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山东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497 居沿黄省区首位

原标题:山东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97,居沿黄省区首位!

12月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山东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9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居沿黄9省区第1位。

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农业用水占到全省用水总量的近六成,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刘文林介绍,去年以来,山东以19处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坚持有利于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灌区可持续发展和良性运行、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总体不增加农民种粮负担的原则,统筹推进工程建设、机制创新和管理改革,促进了粮食稳产增产和农业节水增效。

建立高效灌排体系。山东以476处大中型灌区为重点,加快构建“引蓄提结合,输配用高效”的现代化灌排体系。2024年,我们抓住增发国债政策机遇,投资74.3亿元,在粮食主产区改造提升57处大中型灌区,恢复新增灌溉面积530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3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

完善监测计量机制。全面落实“以水定产、以水定地”,实行自上而下的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大中型灌区累计配套完善计量设施1.4万多套,各灌区计量单元普遍从原来的县级延伸到乡镇、村和农民用水组织,乡镇以下依靠水表、便携式流量计以及以电折水等方式,全面推动农业用水按方计量,为推动农业节水提供了支撑。

健全水价形成机制。省级制定了《山东省农业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等文件,指导各地积极推进灌区成本核算、成本监审和定价工作,推动骨干工程和末级渠系工程完成终端用水价格核定。健全完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既充分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又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实现了工程良性运行、农业节水增效、保障粮食安全“三统一”。

强化数字赋能管理。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建设灌区运行管理系统,打造全省灌区“一张图”。遴选6处灌区开展数字孪生先行先试,建成完备的信息设施体系和业务应用平台,灌区供需水预报、闸群自动控制等模型有效推广应用,供用水调度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配水效率提升10%以上。

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坚持“两手发力”、多轮驱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试点建设和运营管理,更好满足现代化灌区建设运维资金需求。19处试点引进社会资本2.37亿元,通过水权交易等方式,建立补贴奖励资金长效落实机制,推动建管一体化取得新突破,亩均节水40立方米以上。

刘文林表示,下一步,山东将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为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大众新闻记者 方垒)

[来源:大众新闻 编辑:王荣]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12/03 07:29
· 来源 ·
大众新闻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