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80后“海归”回乡创业 专注研发现代化农机

2018-04-20 09:00:38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芃芃

原标题:青岛80后“海归”回乡创业 专注研发现代化农机

\

耿琪超与其团队研制的胡萝卜筛选机。

见到耿琪超时,他刚刚获誉第二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这一批获此荣誉的青岛市只有他一人。

29岁的耿琪超2013年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毕业后回乡“务农”,历经四年创业,从一名“海归”变身为远近闻名的“农机大王”。

“我的老家莱西市店埠镇是有名的蔬菜之乡,尤其是胡萝卜,一年能生产25万吨,七成出口。”耿琪超告诉记者,在美国留学时,自己就对当地的农业多了一份关注。“在莱西,两口之家每年只能种十几亩地,而在美国,一个人运用现代机械,轻轻松松就可以管理万亩农田。”美国农业现代化所带来的效率和便利,深深触动了作为“观察者”的耿琪超,“我觉得,我有责任为自己家乡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提升出一份力。”

怀抱着现代农业梦想的耿琪超学成归国后,回到了家乡在农业领域创业,任青岛有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起了农产品加工出口和农业智能装备研发的业务,成为一名“新农人”。

“当时,公司主要加工产品就是胡萝卜。我发现在人工分选胡萝卜时,效率低、质量没保障,无法满足外贸行业对胡萝卜的分选要求。”耿琪超开始了归国创业的第一步——和团队研发胡萝卜智能分拣机器人。

耿琪超先后与青岛农业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开发研究,公司申请为青岛市农业智能软件专家工作站,吸引了数位教授与博士入驻工作站科研攻关。

研发胡萝卜智能分拣机器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没有资料可借鉴,“仅仅研究精准控制胡萝卜运动轨迹这一项技术,我们就实验了十几种方法,整个分拣机的研发过程可以说失败了成百上千次。”终于,在2017年耿琪超与团队成功开发了一套集计算机、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的胡萝卜智能分拣机器人。使用这个机器人,生产线上的胡萝卜通过智能化分拣机进行360°镜面扫描,可快速按照国际标准对果蔬的大小、果形、颜色、缺陷进行自动品质分级。十八分之一秒便扫描处理完胡萝卜图像,一秒钟可以处理100张图像,分拣6根胡萝卜。分拣精准快速,“颜值”高的胡萝卜装箱出口销售,“颜值”低的可以进行再加工。目前,该项科研成果已经被青岛市科技局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一名工人一天顶多可以分拣2吨胡萝卜,而一台机器一天可以分拣60吨胡萝卜,能顶上30名工人的工作量。根据测算,一台机器每年可以给公司节省上百万元人工成本,胡萝卜年出口量可以提高三成。有了机器人助力,2017年公司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美元。”耿琪超告诉记者,分拣机器人还可以推广到土豆、柑橘、柠檬等其他果蔬的加工分级包装中。

“除了胡萝卜智能分拣机器人,我们还研发了洋葱全自动无损剥皮生产线,今年年初已正式投入使用,并收到企业订单了。”四年间,耿琪超已经带领团队先后主持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项,青岛市、莱西市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0余项,申请专利1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2项,2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这些产品技术的应用,也为当地农民带来有效增收增产,并为数十名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线研发实践岗位,带动周边农民、大学生及失业者就业200多人。

“下一步我们还打算研究胡萝卜全自动装箱生产线和苹果自动网套生产线,待实验成功后,将实现所有机器人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展望未来,耿琪超信心满满。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 晋 通讯员 侯义凤 文/图)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芃芃]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