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西海岸样本”
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色市民社区建设实践登上APEC大讲台
近日,APEC蓝色市民社区国际交流会在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举办,作为APEC框架下推动蓝色市民倡议的指导文件《APEC蓝色市民指南》正式发布,标志着蓝色市民理念在APEC区域内进入系统化、标准化推进阶段。期间,“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国合中心”)分享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在蓝色市民社区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区域样本。
此次APEC蓝色市民社区国际交流会,汇集了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等14个APEC经济体,以及柬埔寨、马尔代夫等国家和UNESCO等相关国际组织的100余位代表参会。会议为期3天,与会嘉宾围绕蓝色市民社区建设与海洋素养提升、增进海洋福祉路径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会上,国合中心分享了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色市民社区培育经验。
蓝色市民社区是指以培育蓝色市民为导向,以提升居民海洋素养为核心,致力于增进社区海洋福祉,并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在推进实施蓝色市民社区建设中,青岛西海岸新区以琅琊镇琅琊台村为突破,通过“文化+生态+全民参与”的组合拳,深挖琅琊千年海洋文化底蕴,举办“琅琊祭海节”等活动,年均吸引游客80万人次;依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海龙科专家组等海洋科技资源,组建了中国首支海马保育志愿队,修复海马关键栖息地超10平方公里;发起成立全国首家以渔民为主体的公益组织——蓝湾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每年组织活动10余场,吸引1000余名居民参与,成功入选APEC蓝色市民社区示范社区培育计划。
在琅琊台村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青岛西海岸新区以“陆海统筹、生态共护、全民共享”为导向,在海洋生态保护与社区协同发展的探索中,构建全域多元共治的海洋生态保护新局面。
“琅琊台村为培育蓝色市民、打造蓝色市民社区提供了非常好的场景示范。”今年2月,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召开,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刘正华分享了“西海岸新区琅琊台村蓝色市民社区发展”案例。
为更好保护海洋生态资源,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生态优先,构建“一带五区、三城三点、一核双港”的科学保护修复格局,建成“蓝色天网”24小时监管体系,建立社会监督与志愿服务巡查机制。通过推进“碧海行动”,实现沿岸污水100%处理,修复岸线超100公里,修建蓝湾慢道78公里、新增滨海公园90余公顷,让市民“亲海、近海、享海”的空间大幅拓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高度重视蓝色市民素养培育,以全民参与厚植蓝色意识。以国合中心为主要载体,青岛西海岸聚焦世界海洋日等重要节点,策划实施“守护蔚蓝 海好有你”、海洋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多项特色主题活动,创新推出海草种植、生态渔网编织等众多实践项目,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各类海洋公益活动65场,吸引8700余人次参与,清理并分类回收海岸垃圾4800公斤,取得显著环境效益与社会影响力,引导公众从海洋保护“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栾丕炜)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