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即发集团不用一滴水染出筒子纱

原标题:即发集团不用一滴水染出筒子纱

记者 张晓帆 报道

8月22日,即发集团有限公司现代化车间,听不到机器轰鸣,也看不见污水排放,只有密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设备在高温高压下平稳运行——染料在“二氧化碳”的“护送”下,均匀渗透进待染的聚酯纤维筒子纱。这项全球领先的无水染色技术,最初只是德国实验室的一个概念,经过即发团队多年努力,终于变成现实,成为中国纺织行业的一项重大创新。

时针回到2014年,当时青岛面临严重缺水问题,传统染色对水资源的依赖让即发意识到转型的迫切——在我国41个工业分类中,纺织业废水排放量位列第三,仅次于造纸和化学工业,每生产一吨深色棉织物,大约需要用水100吨。即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为东坦言,这个创新是被生存压力逼出来的,也是即发70年来投资最大、耗时最长的技术创新项目。

当时,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在国内无论是技术、工艺还是装备,都几乎是空白。

即发选择迎难而上。他们联合中昊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东华大学等科研力量,构建“创新联合体”,以企业为主导,整合材料研发、技术攻关与装备制造全链条,共同推进这项技术。

经过上万次试验,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这项“不用一滴水、无须化学助剂、零废水排放”的颠覆性技术,终于在中国纺织企业手中落地。它为全球纺织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即发方案”,被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纺织行业十大颠覆性创新技术之一”。

目前,即发60%的订单来自海外,很多国际大品牌是其战略合作伙伴。杨为东认为,要与世界级客户长期合作,最关键的就是练好内功。近几年,新产品产值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如今,即发已建立起全国针织行业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即发创新中心”即将投用,今年还计划建设“纺织先进技术概念验证中心”。

尽管在跨界融合中仍面临不少挑战,但即发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驱动,正向产业链更高端迈进。“未来,衣服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杨为东说,纺织材料在人工血管、血液透析膜等生命科学领域的跨界应用,也显示出纺织作为新材料产业的广阔前景。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李源菁]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8/30 18:24
· 来源 ·
大众日报
· 责编 ·
李源菁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