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多座公园在社交平台走红 青岛已建成100个“微花园”

原标题:城市公园:从“生态绿地”进阶“生活主场”

●浮山森林公园、青岛世界园艺博览园入选大众点评“青岛必玩榜2025”,象耳山公园、百果山森林公园、四方机车公园、老虎山公园等登上区域景点好评榜前列

●2025年青岛中山公园第41届菊展同期举办“菊好看 巨好玩”太平山中央公园金秋JU乐汇,打造沉浸式互动乐园,为传统节庆注入年轻活力

●青岛植物园大草坪咖啡节吸引百余家品牌入驻,4天营收超200万元

●青岛城市公园节步入第三年,从1月太平山非遗山会到12月地景艺术季,月月有主题;全年150余场活动贯穿始终,实现全域联动、持续热度

●2025年市办实事项目浮山全民健身中心投入运营

●青岛已组建一支千人园艺师队伍,进驻1010个小区提供专业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00个“微花园”

“你了解蚂蚁世界里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秘密吗?”暖阳洒落,青岛中山公园里,一群孩子正围在农学博士马菀若身边,睁大好奇的眼睛,专注探寻脚下微小却精彩的昆虫世界。从蚂蚁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结构到昆虫的起源与演化,90分钟的沉浸式自然课在阵阵惊叹与欢声笑语中画下句号。

“孩子们的热情超乎我的想象,活动结束后还一直追问我什么时候再来。”马菀若感慨,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播种——让孩子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爱护自然,在探索中增强对生命的敬畏。

在青岛这座“千园之城”,公园的功能早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赏花休憩。正如这场生动自然课所展现的,它们正逐步蜕变为承载自然教育、文化体验与社交生活的新场域。千座公园不仅仅是数字,还是具象的品质,更是可触可及的绿色收获。随着新场景的不断链接,公园品质持续提升,将有效构筑城市多功能空间载体。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这为公园城市建设锚定了方向。当下,公园已不仅是城市的绿色点缀,更是城市竞争力、宜居品质和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这些绿色高品质空间,正在悄然重塑着城市与人、自然与生活的关系。

多座公园在社交平台走红

近日,浮山森林公园里,连片的粉黛乱子草随风轻舞,为山林染上一抹梦幻色彩,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定格这份限定版的季节浪漫。“本想找粉黛乱子草,结果一不小心绕浮山走了一圈。”网友烙印的分享道出了这座公园步移景异的独特魅力,而网友吹泡儿的小阿栗与柒则感叹:“‘七刷’青岛山海park,亲子徒步体验太友好了。”

莫奈风格的浪漫画布、穿越山海的通廊隧道、香港太平山同款的海天秋千……自浮山森林公园建设整治以来,越来越多的“野生代言人”在社交平台上自发分享探索经历。这些“自来水”流量,将这座原本属于本地市民的“后花园”推向更广阔的游客视野。凭借多元景观与高涨人气,浮山森林公园入选大众点评“青岛必玩榜2025”,被游客称为“青岛妥妥的福利好地”。

同样上榜的还有青岛世界园艺博览园。“被低估的宝藏公园”“多巴胺美景”“遛娃天堂”“私藏秘境”……这些关键词勾勒出游客心中的世博园形象。随着“千园之城”效应的持续释放,一批特色公园正集体“出圈”。象耳山公园、百果山森林公园、四方机车公园、老虎山公园等也纷纷登上区域景点好评榜前列,展现出城市公园日益增强的吸引力。

公园的走红,不仅源于景观之美,更在于场景之新。2025年青岛中山公园第41届菊展如期而至,这项承载几代市民记忆的传统盛事,再度迎来大批市民游客。而今年的亮点远不止赏菊——同期举办的“菊好看 巨好玩”太平山中央公园金秋JU乐汇,以巨型充气玩偶走秀、光影魔术、两层楼高的发光蜘蛛侠等互动项目将菊香弥漫的园区打造成沉浸式互动乐园,为传统节庆注入年轻活力。

在追求“缤纷”体验的同时,青岛也未曾放松对“生态底色”的坚守。为巩固浮山森林公园与太平山中央公园的建设成果,强化两处核心绿地的保护管理,青岛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近日表决通过《青岛市浮山森林公园和太平山中央公园保护管理条例》。《条例》共6章48条,从管理体制、规划建设、生态保护、服务提升等方面对两座公园的保护管理作了详细规定,为青岛的“青山绿线”筑起了法治屏障。

“公园+”释放新活力

不久前,第四届青岛爵士音乐节以信号山公园山海观景平台为天然舞台,奏响“秋日请柬·山海音乐漫游”的乐章,钢琴的悠扬、萨克斯的慵懒与山海景致相映,勾勒出独特的城市音画。站在观景平台远眺,音乐与鸟鸣交织,为市民游客带来“人在画中游,乐在景中听”的沉浸体验。

