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选手李文龙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夺银创历史

原标题:金鳞岂是池中物 一遇风云便化龙

半岛全媒体特派记者 杜金城

第一次站上冬奥会舞台,资格赛排名第12位,幸运搭上了1/4决赛的末班车……在2月7日晚的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舞台上,青岛小将李文龙可能是名气最小也最不被看好的选手,但“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从1/4决赛开始他就踏踏实实、稳稳当当一步一个脚印,不仅携手队友武大靖、任子威杀进决赛,还成功护送后者拿到金牌,自己则将一枚沉甸甸的银牌揣入囊中。

“没压力”,把自己当“小孩”

1/4决赛,李文龙排在第四组出场,与他同组的有此项目冬奥会纪录保持者黄大宪,上届冬奥会冠军匈牙利的刘少林,上届冬奥会亚军荷兰的克奈格特。无论从过往成绩还是名气看,李文龙都是这个组当中最弱的一个,想要从小组突围太过困难。

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预测,尤其是1000米短道速滑这样充满意外与变数的比赛项目,不到最后一刻无法预知结果。在李文龙所在的第四组比赛前,前三组几乎都出现了碰撞犯规现象,这也给参赛队员的心理带来一定影响。“我可能是赛前最没压力的一个,毕竟是第一次登上冬奥,相对算是个小孩吧。”李文龙赛后谈及心态定位时这样说道。

决赛舞台上,李文龙与任子威、武大靖以及匈牙利的刘少林、刘少昂站在同一起跑线。武大靖最初领跑,但滑到第五圈时因为冰面破损,裁判鸣哨召回选手重赛。此时,压力再次来到选手这边。重新开赛后,任子威在起初阶段保持领先,在还剩下四圈时刘少林完成超越,任子威和李文龙跟随其后。最后一圈,任子威发力冲刺,他与刘少林在最后一个弯道发生碰撞,几乎同时撞线。裁判最终判定刘少林有横切加手上阻挡的动作,任子威拿到金牌,而李文龙幸运地获得了银牌!

生日“没怎么过”,银牌当礼物

李文龙拿到的这枚冬奥会银牌,不仅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突破,对于青岛体育也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这是青岛选手在冬奥会上拿到的第一枚奖牌。赛后,李文龙面对镜头也是兴奋地表示,没有辜负青岛人民对他的期望。

李文龙在整个淘汰赛的表现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大伙一致认为,没有他的成功掩护,任子威也很难站到最高领奖台。整场比赛,李文龙很好地执行着赛前的计划,在体能消耗巨大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保护任子威,最后阶段咬牙坚持完成比赛。“自己心里没多想,就是拼了,能进一步是一步。”赛后接受采访时,李文龙说道。

很多人不知道,本届冬奥会的开幕式那天恰逢李文龙的21岁生日。“其实生日也没怎么过,因为一直在比赛嘛!一直是全心全意做比赛的准备,拿了第二算是为自己的生日送个礼物吧!”说起生日的话题,李文龙还显得有些尴尬。

“感觉很激动,自己也没想到会拿到这样的好成绩,第一天比赛的时候感觉有点紧张,从第一轮开始慢慢放松,今天滑完了后面应该会更放松。”北京冬奥会显然是李文龙的起点,他出色完成了辅助的任务,21岁的小将在冬奥舞台上迅速成长,“肯定要感谢家人的支持,还有两位队友(武大靖、任子威)的帮助,平日里他们带我一起训练,给了我很多帮助,这届冬奥会自己方方面面都有很大进步,包括临场应变技战术的运用,对自己提升特别大。”

赛后,有记者问起他冬奥结束回青岛第一件事会干什么的问题,小伙子想了想说:“教练对我特别支持,我也没有辜负青岛人民的期望,回青岛还是想先谢谢领导和教练。”

李文龙回应“意外”质疑——

成绩都是自己滑出来的!

半岛全媒体特派记者 杜金城

2月7日晚进行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将这个项目的对抗性和戏剧性发挥到了极致。在这样惊心动魄的比拼中,中国选手任子威不负众望拿到金牌,李文龙获得亚军。整个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的波折过程让现场的观众和记者大呼心脏受不了。赛后,关于比赛意外不断的话题自然上了热搜。甚至,很多外国观众将中国选手拿到金银牌归结到裁判判罚上。当赛后有记者问起这个问题时,李文龙也是毫不客气地回应说:“成绩都是自己滑出来的!比赛中出现意外很正常,说不定谁就出意外,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失误,就看谁滑得更好。”

打造第二现场,青岛“大本营”为李文龙加油助威

半岛全媒体记者 潘立超

2月7日晚,中国军团再次迎来辉煌时刻!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组决赛中,任子威获得金牌,为中国代表团赢得第二金!值得一提的是,首次站上冬奥大舞台的青岛选手李文龙在1/4决赛和半决赛中均惊险晋级,最终荣获银牌,这是青岛同时也是山东冬奥历史上的首枚奖牌。当晚,在李文龙的“大本营”——青岛市羽毛球游泳中心,青岛市体育局局长车景华和青岛市短道速滑队的教练和队员们一直坚守在电视机前为李文龙加油助威!赛后,车景华分别与李文龙的父母和教练杨占宇进行视频连线,一起庆祝和分享青岛体育开创冬奥历史的新荣耀!

