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水库”打造全国自行车“环湖赛”
8月21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U系列公路自行车锦标赛在青岛市即墨区宋化泉水库公路正式开赛。全国青少年骑行精英的车轮碾过宋化泉水库环库公路,“小水库”正在全力打造堪比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的“环湖赛”。
顶级骑行赛事首落青岛
作为国内青少年自行车领域的顶级赛事,本次比赛由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办,山东省自行车运动协会、青岛市体育局全程支持,青岛体育集团统筹承办,即墨区教育和体育局、水利局、北安街道办事处协办,青岛国信赛事运营有限公司具体执行。
在为期三天的赛程中,来自全国56支代表队的444名青少年选手将展开激烈角逐,参与2个大项、6个小项的比赛,争夺12枚金牌。赛事设甲、乙、丙三个年龄组,覆盖14岁至18岁的青少年选手。开赛首日率先进行的是男子和女子各年龄组的个人计时赛,22日将举行女子甲、乙、丙组大组赛,23日则进行男子大组赛的比拼。
这是该赛事首次落户青岛,不仅在胶东地区奏响了青少年自行车顶级赛事的“第一声号角”,填补了区域空白,更成为撬动胶东体育事业协同发展、搭建全国青少年竞技交流的重要支点。从赛事筹备到落地,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即墨对“体育+生态”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环库公路化身骑行赛场
一泓碧水映长空,两岸清风送绿意。秋日的宋化泉水库,水面如镜,倒映着流云舒卷;微风掠过,碧波轻漾,搅碎满湖碎金。三五成群的白鹭伸着长颈掠过水面,野鸭在芦苇荡边嬉戏,长脚鹬迈着细腿在浅滩踱步,水鸟的鸣啼与风声交织,满是生命的律动。
赛道就铺在这样的景致里:一边是浩渺水面,粼粼波光晃眼;一边是连绵绿意,草木清香扑面。选手们身着各色骑行服,俯身蹬车时,车轮卷起的风里混着青草气息。烈日下,他们弓着背在赛道上飞驰,车架上的号码布随风扬起,你追我赶间,汗水滴落在沥青路面,瞬间被阳光蒸发——速度与激情的碰撞,在这片生态画卷里格外鲜活。浩浩荡荡的骑行队伍与“彩虹路”上的红、黄、蓝三色彩条相映,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让静止的山水都动了起来。
9.82公里的环库路沿水而建,沥青路面平整如镜,缓坡起伏藏着自然的韵律。中央镶嵌的红、黄、蓝三色彩条,像被阳光揉碎的彩带,铺在碧波与绿树之间。不同于城市道路的硬直,这里的赛道随地形蜿蜒,时而贴着水岸舒展,时而绕着林地延伸,选手们俯身蹬车时,既能嗅到草木的清香,又能瞥见水面的波光,竞技的紧张与自然的惬意在此交融。有选手赛后笑着说:“骑到下坡时,风从耳边过,看得到水鸟飞,感觉自己不是在比赛,是在和自然赛跑。”
为让赛事安全有序推进,即墨区教体局牵头,联合公安、水利、卫健等11个部门拧成“一股绳”:赛道全程封闭管理筑牢安全屏障,沥青修补让路面更平顺,井盖嵌缝消除颠簸隐患,起落杆拆除打通通行阻碍,全域清扫让环境更整洁……从细节打磨到全局统筹,保障网络密不透风。一位志愿者说:“凌晨五点就来检查赛道,连路边的小石子都要清走,就怕影响选手发挥。”
水库蝶变成为“生态彩带”
如今的宋化泉水库环库公路,不只是竞技赛道:清晨,有老人沿着绿道散步,听鸟叫虫鸣;午后,骑行爱好者戴着头盔呼啸而过,留下一串笑声;傍晚,摄影爱好者扛着相机蹲点,等着捕捉水鸟归巢的瞬间。这里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后花园”,也成了即墨乡村旅游的“新名片”,自行车赛、迷你马拉松、健步走……一场场活动让这条“生态彩带”始终热热闹闹。
很难想象,如今这方碧波荡漾的水域,曾是即墨的“心头病”。
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宋化泉水库,总库容2534万立方米,工作库容1502万立方米,作为即墨四大中型水库之一,本应是守护一方的“水粮仓”,承担着农业灌溉、防洪调蓄的重任。但长期渗漏让水库常年“蓄不住水”,最严重时,水面萎缩成几处水洼,岸边杂草丛生,灌溉能力打折,防洪功能弱化,成了当地的“心腹大患”。
转机始于2022年8月。总投资5.48亿元的除险加固工程启动,像一场“手术”为水库“祛病强身”。近两年的科学治理中,防渗帷幕阻断渗漏通道,坝体加固筑牢安全防线,生态护岸兼顾防护与美观。2024年4月底,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恰逢多轮强降雨来袭,水库稳稳“接招”,蓄水量屡创新高,彻底告别了“守着水库缺水用”的历史。
“重生”的宋化泉水库,功能愈发多元。它像一个“水枢纽”,串联起引江引黄客水与大沽河、五沽河等本地水源,实现联合调度;又像一个“大水缸”,直接向城区供水,每天汩汩流淌的清水,缓解了城市用水紧张,让居民拧开龙头就能喝到“放心水”。
更令人欣喜的是水生态的“逆袭”。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如今的库区,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其中氨氮等15项指标更是达到Ⅱ类标准,清澈见底的水里,鱼虾游弋的身影清晰可辨。水生态的“重生”,让这里成了鸟类的乐园:冬季,天鹅带着幼雏从远方飞来,灰鹭在岸边伫立成“雕塑”,白鹭群飞时像撒向天空的白花瓣;野鸡在林间踱步,野鸭群在水面划出层层涟漪,四季都有灵动的身影掠过。
润沃野、惠乡邦。宋化泉水库不只是一个水库,它还是一道风景,更是一股富民兴村的力量。
依托水资源优势,水库治理与周边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振兴拧成“一股绳”:1000亩苗圃式绿化铺展成“绿色地毯”,800亩水源涵养林筑起生态屏障,让周边万亩农田告别“靠天吃饭”,灌溉保障率提升至95%以上。生态好了,产业跟着活了:库区周边的生态采摘园、骑行民宿、摄影基地接连兴起,每到周末,城里来的游客沿着环库路骑行、在水库边野餐,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生态效益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经济效益。
有村民算过一笔账:“以前水库没水,地里收成都愁;现在水足了,果园亩产多了三成,家里开的民宿周末全满,一年收入比以前翻了两番。”守护自然之美,方能遇见生活之美。宋化泉水库的一泓清碧,不仅搭建起城市与自然对话的桥梁,更见证着即墨“生态+”的发展智慧,书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
从宋化泉水库的蝶变,到全域水生态的改善,即墨用行动证明:守护好一库碧水、一河清波,就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在这片土地上实现真正的双向奔赴。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刘海豹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王熠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