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自2011年微信推出以来,已经渗透了我们的社交网络,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在微信用户激增的情况之下“朋友圈”也隐藏了巨大的商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微商”悄然出现在了我们的“朋友圈”,“微商”的出现必将是对消费市场的又一波冲击和改变。不过随着“微商”的增多,许多的消费纠纷也日渐显露,“朋友圈”消费如何维权成了时下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今年的3.15维权日,信网联合青岛的老牌微商品牌——“宝宝团队”,为岛城市民来扒一扒去年“微商”圈子里的那些事儿,竭尽所能为岛城市民打造安全、放心的“朋友圈”消费环境。

揭秘“朋友圈“那些不靠谱的微商
时下,全中国有6亿微信用户使用微信,微信支付的实用性已经远超支付宝,微信这个移动平台掀起了最狂热的微营销新潮,随着微信用户的大规模增加,微信客户端就成了商家营销和推广的重要渠道。近来,关于微商售假、微商传销、微商透支信任关系等评论此起彼伏,随着央视等媒体的连篇累牍的报道追踪,微商的“负面”形象在用户的心目中越积越深,对微商的误解也与日剧增。今天宝宝团队就来为您揭秘”朋友圈“那些不靠谱的微商。 [详情]
- 偷梁换柱计
- 虚实计
- 空手套白狼
- 李代桃僵计

堪称最经典的骗局之一,也是骗局始祖
买手机收到模型,买香水收到花露水……与之类似的还有一些劣质骗局,以为买了钻石,其实是玻璃。被骗的人多数是经朋友介绍后购买,有的甚至从陌生人那里购物。这样盲目相信对方,很容易上当受骗。
点评:
网上购物、网购交易、订票购票等请选择正规官方网站,对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商品应有所警惕,不要轻信微信朋友圈中所谓的“低价”推销信息,小心低价诱惑的陷阱。
-
朋友圈交易存三大风险
微信朋友圈内商品交易日益活跃,但由于微信朋友圈产品的质量、来源和买家无从辨别,导致假货泛滥。为此,宝宝团队法务部提醒广大消费者防范在微信朋友圈买到假货。 [详情]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适应朋友圈交易
微信“朋友圈”与淘宝等网店卖东西不同,它的经营者大部分为个人经营,且不具备经营的相关执照和证件,不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经营者。 [详情]
-
朋友圈购物纠纷如何维权?
收集、保留证据,用手机从各角度拍下假冒伪劣产品的照片、截图与卖家的聊天记录,以备投诉时使用。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