>>>第二现场

从沉寂到沸腾,反复交织

2月7日晚,在李文龙曾经的训练地——青岛市羽毛球游泳中心(分管短道速滑项目),青岛市短道速滑队的教练和队员们在这里组织第二现场,一起观看李文龙的比赛。

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1/4决赛中,李文龙位于第四组出战。比拼中,李文龙第三个冲线,第二现场里一片沉寂。但录像重放发现,李文龙遭荷兰选手犯规,对方被取消比赛成绩。成绩更新,李文龙以小组第二晋级半决赛,现场一片欢腾。

半决赛中,李文龙和队友任子威率先出战,后者拿到小组第二顺利进入A组决赛,而世界冠军、韩国选手黄大宪第一个冲线,这让第二现场再次陷入沉寂当中。随后,韩国选手最终被判罚犯规,任子威、李文龙携手晋级决赛,第二现场又一次沸腾了。

决赛同样出现多次波折,第二现场的观众们也是多次议论场上出现的局面。由于短道速滑对于选手途中犯规的判定规则,不到最后时刻都无法确定最终名次,所以当最后时刻裁判判罚匈牙利选手犯规并且公布李文龙获得银牌的结果时,第二现场的人们开始欢呼起来,既是为任子威拿到的奥运金牌欢呼,也是为李文龙获得的银牌欢呼。

>>>视频连线

分享荣耀,父母教练尽开颜

出生于2001年的李文龙,11岁时进入青岛短道速滑队,主攻男子中长距离项目。

谈起学速滑的经历,李文龙的母亲张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小时候练轮滑强身健体。练了没几个月,我们就开始四处打听,看哪里有专业队能让他接受系统训练。听说青岛刚成立一支短道速滑运动队,2012年,我就把11岁的李文龙送到青岛接受专业训练。”

来到青岛后,李文龙师从杨占宇、刘晓颖夫妇,身在远方的张女士很挂心,每年都会来青岛看他几次,“后来发现孩子自理能力挺好,学习也很自律,我才放心了。”

随着北京冬奥会临近,李文龙的训练任务越来越繁忙。张女士说,这几年李文龙忙于训练,加上比赛集中在冬天,平时很少回家。自从李文龙进入国家队,张女士和丈夫怕影响他训练,视频聊天也变少,平时只有很想儿子的时候才和他视频聊天,“上次和孩子视频聊天,还是他刚拿到冬奥会资格。”

2月7日晚,在青岛市羽毛球游泳运动中心,青岛市体育局局长车景华第一时间连线李文龙父母、主管教练员杨占宇表示感谢和祝贺。车景华在连线中表示,“李文龙代表国家在冬奥会上拿到一枚宝贵的银牌,为国家赢得宝贵的荣誉,我们向文龙表示祝贺,也向您表示祝贺。感谢您为中国体育、青岛体育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儿子、优秀的运动员。接下来,青岛市体育局一定会为队员们创造更良好的保障条件。”

连线中李文龙父亲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表示,“感谢青岛市、青岛体育局对孩子的培养。”一旁身着红衣的张女士也掩盖不住内心激动,落下了幸福的眼泪。杨占宇在视频另一端也是喜笑颜开,他表示,“感谢青岛市体育局对短道速滑的关心和关注,接下来一定努力带领队员们争取更大的光荣。”

>>>青岛骄傲

鼓舞斗志,体育强市谋突破

本届北京冬奥会上,接力项目同样是中国队冲击金牌的重点项目,李文龙带来的更大惊喜,或许还在后面。据了解,在李文龙1000米项目上获得银牌之后,接下来还有5000米接力等多个项目要参赛。

2月7日晚,李文龙在山东省队时的教练刘晓颖也观看了比赛。她告诉记者,“李文龙从第一轮开始就稳扎稳打地拼搏,挺不容易的。而且他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有这么好的心态,也是非常棒的。”

在1/4决赛和半决赛的过程中,有解说员反复提到李文龙非常坚决地执行教练安排的战术意图,“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刘晓颖告诉记者,李文龙是个挺内向、心里挺有数的一个孩子,而且他的思维和想法非常积极向上,遇到什么困难都先去想办法解决,很少去抱怨。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团队的团结精神,很乐意帮助队友。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全国比赛,他都很积极乐意帮助老运动员打配合,他觉得团队的力量要比他个人成绩更重要。“李文龙作为一名‘00’后小将,个人的能力还在加强,因为这个孩子一直比较努力,平时很自觉、自律,从来不用督促。希望他越走越远,站到最高领奖台上,为祖国、为山东争荣誉。”刘晓颖说道。

就在李文龙站上1000米项目领奖台的那一刻,市体育局局长车景华十分激动地说:“李文龙这枚银牌可喜可贺,这不仅是青岛冬奥历史上的首枚奖牌,也是山东冬奥史上的首枚奖牌,实现了山东和青岛的历史性突破,让我们倍感振奋,这枚银牌对于我们青岛乃至山东省发展冰雪运动有着巨大的鼓舞。”

在向李文龙家人及其教练表达祝贺之后,车景华也激励在第二现场观战的青岛市短道速滑队的小队员们:“同学们看到李文龙争金夺银的时刻,大家以后也有可能会走上全国甚至世界大赛的舞台上,大家看冬奥会这个高光时刻,全世界都把目光瞩目在我们体育人的身上,体育展示了国家和城市的实力,体育也是一个重要的名片,不仅是展现自己的实力,也是为城市和国家争光,我们不仅要建设体育强国,同时也要率先建成体育强市。希望大家能够以李文龙等高水平运动员为榜样,认真刻苦训练,科学训练,早日成为我们青岛的骄傲。”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2/08 07:31
· 来源 ·
半岛都市报
· 责编 ·
亚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