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47载只回家过了一次年 探访团岛守塔人的感动故事

原标题:灯塔,城市的航向

保护历史,保护文化,保护地标。

在最新发布的《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历史遗存是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是,半岛全媒体记者探访团岛,寻觅留存在青岛城区里的地标建筑——团岛灯塔,解读发生在其中的动人故事,有震撼,有感动,亦有欣慰。本期,我们走入团岛灯塔内部,与原塔长王炳交一起重温往事,再现青岛沧桑历程。

灯塔,是船舶的航标,也是这座城市精神的航向。

百年灯塔

城市命运的见证者

晴朗,有风,一片蔚蓝难以平和激动的心情。

终于见到了全国劳动模范王炳交先生。早有耳闻,见面仍是震撼。进入他与妻子宋素娟亲手盖好的房子内,被鲜红的锦旗和琳琅的证书包围着,那种崇敬发自内心,油然而生。

47年的坚守,换来了它们,“我虽清贫,却很富有”,66岁的王炳交先生说。

灯塔,对王炳交来说,是毕生的航向。而团岛灯塔对青岛来说,也是城市的重要地标之一。

团岛,名字与“坦岛”有关,从字面意思看,是平坦的地势。在青岛方言中,容易把团读作“坦”,所以,在老青岛人的口中,如今的团岛还是“坦岛”。

灯塔的出现,同样与地势有关。团岛位于青岛老市区最西端的海角,最初是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岬角”。青岛建置后,为减少航行船只事故,将其连同周边的岛礁填平并与大陆相连,改称“团岛”。西南岔的岛礁旧名“游内山”,上面建有游内山灯塔和团岛炮台。

尽管躲藏在地图的一角,团岛却在青岛历史进程中仍然起着关键的作用。

1891年6月青岛建置后的一段时间,一系列的海防工程开始在青岛兴建。登州总兵章高元在青岛口及团岛等处筑土垒、设炮台,进行初步防御,团岛的位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然而,屹立在团岛的岸防炮台尚未发挥作用,就于1897年被德国侵略者所占领。

游内山灯塔就是在此后建立的。

1900年6月,德国专设航政局,后来改称港务局,直属胶澳总督府管理。由于青岛港兼具自由港和军商两用港的特殊性,除了主政港口建设外,还包揽了航标、测量、疏浚等事项。当然,他们出于长远侵占的需要,不惜投入巨资,另辟新址,兴建港口码头、修造船厂、航路标识等一系列港航基础设施,至1914年青岛沿海航标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拥有灯塔、灯桩、信号台等航标总计31座,建成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航标体系。其中,航标及测量费用总投资175万马克(总投资7000万马克),相继建成了游内山(团岛)、朝连岛、小青岛灯塔等助航设施,使青岛港及附近的沿海助航设施成为了规模。

所以,团岛灯塔的建立是德国侵略者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团岛海岬距离对岸的薛家岛仅3000米,扼守着胶州湾湾口。湍急的水流,将若干暗礁掩藏起来,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难事故。这处被称为淮子口的险要之地,千年以来,不知道吞没了多少船只。其实,觊觎胶州湾已久的德国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当99年的租借条约签订后不久,团岛就首先设立了临时灯塔,随后一座出入港的指示灯塔提上日程。填平岛屿,建筑灯塔,灯塔采用了12盏绿色的灯光临时为进出胶州湾的船只导航。

在老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游内山灯塔是石砌建筑,塔基为多边形,塔身为圆柱形,下大上小,顶部为穹顶式灯罩,塔内有楼梯盘旋而上。1900年,灯塔在灯具及相关设施安装完成后,“于12月1日发出了第一束白亮的光芒,这两组采用电力发出的闪光,天气晴朗时,照远可达16海里。这座灯塔的启用,也标志着进出胶州湾的船只在夜间也能安全驶入锚地”。建设完成后,灯塔甚至一度成为一处旅游景点。在1903年的《青岛近郊指南》中,详细讲述了从市中心抵达灯塔旅游的具体路线:“坐人力车经过火车站或沿着海岸线西行,经过海军陆战营到台西镇,然后步行便可到达团岛,这是一处眺望山景和城市市容的地方,建于1900年的灯塔装有弧光电灯,通常它的可见距离为16海里……”

