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闪电评论|山东人说话了!

原标题:闪电评论|山东人说话了!

2021年9月22日,北京游客王岩发布一则长视频称“山东人都不说话的吗”,讲述了她在山东旅游时的暖心经历。这句略带调侃的疑问,恰似一把钥匙,叩开了齐鲁大地最深沉的文化密码——山东人用行动诠释着“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千年古训。而当2025年4月17日,北京地铁上一位挺身而出的山东籍女孩小杨,用“我愿意跟他挨着”的铿锵话语维护陌生人尊严时,人们又猛然发现,山东人的“说话”从不缺席,只是他们选择用不同的方式让善意与正义掷地有声。

无声胜有声:行动是最高级的语言

在游客王岩的镜头下,山东人的“沉默”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民宿老板挂断电话后默默送来牛奶,啤酒商家面对提醒直接退款,二手滑板卖家不求回报地借出物品……这些场景中,山东人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但他们的行动却很实在。一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道破了齐鲁文化的核心——比起华丽的承诺,山东人更相信脚踏实地的付出。这种沉默不是冷漠,而是将语言转化为更厚重的力量:一桶牛奶的温度、一笔退款的诚意、一块滑板的信任,都成为无需翻译的“方言”,在陌生人之间架起温暖的桥梁。

义执言:遇到不公要去管管

然而,当北京地铁上那位山东女孩对不公发出质问时,人们又看到了山东人“开口”的另一种形态。面对乘客对乘车人的羞辱,她挺身而出:“我愿意跟他挨着!”短短七个字,如金石坠地,击碎了偏见与傲慢。这一刻,沉默的山东人“开口”了,但他们的语言不是辩解,而是捍卫;不是喧哗,而是担当。正如女孩父亲所言:“山东人就是这种性格,看到不公都想去管管。”这份“开口”,并非对沉默传统的背离,而是对“仁义”二字的忠诚——该行动时无声奉献,该发声时寸步不让。

沉默与开口:一脉相承的精神图谱

从民宿前台的牛奶到地铁车厢的仗义执言,看似矛盾的两幅画面,实则勾勒出山东人完整的精神肖像。“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但孔子亦强调“见义不为,无勇也”。山东人的不说话,是骨子里的憨厚耿直;而关键时刻的开口,则是对道义责任的坚守。他们用沉默守护着最朴素的善意,又用直言捍卫着最基本的尊严,二者如同黄河水与泰山石,共同浇筑出这片土地的精神脊梁。

当“山东人都不说话的吗”的疑问遇上“我愿意跟他挨着”的宣言,我们读懂的不仅是地域性格,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色:最好的语言从不在舌尖打转,而在牛奶的温度里,在滑板的善意中,在挺身而出的勇气间。山东人确实说话了——用千年未改的淳朴行动,用关键时刻的赤诚发声,讲述着中国人最珍贵的品格故事。(文/刘科春)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王荣]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4/24 22:18
· 来源 ·
闪电新闻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