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查看手机版

随手拿起一根看似普通的雪糕,结账时却发现价格出乎意料的高,让人不禁感叹钱包被刺中。入夏以来,“雪糕刺客”一词频上热搜。7月1日起,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开始施行,《规定》明确,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

“明码标价”新规实施半个月
  • 价格欺诈如何认定?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明确规定

    《规定》在全面梳理和提炼原《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及其配套文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执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经济新业态经营者标价行为呈现的新特点、价格违法行为表现的新形式,按照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了价格监管制度规则。

    中国新闻网
  • 国家新规击破“雪糕刺客” 青岛多数商家实行明码标价

    网络平台上,很多关于“雪糕刺客”的视频段子,表面上在演绎个别商家明码标价的问题,背后则是反映——人们心中对雪糕价格印象较便宜,现实中突然发现售价较贵的反差。昨天,早报记者探访我市部分便利店、超市发现,的确有几十元一支的雪糕出售,但多数商家做到了明码标价。另外,7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正式施行,也给“明码标价”多加了一层“紧箍咒”。

    青岛早报
  • 禁止价格欺诈新规正式施行 明确七种典型行为

    明码标价不能简单理解为仅标示价格,经营者还应当标示与价格密切相关的其他信息,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对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价值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减少价格欺诈的发生。

    新华社
  • 便利店雪糕标价售价不一致 手机付款也应留好购物小票

    标价与售价有出入,究竟是刻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随后,信网拨通了优同便利店总部的电话,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此前就对雪糕价格进行了上调,并已录入公司统一价格系统,制作了新的价格标签,但个别门店尚未换上新标签,“可能是店长请假不在店,未监督店员及时更换”。随后,该负责人对标签上的疏漏表达了歉意,并询问了市民的解决诉求。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着手对各门店进行检查,单独约谈涉事门店,敦促尚未更新价格标签的门店尽快

    信网
新规能否换回“价格自由”?
  • 雪糕越来越贵背后 品牌走“网红化”路线赚快钱

    尽管如此,雪糕越来越贵,恐怕并非只有原材料成本上涨那么简单。有业内人士透露,雪糕行业的毛利率普遍在60%左右,高端雪糕的毛利率在70%左右。较高的溢价,使得众多企业纷纷加入火热的冰品赛道,纷纷推出网红雪糕。 雪糕品牌的网红化是高价雪糕的推手之一。这其中所需的创新和营销,都转换为成本体现在价格层面,让消费者买单。但消费升级不等于价格升级,高价雪糕该降温了。

    工人日报
  • 半斤牛肉干燥剂占2两 没有使用标准厂家“随意发挥”

    一小包干燥剂在食品包装里并不显眼,也经常被消费者忽略。很多人提起食品干燥剂,想到的大多就是干燥剂的包装上必须要有明显标识,避免被小朋友误食,但鲜有人关注到用量的问题。

    信网
  • “放不化”“烤不融”的网红冰淇淋到底是怎么回事?

    天气越来越热了,雪糕、冰淇淋就成了很多人解暑的首选。然而最近,网红冰淇淋雪糕上了个热搜。近日,有网友发文称这款网红冰淇淋品牌旗下的海盐口味雪糕在31℃的室温下放置近一小时后,仍然没有完全融化。对此有人表示“雪糕不容易融化都是因为加了食用胶”,更有甚者说这款雪糕连火烤都烤不化。

    北京青年报
  • 1000元一斤的荔枝!不是“荔枝刺客”是“带刀侍卫”

    十几元一根的“雪糕刺客”,如今遇上了对手。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SKP商场中出售的挂绿荔枝标价高达1049元一斤,且上架两天就已卖空。 有网友对此惊叹:“明码标价的算什么刺客?”“那不是刺客了,是带刀侍卫。”能卖上千元的挂绿荔枝,究竟是什么来头?

    中国新闻网
消费者如何避免被刺痛
  • 雪糕购买法则:不认识不要拿 一两元的雪糕已不多见

    对很多人来说,一根冰爽的雪糕简直是夏日“救星”。近日,“当代雪糕的价格有多离谱”冲上热门话题,不少人在跟帖中对雪糕价贵发表自己的观点,表示在超市、便利店等随便选一支雪糕已成“历史”,更多时候我们是站在冰柜前先寻找价格标签,还有网友总结出了雪糕购买法则:“不认识的不要拿!尤其看好小朋友!”对此,记者在济南进行了采访,带你了解“咬牙”买雪糕背后的那些事。

    大众网
  • 15款中高端雪糕产品一“测”高下 排名前六都是国货

    雪糕中的这些食品添加剂,主要起到增稠、定型、调味等作用。譬如,酸度调节剂又称为pH调节剂,是用来调整或保持酸碱度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雪糕的口感。增稠剂能改善冰晶形成的状态,使雪糕成为能够轻松咬断、不易融化的状态,而不会变成大冰块,也不会一拿出来就化得哗哗流水。

