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处暑养生谨防“秋老虎” 进补应以清补、平补为主

原标题:处暑养生,消暑清润防秋燥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开始消退。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加,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海慈医疗集团本部治未病科主任、西院区、北院区治未病科学科负责人戴淑青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给大家讲养生。

避免过早添加衣物。“春捂秋冻”是指秋季不宜过早、过多地加厚衣服,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处暑之时,暑热未尽,虽有秋风送爽,但一日之中气温温差仍然较大,早晚较凉而中午炎热,应适时根据温度增减衣物。初秋时采取“秋冻”对于适应与抗御后来冬天的严寒都有好处,从机体适应能力上看,也可以说符合季节之间的“惯性原理”。

处暑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在经历酷暑及“秋老虎”的肆虐后,人体比较虚乏。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这时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好时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进补不可滥补。

处暑时,进补应以清补、平补为主,即选用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来进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除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如人参、鹿茸等温热的食物。因为由于秋季阴阳虽相对平衡,但燥是秋季的主气,进食过多温热的补品就可能使肺被燥气所伤。

同时,进补并不是多多益善,“多吃补品,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任何补品一旦服用过量都会对身体有害,也会影响人体内的营养平衡。

气候由热转凉,根据阳气收敛的特点,在起居方面要注意及时增添衣物,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就是晚上九十点钟入睡,顺应阴精之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就是早上六七点钟起床,以顺应阳气舒展,使肺气得舒。

处暑节气,相对于盛夏,天气不再过于炎热,可逐渐增大运动量,但不要剧烈运动,因为出汗太多会耗伤阴液,运动的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早晚天气凉爽,可外出跑步、打拳、做操、爬山。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进而增加全身供氧。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就感到清醒、舒适。

半岛全媒体记者 滕镜淑 通讯员 范晓苹 李均雁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王熠冉]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3 08/24 08:34
· 来源 ·
半岛都市报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