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王世坤大运会摘金归莱 父母希望心态放平再登高

原标题:夺冠归莱

近日,在成都大运会上搭档队友为中国射箭队获得首枚金牌的王世坤,回到莱西家中看望父母。望着风尘仆仆赶回来的儿子,王世坤的父母激动地上前迎接,一家人喜极而泣紧紧相拥,场面十分温馨。

/ 对话 /

希望儿子一切归零

冲击更高的领奖台

记者:王世坤是如何喜欢上射箭的?

左欣娥:儿子从小就喜欢玩枪,家里买了各种玩具枪。2008年奥运会看到张娟娟夺得射箭冠军,心里很是羡慕。他一直也想像张娟娟那样,在体育项目上打拼出一个更好的未来。

记者:现在王世坤成了世界冠军,心情如何?

王兆伍:太激动了,我的朋友圈直接刷屏了。儿子夺冠当天,我兴奋得半夜睡不着,还起来喝了杯酒。其实孩子在大运会比赛期间也经常睡不着,他的颈椎痛,膝盖也有伤,我们很心疼,好在一切努力都值得。我们就是普通家庭,世坤能有今天的成绩很不容易,这都是他自己努力拼搏的结果。我们做家长的,真是从心底里为他骄傲。

记者:对于儿子未来的发展,作为父母有什么期许?

左欣娥:虽然有了世界冠军的光环,作为父母,骄傲的同时,更多的是希望他一切归零,心态放平,继续百分百投入到今后的训练中,希望未来他能站到更高的领奖台上。我们做父母的,会全力支持他。

3岁就被送到寄宿学校

“很庆幸当初学习射箭,如今能为中国射箭队在大运会上摘得金牌,终于圆梦了。”年仅24岁的王世坤在射箭这条道路上已经走了12年,他的成功不仅得益于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背后支持他的父母。

得知王世坤夺冠后要回莱西看望父母,8月5日,记者应邀来到莱西市河头店镇尚家庄村王世坤家中,听这位从果园里走出来的世界冠军讲述他和射箭的不解之缘。

记者走进尚家庄村,远远就看到早已在路边等候的王世坤,阳光、自信是他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交谈中记者得知,王世坤出生在莱西市河头店镇一户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农民,主要以种植果树为生,家中还有一个14岁的妹妹。

“真是太开心了,世坤这孩子一直很优秀,从小独立性就很强。这次能夺冠,我们全家都高兴坏了。”王世坤的母亲左欣娥既骄傲又心疼地对记者说:“他从小就喜欢玩枪,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买各种玩具枪,因为自己枪多,还经常把枪分给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谈到儿子,左欣娥眉宇间露出一丝内疚:“世坤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为了生活,我和他爸爸只能做点小生意,没有时间照顾他,3岁就把他送到寄宿学校了。”左欣娥说,也许是因为童年时期的“放养”,让王世坤的独立性很强。

受老乡张娟娟影响颇深

当初为什么练射箭?面对记者的提问,王世坤直言,同为莱西人的奥运冠军张娟娟对他影响很大。从小,聪明的王世坤就知道自己的家境不是太好,为了养育他和妹妹,父母天不亮就开始摆摊,一直忙碌到深夜,全年无休。每每看到父母辛劳的背影,年幼的他总会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给父母更好的生活。“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是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张娟娟夺冠的。”王世坤略显动容地说,那年,刚满10岁的他还不知道张娟娟也是莱西人。后来母亲告诉他,张娟娟就是他们邻村的老乡。从此,小小少年心中就种下了一个冠军梦。

“世坤11岁那年,有一天他突然对我们说,他要去莱西市体校,我和他爸爸都不同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左欣娥仍历历在目。她坦言,自己小时候家里兄妹多、条件差,没上过几年学,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她一心希望王世坤能学好文化课,将来考大学找份好工作。然而父母的反对并没有劝退王世坤,他一晚上没睡觉,第二天一早给父母写了份保证书,承诺自己去了体校一定会好好表现。看着儿子意志坚定,父母只好勉强同意。就这样,王世坤进入莱西市体校开始练习射击。一年后,在教练门瑞祥的建议下,他到河南省平顶山市业余体校改练射箭。“那年世坤刚满13岁,我记得那天是农历十月初一,我开车把他送到了河南。”王世坤的父亲王兆伍回忆道。从此,小小年纪的王世坤便离开父母独自在河南打拼,这一待就是8年,直到考上大学。

13岁独自在河南练射箭

金牌背后不都是美丽的光环,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对当时13岁的王世坤来说,射箭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拉弓、瞄准、放下……这样的动作,他每天都要反复练习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每天训练好几个小时,一连几个月都不能回家。

“运动员不吃苦是练不出来成绩的。”每当王世坤喊苦喊累时,父亲王兆伍总是不忘为儿子加油鼓劲,“世坤自律性比较高,也很要强,犯了什么错,只要给他提出来,基本就不会再犯。”在王兆伍看来,除了获得金牌,曾经文化课成绩一般的儿子,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也令他们十分骄傲。

说到儿子训练的辛苦,左欣娥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在莱西市体校练习射击时,他的腿部皮肤都磨烂了。”左欣娥表示,看到儿子训练这么辛苦,也有想过劝儿子不要练了,但王世坤从未放弃,“我要继续练下去。”

左欣娥告诉记者,一年到头,王世坤也就过年放假时能在家待几天。即使假期回到家中,王世坤也不曾停止过训练。

正是凭着对射箭的这份热爱与坚持,王世坤一次又一次取得各项荣誉。在王世坤的家中,摆放着几十张他曾获得的奖牌和奖状。左欣娥说:“我们始终跟他说,只要尽力、对得起自己就行了,我们不强求他必须要拿冠军。”话虽如此,抚摸着儿子用汗水和努力获得的金牌,王世坤的父母难掩激动之情。左欣娥说:“孩子有出息了,这都是他自己拼搏出来的。作为父母,我们心里真是高兴。得知世坤在大运会上夺冠的消息后,这几天亲朋好友也纷纷前来祝贺。”左欣娥告诉记者,这几天她的电话都快被亲朋好友“打爆”了。

“除了大运会,世坤还获得过不少奖牌和奖状。”王兆伍表示,回忆起几天前儿子在大运会上夺冠的场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时,这份荣耀我难以言表。”

对于王世坤来说,金牌的背后是他辛勤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每天训练从黎明到黄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世坤表示,对于射箭这项运动,他是从认识到喜欢,从喜欢到热爱,再从热爱到挚爱。最初,王世坤只是把射箭当成喜欢的一项运动,后来慢慢发现这项运动能给他带来很多东西,可以通过射箭提升自己,上升到更高的平台。

经过努力,王世坤最终站上了为国争光的巅峰,将梦想照进了现实。金牌背后的故事,远比金牌更值得我们铭记。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袁超)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张锦宏]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08/07 07:47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张锦宏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