    半岛都市报
  • “骗我花钱还骗我长胖” 0蔗糖与0糖一字之差胖好几斤

    今年,雪糕出乎意料“卷”入控糖低卡界。在线上购物平台中,主打“0蔗糖”、“低糖”概念的冰淇淋人气很高,有不少于店铺在售,较为知名的品牌有索菲亚、钟薛高、中街1946等冰淇淋品牌。 低糖低卡正在成为冰淇淋行业一种新的趋势,在一些社交平台,不少美食博主发布0蔗糖雪糕测评,吸引了众多网友的讨论。

    大众网
  • “不认识的雪糕不敢碰”! 高端雪糕毛利率达70%

    目前,定价在10多元的雪糕越来越多。不久前,先后有企业跨界,做起雪糕生意。其中,恒顺醋业雪糕售价18元一支,茅台冰淇淋定价59元起,一些冰品生产企业的“后起之秀”更是将雪糕卖到了100多元的天价。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10元以上的雪糕占据了半壁江山。

    工人日报
监管发力消灭“价格刺客”
  • 青岛整治雪糕不明码标价行为 让“雪糕刺客”无所遁形

    检查中发现,大多数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能够明码标价,做到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但也有少数经营者不明码标价或明码标价不规范。针对经营者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执法人员当场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立即改正。实施以来,共检查商场、超市、便利店等经营主体20余家,发放《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白纸》100余份,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5份。

    信网
  • 国家新规击破“雪糕刺客” 青岛多数商家实行明码标价

    从最初被网友吐槽“雪糕刺客”,到目前其实已经演变成了大众娱乐的段子。“正规零售单位都有明码标价,即使是标价比较模糊的,随口问一下店主或在结账时也会显示价格,那个时候确定不买也是可以的。现在的商家已少见强卖现象了。”网友“大胡子”在网上留言说,感觉大家吐槽“雪糕刺客”,更多的是想表达“忽然发现雪糕价格这么贵”,但是这类商品的定价属于市场定价,觉得贵完全可以选择其他品牌。

    青岛早报
  • 便利店雪糕标价售价不一致 手机付款也应留好购物小票

    市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也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要注意商品价格标签,价格和商品类型是否符合;一旦发现价格存在问题,要及时跟商家沟通;同时,在结账时要保留好购物小票、产品包装,作为维权凭证。如果消费者和商家产生纠纷,要及时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或拨打12315进行投诉以此维护自己的权益。

    信网
  • 销售食品、提供服务时未明码标价 即墨两家店铺被处罚

    从2022年7月1日起,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规定》明确,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规定》第七条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应当标示商品的品名、价格和计价单位,提供服务应当标示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价格或者计价方法。

    信网
消费者积极维权 拒绝价格陷阱
  • “618”消费维权报告出炉 美的电器、东方甄选被点名

    典型案例中提到了美的”多款家电被曝先涨价后打折。文中称,有消费者反应自己被美的电器反向“薅了羊毛”,其曝出美的多款家电产品先涨价后降价,实际成交额与原价几乎无差,甚至有产品叠加折扣后还贵了60元。 在中消协看来,“先涨价后打折”之类的价格陷阱,本身是平台促销过程中基于流量争夺、数据变现思维的常规套路,但其实也是电商或品牌多轮促销大战后营收焦虑、创新乏力的表现。

    中国新闻网
  • 参与闲鱼1元拍卖擦亮眼 捡漏不成当心买到高价产品

    闲鱼平台资深卖家李先生向信网介绍:“闲鱼拍卖这个功能,还有漏洞需要完善,毫不夸张的说,卖家十有八九都是利用小号或串通他人在恶意抬价,他们的手上甚至根本就没有商品,也不需要有商品,平台的规则多是针对于买家的,对卖家约束力十分有限。”据介绍,虽然闲鱼提供了维权途径,但是维权会浪费买家大量的时间精力,李先生建议新用户不要碰这个拍卖,除非有极佳的反应能力,没有经验的买家想以很低的价格买到一部能用的机器需要

    信网
  • 消费积分兑换套路多 商家设置使用期限“说过期就过期”

    由于商家或电商平台具有强于消费者的交易地位,实际上,消费者对积分制并没有太多的议价空间,要么接受要么选择离开,甚至可以说一些消费者的接受同意也是一种“被动”同意。因此,就积分问题向平台客服反映可能收效甚微。如果消费者觉得权益受损,建议向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反映并依法维权。

    法治日报
  • 总是差0.01元 “砍价”商品背后暗藏消费陷阱

    一番操作后,系统突然将红包金额提高到了2000元,并提示还剩10元就可以提现红包。记者发动了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帮忙“砍价”,将金额砍到了0.01元。就在记者以为胜券在握之际,“砍价”金额忽然变成了“提现兑换券”,还需要5个兑换券方能成功。随后,兑换券又相继变成了“金币”“钻石”等价值单位,每次接近成功时就跳出新的任务,要求消费者继续拉人“砍价”。

    人民日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