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1 08/12 07:30
· 来源 ·
半岛都市报
· 责编 ·
亚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双减新政影响校外培训市场 学生家长仍有报班需求

原标题:双减政策下,青岛校园培训市场变化如何?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雅琴

最近,“双减”政策成为家长们热议的话题。眼下正值校外培训机构开课的“黄金期”,记者采访发现,由于目前还没有落地具体细则,青岛各培训机构仍在正常开设学科类课程。虽然不少家长、老师认为“双减”政策能很好地治理培训机构乱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只要中高考的指挥棒没有变,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对于培训机构学科类课程的开设不能“一刀切”。

“双减”重在规范而非刺激教育焦虑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撰文表示,“双减”并不是要关停所有学科培训机构,只是让学科培训机构回到其应该有的定位上,不要刺激教育焦虑。但很显然,除了严格控制学科培训机构的经营时间外,还必须提高学校教育以及课后服务的质量,才能有效疏导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学科培训的需求。如果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时,缺乏对培训需求的有力疏导,家长仍旧有培训需求,那么,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的学科培训被禁止后,家长就可能采取请家教上门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培训。请那些原来在培训机构任教、家长满意度比较高的教师上门,就是家长的选择之一。对于这类“个体上门家教”培训,监管部门是很难治理的。如果“双减”出现这个走向,表明在疏导家长的培训需求方面乏力。“双减”要切实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必须在抓培训供给侧治理的同时,狠抓培训需求侧治理。没有积极有效的需求侧治理,将很难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家庭的焦虑。

青岛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金石教育的校长江玲也表示,教育培训机构的大量涌入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需求的结果,而选择到培训机构“充电”的也大多数是校内课堂上跟不上的学生。“只要中高考的指挥棒没有变,教育不均衡的现实条件没有变,就依然会有市场需求。”江玲认为,各地在制定细则时应该研究“双减”政策的出发点,更好地规范培训机构的行为,而不是“一刀切”。“超纲教学确实应该制止,衔接班更应该衔接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习惯养成等方面,而不是知识上的衔接。”江玲举例说,比如孩子小学成绩好,大多是父母抓学习抓得紧的结果。而初中却恰好相反,越是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越能在初中凸显出来。再比如,小学孩子很少有人记笔记,但初中记课堂笔记是很好的学习习惯,培训机构如果开设衔接班更应该衔接这些方面,而非学科知识。

青岛不再新审批三类校外培训机构

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意见》)精神,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发布《关于停止部分类型校外培训机构审批业务的通知》。自2021年8月6日起,青岛市停止以下类型校外培训机构审批业务:一是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二是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三是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通知》明确,自2021年8月6日起,停止上述培训机构的审批业务。包括已经递交申请材料尚未批复和许可证已经颁发正在办理登记等审批业务。

此前,青岛部分民办教育机构一直在等本地政策落地,不过此次下发的政策只是停止了部分类型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并没有涉及禁止学科类培训等内容。记者采访了多个中大型辅导机构,均表示学科类暑假班仍在正常开设,青岛培训机构暂时并没有受到“双减”政策的影响。特别暑假更是各家培训机构最忙碌的时期,学科类培训拥有极大的市场需求。

部分机构开始转型,有的已经停课

虽然青岛具体细则还未落地,但不少机构已经开始计划转型或调整培训时间。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大型培训机构正在研究素质类科目的课程体系,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科技、劳动和体育等课后培训活动,以补充全日制中小学校的短板和不足。还有部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经发布通知,将原来周末和假期的线上课程,时间调整为周中,因此遭遇了部分家长的退课退费。

部分小型机构受其影响已经开始关停。就在上个月底,青岛优博优胜文理培训学校突然发布停课通知,通知称受“双减”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影响,学校暂停授课,目前百余名家长的200多万元学费难要回。“去年经历了疫情的风波,很多机构没扛过去,已经关门歇业了一批。这次‘双减’政策是培训机构真正的寒冬。”青岛一家小型机构负责人表示,如果暂停学科类培训,那机构转型会非常困难,因为非学科类培训市场需求相对有限,到时候裁员或遭遇退费是不可避免的。

“但其实,学科类培训也很难鉴定。因为政策里有一句话说的是‘涉及语数外等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视为学科类培训’。如果语文和英语学科专门开设大阅读类培训,而非学习课本中的内容,按照政策来说这并不违规。所以整治的关键在于规范和引导,真正起到‘减负’的目的。”一位培训机构负责人说,虽然“双减”政策对于培训机构会是很大的挑战,但也是检验机构硬实力的机会,最后能够留下来的一定是运营规范、品牌和口碑都经得住考验的机构,有助于促进整个培训行业的良性发展。

上培训班的学生、家长各有需求

上午上数学、英语课,下午上物理课,晚上回家还要上语文阅读类网课,整整两周课程,每天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即将上初三的学生小刘告诉记者,放暑假之后,她感觉比平时更忙了,因为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她每天都安排了2~3节线下课,中间还穿插着网课。“即将上初三,中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同学都把这个暑假当成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小刘介绍,她班里每天穿梭于辅导班之间的同学大有人在。

不仅是有中考压力的学生利用假期到辅导班“充电”,小升初、初升高衔接班更是火爆。“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小学成绩很好,但上了初中,明显跟不上。初中课程难度加大,节奏快,必须得利用好开学前的这个暑假。”家长魏女士告诉记者,她给孩子报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类辅导班,因为青岛新中考也主要考这三科。暑假开始一个周后就开始上课了,整整一个月的暑假班,每周只休息周日一天。

“因为中考不考物理、化学,但高中物理、化学很重要,这个假期就给孩子报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个学科的辅导班,整整两周课程,花了1万多块钱。”林女士的孩子毕业于超银中学,因中考发挥不佳被二志愿学校青岛实验高中录取,中考的失利让全家人更加重视未来高中阶段的学习。这个假期,孩子每天都要上五个学科的课程,“是孩子主动要求报的班,我们家长只负责掏钱和接送。”林女士说。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