每一处建筑的命运都与青岛的命运休戚相关,即便是灯塔也不例外。1914年日德战争爆发,日本的铁蹄踏入这片美丽的土地,海浪呼啸,易主的灯塔也随之失去了光亮。日本人在记载中,描述了灯塔在战争中的命运,“原有设备全部损毁,不堪修复”。于是,他们新建了一座灯塔,1919年建成,装有一盏固定的三级亮度的屈射光线灯,可在15海里外看到灯光。新灯塔的构造全部石砌,是座八角形的建筑,高15.4米,另装有内燃机带动的警报器,它在雾天每隔30秒发出警报哨声。1955年,灯塔定名为团岛灯塔。

劳模精神

团岛灯塔的守护者

在王炳交的带领下,走入了仰慕已久的灯塔。

狭窄的楼梯旋转而上,爬了47年,腿脚已经有些蹒跚的王炳交,仍然健步而上,这里是他非常熟悉的地方,对这座灯塔的感情,无法用语言描述,他说:“比爱人和孩子还亲。”所以,即便已经退休,他仍然住在塔下,“不是不放心别人,而是我离不开灯塔,即便出差,最多三四天,就得赶紧回来,灯塔是我一生的牵挂”。

历经沧桑的灯塔,在1976年1月15日,正式将接力棒交给了王炳交。19岁的他,成为了一名航标兵。王炳交出生在日照,因为家境贫寒,从小吃过很多苦,干过农活放过牛,14岁闯关东,到东北装过货车,卸过马车,下过煤窑,烧过砖窑,尝遍了各种疾苦,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造就了王炳交坚韧的性格。苦难就是他的大学,也是他的财富,所以日后,他能够在团岛灯塔坚持将近半个世纪。

17岁那年,王炳交当了兵,两年后,被分配到北海舰队航标中队团岛灯塔担任航标兵。“一干就是一辈子”,老班长的一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嘱托,他记了几十年,也成为他人生的航标。

抚摸着擦拭得非常干净的透镜,王炳交的眼里充满温情,也满是欣慰。几十年来,他每天擦拭两次灯塔,窗明几净。设备也定期检查,因此团岛灯塔的发光、发声、发讯率年年超过部颁标准,取得了航标维护率和航标正常率双百的不俗成绩。打开透镜,里面有他引以为傲的发明:“航标灯状态自动监控装置”。王炳交介绍说,里面有两个灯泡,在主灯损坏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灯泡,如果备用灯泡损坏,蜂鸣器立即报警,这就为航标灯的长明上了双“保险”。要知道,此前价格300元的灯泡平均每月要烧坏3~4个,现在每3个月才自然损坏一个。而且,灯塔内的温度夏天时高达摄氏70度,高温也给装置提出了高要求,王炳交还在灯泡旁边加装了小风扇,降低了损坏的风险。这项实用新型技术成果,获得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站在灯塔上,眺望蔚蓝的大海,海风拂面,对面的薛家岛清晰可见,在辽阔的海域面前,健谈的王炳交沉默了。工作之余,消磨孤独也是他的功课。守灯塔,单调枯燥,擦拭外墙或者刷漆时很危险,吊在绳子上提心吊胆,腰上的保险绳把腰勒出了血;一天的工作做完后又很孤独,方圆几里都没有人烟,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电视都是2000年之后才有的”,王炳交的儿子王龙强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家里的设施比外面落后了至少10年。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小小的矿石收音机就成为了王炳交的全部,里面发出的微弱声响,伴他度过了孤寂的春夏秋冬。

