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1 09/12 09:07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三人目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169艘渔船从事远洋捕捞作业 航迹遍布三大洋

原标题:169艘渔船从事远洋捕捞作业,航迹遍布三大洋!青岛渔船“捞”遍全球

青岛拥有169艘渔船从事远洋捕捞作业,航迹遍布三大洋,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远洋渔业生产基地”——

青岛渔船“捞”遍全球

近日,一艘满载1000吨鱿鱼的青岛远洋捕捞运输船从西南大西洋返航,这批鱿鱼一上岸就被抢购一空。

进入开海季,新鲜海货丰富了市民餐桌。青岛市民餐桌上的海鲜除了近海捕捞的,还有一部分来源于远洋捕捞。由于近海渔业资源日益匮乏,整个渔业产业发展的方向已经由近海转向陆地和深远海。如今青岛已有169艘渔船从事远洋捕捞作业,每年可捕捞约14万吨深海海产品。

船员在装卸远洋捕捞的海产品

大渔船航迹遍布三大洋

深海美味“游”上餐桌

“一条小舢板,一位老船长,出海兜一圈,归来鱼满舱”,这种场景已成为消逝的过往。如今近海渔业资源匮乏,对于祖祖辈辈把大海当作粮仓的渔民来说,远洋渔业成为一条新出路。

初秋时节,威海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一艘艘大型远洋运输船停靠码头,理货员们踏上甲板,忙着卸下新鲜捕捞的海产品,成吨成吨来自阿根廷海域的鱿鱼、西非海域的金枪鱼,被大型吊机吊至货车上运送到冷库中,并将很快“游”上全国市民的餐桌……这些从遥远深海中捕捞的海产品,不少来自青岛的远洋渔船。

“在北太平洋海域,晚上我用灯光一照,密密麻麻的鳕鱼冲灯光围拢过来,场面很惊人,这是一片真正的‘海上粮仓’。”53岁的“渔民”刘玉状谈起远洋捕捞经历仍难掩兴奋。刘玉状是青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青岛远洋渔业的龙头型企业之一,该企业拥有10艘大型远洋渔船、600多名船员,在国内居于前列,从2014年开始远赴西南大西洋海域作业,如今年捕捞量达6万吨,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我30年前刚工作时,整个山东的远洋渔船都很少,产量更是少得可怜。”提起青岛远洋渔业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刘玉状仍颇为感慨。

刘玉状见证了青岛远洋渔业的快速发展过程。青岛是我国远洋渔业早期开拓者之一,30多年前,青岛捕捞船到了西非冈比亚海域撒下了我省远洋捕捞第一网,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种好势头一直持续到1995年,由于近海渔业资源日益匮乏,国内不少渔业公司转型进军远洋渔业,青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跟上,差距也越来越大。

进入21世纪,青岛远洋渔业迎来高速成长期。2012年,青岛出台了《关于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意见》,并配套制定了《远洋渔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4年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蓝色粮仓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打造全国一流的“远洋渔业生产基地”的目标。

远洋渔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通过资源整合、产业化经营,呈现出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中鲁远洋渔业、青岛远洋渔业、鲁海丰、青岛浩洋渔业等一批拥有产、供、销、运、加工完善产业链的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在国际远洋渔业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2013年前,青岛仅有1家远洋渔业企业、10艘远洋渔船,年产量仅3000吨,产值1.2亿元。经过8年发展,如今全市已注册远洋渔业企业31家,已经拥有作业门类齐全的远洋捕捞渔船和远洋冷冻运输辅助渔船169艘,年捕捞量达14万吨,产值19亿元。”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海洋渔业处副处长王亚楠介绍,11家远洋渔业企业还与10个国家建立了合作项目,共同开发渔场,远洋渔业作业区域实现除北冰洋以外的其他大洋全覆盖。

大而不强、多而不精

产业亟需转型升级

2019年,一条278公斤重的太平洋蓝鳍金枪鱼以2110万元天价成交,这抵上一艘中小型远洋渔船的造价。巨大的收益背后,考量的却是造船、捕捞、人才、超低温储藏、运输、销售等综合实力。

