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山东 | 深耕文化沃土 书写儒韵华章

原标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山东|深耕文化沃土 书写儒韵华章

洙泗弦歌,声震古今;运河舟楫,川流不息。在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深厚的历史文脉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时代光彩。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期间专程到济宁曲阜调研,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为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文明交流互鉴指引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济宁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决扛牢文化使命,充分发挥文化底蕴厚重、资源丰富优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以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大文化活动为载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交出了一份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精彩答卷。

高位谋划,构建“两创”新机制

文化传承发展,需举旗定向、体系推进。济宁市坚持“两个结合”根本要求,将文化“两创”置于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高规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指挥长”的文化“两创”指挥部,绘制重点任务“作战图”,出台打造“两创”先行示范区的政策文件,设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专项财政资金,统筹谋划全市文化“两创”工作,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构建起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四梁八柱”。

聚焦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等重点区域,持续投入,建成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近200亿元。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开、提质扩面”的路径,全市累计建成300个特色鲜明的“两创”示范点,鲁源新村、尼山鹿鸣等成为可感可知的鲜活样本,文化“两创”的实践热潮在孔孟大地澎湃涌动。

深挖阐释,提升儒学传承发展话语权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首先要“研”得透。济宁市紧扣“四个讲清楚”要求,大力实施儒学研究阐发“登峰”计划。

聚力搭建高端研究平台,依托本地高校和研究机构,与16所高校共建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选聘23位儒学大家、泰山学者、尼山学者,组建12个儒学研究高端学术团队,提升《走进孔子》等期刊品质,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地等建设,夯实了研究根基。连续成功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学术活动,搭建起文明对话的广阔舞台。

通过实施“两创”研究工程,结出累累硕果,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百余项,发表论文1300余篇,出版160余部代表性著作,其中《儒典》被中央党校、国家版本馆、国家图书馆等重点单位馆藏收录,儒学研究的“济宁声音”愈发响亮。

融入生活,绽放时代芳华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融入时代、服务人民。济宁市着力写好普及教育文章,让儒家文化精髓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造“习语润儒乡”基层宣讲品牌,“儒学讲堂”经验走向全国,并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

在全省率先推行新礼仪改革,精心打造“敬师礼”等现代礼仪品牌,让“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焕发新光彩。培育一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特色学校,建成200所全国国学经典联盟校、4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202所“孔子学堂”。

将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嵌入教育体系,打造“新六艺”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品牌,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教研跟进、专家指导,学校主体、家校合作”的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机制。

擦亮“为政以德”干部政德教育品牌,建成全国首家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培训学员超12万人。深入挖掘“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文化时代价值,探索建立“和为贵”调解室模式,将文化智慧转化为治理效能,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2024年以来,各级受理矛盾纠纷事项依规受理率99.88%,按时办结率97.5%,大量矛盾纠纷顺利化解在基层。

转化利用,赋能发展新篇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济宁市发展的独特优势。济宁市高位谋划,编制大运河(济宁段)文物保护导则,建立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协调机制,文物普查经验在全国推广。大力推进“文物活化”行动,争取文物保护资金全省领先,鲁国故城、大运河南旺枢纽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稳步推进,以济宁市为核心区域的“斯文在兹”山东儒家文物主题游径入选2024年度全国优秀文物主题游径,“守正创新·匠心传承构建文物建筑系统性保护新范式”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24年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实施文艺高峰攀登工程,《北京时间》《圣水河的月亮》《岁月》《小花》等一批优秀作品荣获“文华奖”、“群星奖”、“金菊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等奖项。纪录片《武梁祠》《微山湖》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选集”。山东梆子《闯关赴任》获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立项,长篇报告文学《大湖西》在《中国作家》头题刊发,古筝曲《月白风清》、长篇小说《坚守》入选省扶持项目。集结国内报告文学名家,推出文化“两创”成果《尼山之光—文化“两创”的济宁答卷》。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微山湖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明故城、尼山夜游、蓼河夜游等新场景,精心设计东方圣地拜谒之旅、运河访古生态之旅等九大精品旅游线路。前三季度,济宁市预计接待国内游客7953.7万人次,同比增长10.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63.4亿元,同比增长11.5%。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025年上半年,济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42.03亿元、全省第4,占生产总值比重4.7%、全省第3;累计培育规上文化企业381家、居全省第3位,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4.6亿元、居全省第4位,连续两届被评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文化“软实力”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交流互鉴,展现中国气派

济宁市自觉担当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孔子故事的文化使命。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济宁视界数字文化体验、鲁运河元宇宙数字文旅项目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推动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鲁源奇妙游等提档升级,智慧旅游新业态备受青睐。高标准承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等国际盛会,文明交流的“尼山名片”愈发闪亮。

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造“掌上济宁”客户端、“更济宁”客户端等多个新媒体传播平台,建设“这里是济宁”融媒传播项目,开设“总编看‘两创’”专栏,推出《金声玉振》融媒体栏目。积极拓展国际传播渠道,开展“五友”外宣交流活动,建设“中华文化之角·尼山书屋”,推出多语种视听产品1400余部,让“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美誉度、影响力享誉全球。

潮涌新时代,风正好扬帆。济宁市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持续深化文化“两创”实践,努力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赋能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为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更多济宁力量。

[来源:大众新闻 编辑:孙宝震]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1/03 17:52
· 来源 ·
大众新闻
· 责编 ·
孙宝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