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中国“芯”,青岛这家企业电视显示时序控制芯片行业第一
2025 04/16 16:18 -- 来源: 新黄河
“在电视显示时序控制这个领域,我们的出货量达到了全球的40%,行业排名第一。”4月15日,行走黄河行进式主题采访团来到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距离感受这颗体积虽小,但性能强劲的中国“芯”。2025 04/16 11:02 --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期,多个互联网平台出现“上海即将成立数字人民币银行”“招募数字人民币推广员”等信息。经记者向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核实,这些均为谣言。2025 04/16 09:25 -- 来源: 法治日报
“所谓的素人发帖,不过是分销体系的冰山一角。”来自浙江省宁波市的某代餐公司前员工胡女士揭露,公司要求员工每日发布3篇测评帖,每拉1人购买提成15%,“全职员工月发帖量超100篇,真正收入来自发展下线而非卖货”。2025 04/16 08:43 -- 来源: 海报新闻
这款装备的全称叫“FIT-HV新款腰部外骨骼机器人”,由总部位于上海的傲鲨智能研发,整套装备看上去像一个户外运动背包。2025 04/16 08:34 -- 来源: 新华社
据介绍,DRO-A、DRO-B、DRO-L三星互联组网后,已开展了多项前沿科学实验及新技术试验,推动地月空间DRO探索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2025 04/15 09:56 -- 来源: 证券日报
放眼全球市场,商业航天载人飞行需求旺盛。在欧美地区,部分国家的亚轨道市场已经形成高度垄断局面,但在亚洲地区,载人飞行仍属蓝海市场。2025 04/14 08:13 -- 来源: 新华社
专家认为,该成果是中国在农业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新突破,意味着小麦基因组研究迈入新阶段,为小麦高产和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2025 04/14 07:52 -- 来源: 人民日报
意见在规范虚拟电厂定义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因地制宜发展、提升建设运行管理水平、完善参与电力市场等机制、提高安全运行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等重点任务。2025 04/14 07:49 -- 来源: 新华社
富满油田位于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我国目前油气资源量最大的超深油田,油藏普遍埋藏在7500米至10000米的超深层,油气资源量超10亿吨,具有世界罕见的超深、超高温、超高压、高含硫等特点。2025 04/14 07:30 -- 来源: 青岛早报
“增产一号”将于2026年完工交付。平台投入使用后,不仅支持海上油田常规开采,还可以进行移动注热、压裂、酸化、调剖、稠油热采等增产措施作业,有效满足海上油田各类增产作业需求,对海上油气田中后期开发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张朝阳北京天文馆开讲广义相对论 为4.20搜狐视频播主大会点燃科学前奏
2025 04/11 09:38 -- 来源: 信网
适逢广义相对论诞生110周年,本次物理课专场在北京天文馆新馆4D剧场举办,其双曲面玻璃幕墙与钢架结构以建筑语言诠释时空弯曲,与老馆穹顶形成“牛顿经典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视觉对话。2025 04/11 08:37 -- 来源: 科技日报
“未来智能社会的‘新三样’,即智能网联汽车、新型智能终端、具身智能机器人,将会是我们重点推进的AI应用方向。”刘光毅说。2025 04/10 09:05 -- 来源: 新华社
据介绍,月幔处于月壳与月核之间,位于月球表面以下约60千米至1000千米处。月幔水含量在揭示月球起源、岩浆活动、资源环境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25 04/10 09:02 -- 来源: 新华社
我国科研团队开发的新型合成孔径雷达(SAR)三维成像技术4月9日正式发布。此项技术可大幅减少SAR三维成像所需的数据采集量,同时提升成像精度,将为遥感测绘、灾害监测等提供有力支撑。2025 04/10 08:30 -- 来源: 青岛日报
据统计,在约9个小时的水下作业里,“蛟龙”号共采集到海参、珊瑚、茗荷、海绵、蛇尾、海百合6种代表性海洋生物样品,获取了5块碳酸盐岩及多件近底海水、沉积物等样品。2025 04/09 08:32 --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电池共享、以换代充”的换电模式因具有安全、经济、绿色、便捷等优势,破解了电动自行车充电事故多、充电慢等难题,成为不少地方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的新选择。2025 04/09 08:30 -- 来源: 新华社
已上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应在显著位置或产品详情页面公示所使用已备案或登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情况,注明模型名称、备案号或上线编号。2025 04/08 14:29 -- 来源: 新华社
过去,油气管道焊接主要依赖手工焊及半自动焊,占比高达80%。这种传统焊接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施工成本高、焊接质量不稳定等问题。2025 04/08 14:28 -- 来源: 新华社
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学的美籍科考队员沃克今年73岁,研究罗斯海已有40年。但他也未曾在南半球的秋天到过这里。为何要在海况和天气如此恶劣的时候来此调查?精华推荐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