为了排遣寂寞,塔下的小黑板成为他发挥才能的阵地,即便没多少人看,定期更换黑板报也成为了他的娱乐方式;另外,“写小诗”也成为他的乐趣之一。在采访中,王炳交“出口成章”,“我们单位小,人员少,大小事情自己搞”,“一无职,二无权,三无钱,四无方向盘,一干就是47年,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泰山不是堆的,火车不是推的,全国劳模不是吹的”,虽然这些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歌,却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所以,在半岛全媒体记者眼中,他俨然一位优秀的说唱歌手。

起死回生

灯塔响起海牛声

灯塔内另一个令人震撼的设备,就是冲破海雾的“海牛”叫声。

没有想到,设备如此复杂,操控机器、电机等设备占据了一个房间。当王炳交先生熟练地打开设备时,电机的轰鸣声冲破耳膜。海牛声何来?走出灯塔,这才发现,原来声音在室外才能听得分明。“响5秒停2秒,响2秒停2秒,响5秒停7秒”,王炳交熟知机器的运作原理,也深知这台机器给港口的船舶带来的巨大作用。

1930年,闻一多来到青岛国立青岛大学任教,留下了给学生们写的范文《青岛》,描述了第一次见到青岛,和这座海滨城市一年四季的景象。在文章的结尾,他写道:“但是等秋风吹起,满岛又恢复了它的沉默,少有人行走,只在雾天里听见一种怪水牛的叫声,人说躲在海角下,谁都不知道在哪儿。”

关于神秘的海牛,在青岛流传着很多传说,流传最广的,就是大牛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东海海边有个渔家小伙叫大牛,小时候父母相继去世,是靠乡邻接济长大的。长大后,大牛身体强壮,力气惊人,每次出海打鱼,都收获颇丰。为了报答乡邻的恩情,他每次出海回来,都会将所得分给大家。村里有个恶霸名叫“鲨鱼嘴”,看中了大牛的本领,想让大牛为他赚钱,遭到了拒绝,便怀恨在心,派人将大牛捆绑起来,装进袋中,扔进大海。东海龙王深知大牛善良能干,就将大牛变成了海牛,封他为镇守海口的大将军。于是,每逢大风浪和大雾天时,海牛就会发出“哞哞”的叫声,为渔船指引方向,海牛成了渔民心中的神牛。

当然,还有其他的说法,都是说风浪大雾气大的时候,就会有海牛吼叫,其实这头海牛就在灯塔内,是一套复杂的设备,也就是雾号,或者雾笛。最早德国时期就装有雾号设备,作为海上的警示器,和海面上的灯塔作用一样,当港口及附近海面飘起浓雾时,以发出鸣叫的方式,提示船舶进港,警示航船注意礁岩方位,确保进出港口的安全。机器于上世纪50年代更换了一次。更换的设备还是进口产品,王炳交说根据设备上的数字显示,可能生产于1915年。后来,因为老化,机器一度“罢工”,为了让设备起死回生,王炳交想尽了一切办法。

既无图纸,又无配件,王炳交和同事们凭借经验,决定动手拆解维修,摸索其中的奥秘,总算查清了紊乱的线路,更换了老化的管线,经过两个多月的忙碌,老“海牛”终于重新焕发了活力。其实,在动手修理前,王炳交也遭到过周围人的质疑,“没什么文化”的“小学生”,还想修理进口设备?听到各种声音,要说没有委屈,是不可能的。

回首守塔岁月,王炳交心中无法向周围人诉说的苦楚太多了,手里整理着一张张、一件件、一本本荣誉,但一提到那种无法排解的痛苦,他还是流下了辛酸的泪水。泪水顺着鼻尖滑落,渗入深蓝的工作服中。

他说,难过的时候,就坐在灯塔上看看大海。王炳交看似开朗,侃侃而谈,但内心的伤痛是无法愈合的,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坐在海边自己疗愈。