老牌公园焕发新生,离不开运营思维的注入与多元力量的参与。将公园视为可良性循环的“产品”,青岛正借助“公园+”模式,不断释放其经济与社会效应。

今年上半年,青岛植物园凭借大草坪咖啡节“出圈”。百余家品牌入驻,自然景观、艺术表演与咖啡文化巧妙融合,4天营收超200万元。主办方负责人朱奕表示:“我们以咖啡为媒介,为年轻人打造全新的松弛感消费场景。”在社交平台上,相关笔记数量高达50万+,众多年轻人自发传播,形成广泛的社会反响。

如今,青岛城市公园节已步入第三年。从1月太平山非遗山会到12月地景艺术季,月月有主题。从无人机星空秀到国际咖啡季,从创意活动到非遗体验,从智慧游园到国际交流,全年150余场活动贯穿始终,实现全域联动、持续热度。

在“体重管理年”的推动下,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作为2025年市办实事项目,浮山全民健身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场馆巧妙隐于山林,内含羽毛球、网球、篮球、击剑等多类运动设施。馆长王特介绍,羽毛球馆采用12米挑高设计,40片专业场地均达到国际二类赛事标准。记者探访时看到,即便在工作日,场馆内依然人气十足。

与此同时,深圳路体育公园、橙岛时尚体育公园等一批公园正通过场景融合、科技赋能与业态创新,成为吸引全龄人群的活力场所。这些场域在提供健身空间的同时,更逐渐拓展出赛事举办、社交互动、休闲消费等复合功能,持续释放“公园+”经济的潜能。

自然教育的种子也在公园里蓬勃生长。从森林文化周到高层次人才自然教育导师模式的探索,再到自然教育科普馆扎根社区……青岛正不断厚植生态优势,推动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市民的多元参与,共同构建长效生态。只有当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公园才能真正从“城市绿地”转变为“生活主场”,在实现生态价值的同时,持续创造社会与经济价值,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微花园”承载“大民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存量更新阶段,老旧小区、街角空地和村庄闲置地块正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切口。这些小微空间的活化利用,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成为“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水清沟街道乐安路社区,建成多年的老旧楼院如今绿意更浓、环境更美。园林植物保护专家曹先聪以社区园艺师的身份,带领团队让一片片普通绿地焕发出新的生机。“能够以园艺师的身份为社区居民搭建交流平台,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曹先聪表示。从浇水施肥到病虫害防治,从把握植物习性再到传授修剪技巧,他将绿植养护方法倾囊相授——细节之中,蕴含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在乐平路6号,居民任相龙自主养护的“共建花园”已成为社区的“绿色会客厅”。从播种到花开满园,一草一木都承载着“花开社区、邻里同馨”的美好愿景。“有了园艺师指导,我们心里更有底了,希望以后能多互动、多请教。”任相龙的话语中透着期待。

这些动人场景,是青岛市园艺师“十百千”活动的生动缩影。目前,全市已组建一支千人园艺师队伍,进驻1010个小区提供专业服务。累计开展“邻里微花园”、“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等主题活动共计920余场次,整治小区裸土9.9万平方米,清理死树枯枝9000余株,清理枯枝落叶等绿化垃圾7200余吨,惠及小区居民超190万人。

更多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正在社区中生根发芽。市园林和林业局围绕“惠民、节约、务实”的工作理念开展“微花园”建设,对老城居住区小块闲置地、村庄空地等“低能”“失活”地块进行高效利用,将其转化为兼具生态、文化、服务功能的“微花园”,实现“小空间”里的“大民生”。

与传统公园建设不同,“微花园”从选址、设计到营建、维护,全程都有居民深度参与。建设秉持“小投入、微景观”原则,重点激活城市的“边角料”空间。在选址过程中,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意,让居民真正成为城市绿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如今,一个个充满生机的“微花园”已在全市“绽放”。在市北区台东街道新华里社区,老旧小区的闲置空地变身“微花园”,为老城区增添亮色;在平度市店子镇薛家村,千株月季与蔷薇在闲置地块上绽放,助力乡村振兴;在即墨区田横岛,新栽树木在海风中摇曳,诠释着“守护蔚蓝海岸,共建绿色家园”的理念……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00个“微花园”,涵盖花卉种植区、休闲步道、小型景观小品等功能区域,为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美好空间。

这种“政府搭台、专业赋能、居民做主”的创新模式,为城市小微空间更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建共治共享”实践样本。这些因地制宜的“微花园”,不仅为植物提供了生长空间,更成为邻里交流的“绿色客厅”、孩童嬉戏的自然课堂、老人闲话家常的温馨角落,实现了从“闲置空间”到“诗意空间”的华丽转身,让“出门进花园”成为市民的生活日常。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园林林业工作不仅是城市的‘颜值’担当,更是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市园林和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耿以龙表示,全市园林林业系统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围绕提质增效、兴业利民两大主线,以建设“百姓园林”、林长制为抓手,通过“科学建绿、精准补绿、拆围透绿、精美养绿、严管护绿、富民兴绿、高效用绿、惠民享绿、数智保绿、科技强绿”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夯实绿色基础。

公园绿地的建设不仅在于数量和规模,更在于为人而建、为人所享。当每一处微小空间都被温柔以待,当每一位市民都成为绿色的共建者,这座山海之城,正在书写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关于人、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范本。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栋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陆云琦]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1/12 07:11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陆云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