记者了解到,要想捕获一条金枪鱼,要有捕捞金枪鱼的配额,还要配备大马力远洋船只、卫星通讯设备、声呐与温度仪等。金枪鱼从离水到宰杀、清理干净,必须在30分钟之内进入-60℃的冷库,而且运输过程必须在-60℃的冷链状态下。只有具备这样的实力,才敢远赴重洋捕捞金枪鱼。这还只是第一步,作为高价值鱼类的代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超低温金枪鱼定价权就一直被日本市场垄断,国内渔业企业虽然捕捞量不少,但赚得都是“辛苦钱”。作为国内金枪鱼捕捞的主力军之一,位于青岛的中鲁远洋渔业年捕捞金枪鱼达4万吨以上,产品在日韩、欧美成为“抢手货”,但由于长期没有定价权,利润大头都被国外企业赚走。

此外,人才匮乏也严重困扰着青岛远洋捕捞业的发展。海洋捕捞被称为世界上“最艰苦、最危险”的行业,行业在吸引、集聚人才方面困难重重。而远洋渔业的快速发展让船员需求大增,招工难现象日益突出,高级人才十分缺乏。“工作辛苦、工资没有竞争力,招人难是我们最头疼的问题。”青岛浩洋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建明告诉记者,凌晨3点起床准备下网捞鱼,直到傍晚6点日落西山,这是船员们的工作常态,但比劳累更难熬的是寂寞。一开始,来自天南海北的船员们会聊聊各自的故事,聚在一起打牌或者其他消遣,但随着时间一天天消磨,船员们的生活陷入无聊,家里母鸡下双黄蛋的故事都能讲好几遍,初识的相谈甚欢变成面面相觑,经常望着大海发呆。在遍布各大洋的远洋渔船上,类似的生活状态是消磨时间的常态。

新冠肺炎疫情也给青岛远洋渔业带来不小的冲击。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青岛远洋鱼类产品被海外客户通知撤单、延期收货的情况非常普遍,国内市场由于消费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未能将缺口补上,一时间效益下滑明显。青岛多家远洋渔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外订单下降一半以上,销量大幅下滑,不少企业面临亏损。

“伴随着青岛远洋渔业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问题,存在产业链建设滞后、龙头带动效应较弱、人才短缺等困难。”青岛市远洋渔业协会秘书长于新艳表示,发展远洋渔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实力企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要有资源调查船、远洋捕捞船、冷藏加工运输船和辅助船等装备体系,还要有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配套服务,大批远洋渔业人才也必不可少。

补齐短板

青岛远洋渔业期待“弯道超车”

虽然青岛远洋渔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远洋渔业发达的浙江舟山、福建福州、山东烟台威海相比,青岛的远洋渔业无论是公司规模、渔船数量还是发展质量,都有一定差距。正因为清醒地洞悉了行业面临的困局、短板,青岛的企业、相关部门千方百计想办法、一心一意寻突破。

以中鲁远洋渔业为例,在国内,企业不断加强自有基地建设,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资产规模质量和产品附加价值,同时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在国际上,通过海外项目建设,积极参与到全球渔业资源再分配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去。提及未来,中鲁远洋渔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为导向,采取“全产业链发展”的战略模式,做好资源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大文章的同时,发挥国有龙头企业职能,带动引领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打造蓝色发展引擎。

王亚楠介绍,青岛市将积极稳妥推进远洋渔业发展,不断提升远洋渔业服务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以西非、南太、南美等为重点,开发海外养殖、捕捞、加工、经贸等领域,建设一批集精深加工、流通贸易、后勤补给、渔船维修为一体的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完善生产配套设施,提高保障服务能力。此外,将加快推进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打造远洋渔业综合服务基地。鼓励国内外远洋渔船在我市港口停靠、国内外优质渔获物在基地交易,推动水产品冷链物流与养殖、捕捞、加工融合发展。还将在人才培养,拓展产业集群化发展等方面继续发力。

扬帆远洋,青岛底气深厚。于新艳分析称,海洋经济是青岛的底色和底气,发展远洋渔业则是激活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之一;青岛海洋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多家国内一流的科教机构和数量庞大的海洋科技人员;青岛在渔业船舶设备建造、基地设施建设、水产品加工冷藏、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一定基础和经验……这些都为青岛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底气。(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三人目]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