖选手、外籍专家、来华留学生及归国留学人员等群体,围绕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特别邀请24家留创企业、链主企业、重点单位设展,集中展示青岛人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装备等领域的创新创业成果,直观呈现“产才融合”新图景。
开幕式现场,5个重点项目完成签约,覆盖生物技术、半导体、海洋环境等前沿领域。其中,欧洲科学院院士斯拜罗斯·阿格图斯博士携“微藻室内LED光源兼培养技术平台生产类胡萝卜素”项目,与青岛冥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该项目落地后,有望突破传统生产模式,探索出绿色环保、低成本的类胡萝卜素材料生产新路径,为青岛生物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在重点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产学研项目洽谈会上,来自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78所世界顶尖高校的海外人才携项目设展,与青岛科研院所、企业现场对接。高效的项目展示对接机制,不仅彰显了青岛的开放包容与创新活力,更助力优秀海外人才与项目“扎根青岛、兴业青岛”。
在“蓝洽会”智引全球蓝色招聘分会场,204家用人单位抛出“橄榄枝”,638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岗位涵盖多领域。从参会主体看,“多元化、重实体”特征鲜明。129家重点民营企业参会,占比63%,歌尔、达能等行业龙头领衔;34家驻青高校及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占比17%,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等科研力量齐聚;27家国有企业同步亮相,占比13%,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青岛)研发中心等国企代表助力引才。其二,产业导向精准锚定城市发展重心。本届“蓝洽会”发布的6380个岗位中,95%以上深度对接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其中智能制造领域占比41%,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占比27%,海洋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领域分别占比11%、9%、7%,五大重点领域共同构筑岗位供给核心矩阵。其三,高素养人才需求成主流趋势。岗位类别分布中,工程研发类占比41%,稳居需求首位;生产管理类、科研教育类分别占比26%、18%,技术、管理、科研“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多数用人单位将全球视野、国际化素养作为核心招聘标准,尤其看重跨文化沟通与协作的实战能力,凸显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迫切渴求。其四,岗位薪酬竞争力持续释放。硕士平均年薪区间达11—25万元,博士平均年薪区间为15—50万元;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岗开出了最高60万元年薪。优厚待遇不仅彰显市场主体引才诚意,更传递出青岛“尊重人才、礼遇人才”的坚定态度与城市温度。
为提升对接效率,本届“蓝洽会”分会场还设置人力资源测评专区,提供AI面试、智能测评、简历诊断、就业辅导等服务;开通“政策直通车”,邀请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人力资源专家、风投融资机构现场坐班,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落地、技术合作、企业成长等全链条服务,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健 郭念礼)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秦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