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你知道怎么喝水更健康吗?这四个饮用水谣言要警惕

原标题:吃喝有讲究 健康自然来

为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居民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掌握必备的健康技能,健康成长、健康学习、健康工作、健康生活,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岛城卫生健康领域的专家,编写了《青岛市居民健康知识指南》,从饮食、行为、心理、成长、居家、出行、急救7个方面,将科学专业的健康知识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读。

不甜不等于无糖

摄入糖过多会造成膳食不平衡,增加超重、肥胖以及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风险。饮食中的糖还是引发龋齿主要的危险因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普版)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约两罐330毫升可乐的含糖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饮料和食品中含有很多“隐形糖”。

饮料:比起含糖量较多的碳酸饮料和果汁,运动饮料和乳饮料的含糖量也不容小觑。为了达到供给能量、补充体力和改善口感的目的,运动饮料和乳饮料通常会添加葡萄糖、果糖和蔗糖。

部分健康食品:黑芝麻糊、核桃粉等速冲糊粉通常会加入大量的糖来改善口感;能量棒、蛋白棒中也有很多“隐形糖”。

调味料:市场上的番茄酱、沙拉酱,豆瓣酱、辣椒酱、火锅底料及方便食品的调味包等多含有大量的糖。吃起来不甜不等于无糖。

预包装食品:肉干、果脯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会放入各种腌料、酱料和糖。

科学减糖、控糖也有妙招:

减少食用高糖类食品。减少饼干、冰激凌、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食品的摄入频率和摄入量。

烹饪时少放糖。烹饪时可尝试用辣椒、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

外出就餐巧点菜。在外就餐时,要适量食用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红烧肉、拔丝地瓜、甜汤等含糖较多的菜品。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含糖饮料是人摄入添加糖的主要来源之一。

用白开水替代饮料。饮用白开水是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

健康饮水有学问

人体水分占体重的60%~70%。人体缺水会带来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问题,甚至会引发血栓性疾病并危及生命。过快、过量饮水同样会危害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普版)推荐:“足量饮水,少量多次”。

以常见的一次性纸杯举例,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每天应喝水1700毫升(约8.5杯);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女性每天应喝水1500毫升(约7.5杯)。

每天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水,对防止血液黏稠、促进胃肠道蠕动有良好作用。推荐喝白开水或少量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如果有大量出汗、腹泻等脱水的症状需要增加饮水量时,可适当喝一些淡盐水。

桶装饮用水怎么选?

桶装饮用水在公共场所、单位、家庭等场所使用普遍。购买和饮用桶装饮用水应注意:

看品牌。桶装饮用水的生产对水源控制、设备设施配套、产品检验等要求较高。购买桶装饮用水要首选质量高、信誉好的企业品牌。

看标签。正规桶装饮用水的标签上应有生产许可证编号。避免购买无证的桶装饮用水。

看包装。国家规定,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重复使用的水桶必须为PC(聚碳酸酯)材质,明令禁止使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质。购买时要看清桶底三角形标志下的“PC”字样。

少储存。桶装饮用水应放在避光、通风、阴凉的地方。人们一旦开封桶装水,应尽量在短期内将其饮用完。

多清洁。定期清洗饮水机,一般冬季每3个月、夏季每1个月清洗1次。

警惕饮用水谣言

谣言一:隔夜水不能喝

一般情况下隔夜水是可以喝的,但放置多日的水不建议直接饮用。特别在夏季,室内温度、湿度较高,细菌繁殖快,水易被污染,饮用后易引起腹泻。

谣言二:“千滚水”能致癌

自来水反复烧开会导致亚硝酸盐增加,但即使是数十次反复烧开的水,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也远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1毫克每升)。

谣言三:瓶装水放汽车里变“毒水”

通常瓶装水塑料瓶的制作材料的性能比较稳定,在一般温度下很难分解,基本不会分解出有害化学物质。放在汽车里的瓶装水在保质期内是可以饮用的,但不管是水还是食物,都尽量不要在汽车里存放太长时间。

谣言四:睡前饮水添负担

部分人睡前饮水过多会导致浮肿、夜尿等问题,但对多数人来说,睡前喝水没有坏处,还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关键在于适量。

维生素来自天然食材

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之一,但大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在保证营养均衡、膳食合理的情况下,日常饮食就能满足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求,过量补充维生素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如何补充维生素?

蔬果、全谷物、奶类、大豆是维生素、矿物质、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经常多样搭配食用这些食物基本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要保证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每天应摄入不少于300克的新鲜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每天应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不能用果汁代替鲜果。

挑选蔬菜、水果时:

一重“鲜”,即挑选新鲜、应季的蔬菜、水果。

二选“色”,即多选择深色蔬菜、水果。

三多“品”,即多变换蔬菜、水果的种类。

要每天吃奶制品,每日的摄入量要相当于300毫升以上的液态奶。要经常吃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哪些人需要补充维生素?

当日常饮食不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时,建议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选择维生素类保健品。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的主要有3类人群:能量消耗多的人、维生素没补够的人、对食物吸收差的人。比如常熬夜、长时间用眼、长期吃素的人,妊娠期妇女,儿童,老人及胃肠消化功能、吸收功能不好的人等。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爱科)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王熠冉]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08/22 07:53
· 来源 ·
半岛都市报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