“我愧对父母,愧对亲人,愧对家人”,47年来,仅仅回家过了一个年,还是因为新婚第一年,必须得回家,46年来,他把过年的机会都留给了其他同事,坚守在岗位上。不想家吗?肯定想,父母近两年相继去世,一想起来,他就流泪,因为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少了。

但他,不能离开灯塔。

航标精神

接力传承,迎接游客

青岛航标博物馆内,摆放着王炳交和几代灯塔人珍藏的宝贝们,每一件宝贝,都标注着捐赠人的名字,是航标文化的展示,也是航标精神的传递。王炳交的家里,有两个房间装满了朋友赠送的、以及他用过的物品,和他获得的荣誉们,他命名为劳模博物馆。

这些,都是代代灯塔人给学生们、游客们备下的“厚礼”,大家可以通过本报或者王炳交先生预约,免费参观。

意外发现的珍贵地基石,证明了灯塔在重建时向内陆移动了20米;木质的滑轮是灯塔人经过一次次实践,得出比铜、铁滑轮更适用于灯塔的结论……可以说,航标博物馆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包含着灯塔人的心血。

“灯塔的一个螺丝、一盏灯,都跟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把东西保护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这就是我最大的期盼。”王炳交说,灯塔成就了他,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水上安全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他也保护了灯塔,在他和领导同事们的努力下,2006年,“青岛德国建筑群游内山灯塔”挂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百年灯塔得以继续保留下来。

“灯塔保住了,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了解灯塔,了解海洋,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这话王炳交是流着泪说的,他说,希望青岛的小朋友们通过灯塔爱上海洋,将来多出几个舰长、船长,“这是我们的初衷,我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退休不褪色,离职不离党,虽然接力棒已经交给了年轻人,王炳交仍然在为灯塔守护做着工作,“我一个放牛娃,能成为全国劳模,成为共产党员,也确实不易,我要把故事讲下去,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做好革命的接班人,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曾经,王炳交一家住在离灯塔较远的金口路上,为了能够随时监测灯塔情况,王炳交经常夜不归宿。为了能够兼顾家庭,单位特别照顾他,先是给他批了一间小屋,后来又允许他在塔下一块三角形的空地上,盖起了一片小平房,这样,家才有了家样。而生活也和工作完全融为了一体。为了能够监测灯塔的运行情况,每个房间的屋顶上都有几块透明的玻璃,“这样晚上我就可以随时看到灯塔的光亮,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一抬眼就能观察到”。可是,儿子王龙强的上学成了问题。文登路小学离灯塔很远,最初王炳交骑自行车送,后来改骑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骑坏了8辆摩托,腿也因此留下了隐疾。正因为父亲特殊的工作,王龙强从小就一个人玩耍,在这个靠近大海的空旷岬角,没有小伙伴,他跟着父亲登塔,跟着父亲擦拭透镜和玻璃,成了父亲的小帮手,如今也成了接班人。

王炳交的妻子宋素娟说,自1983年结婚以来,她已经习惯了丈夫的执着,虽然他不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上,但她能够感同身受他对灯塔的感情,所以丈夫的每一个决定,她都予以支持。现在儿子也承接父亲的职业,负责守护奥帆灯塔,希望儿子能够像父亲一样,好好干。

朴实的话语中,是一家人对灯塔朴素而深厚的情感。

青岛航标处工程师胡中石研究生毕业后,于2017年来到了青岛航标管理站,今年3月份正式来到团岛灯塔,通过深入了解到这座灯塔的历史,他也感受到了包括王炳交先生在内的灯塔人对灯塔的特殊情怀,如今的航标博物馆每年都会接待大量的游客参观,劳模们给大家生动讲述各自的经历,让这里成为山东省和青岛市的科普教育基地。通过这些活动,他也更感受到了传承的重大意义。

所以,未来,他们这些年轻人会继续沿着老一辈的航标走下去!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王熠冉]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10/23 09:57
· 来源 ·
半岛都市报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