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坐标浪漫之都 不可不说的青岛七夕民俗文化

原标题:坐标浪漫之都,不可不说的青岛七夕民俗文化!

七月七,俗称“七夕”,民间称“乞巧节”,相传七夕为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日,又称“双星节”、“情人节”。

胶南还称“雨节”,因此时往往有连绵细雨,俗称“姐姐哭”。

莱西儿歌云:“七月七,七夕凉,家家供养小牛郎,牛郎没做亏心事,天河隔在两岸上。”

青岛《即墨县志》载

“七夕妇女供织女图,穿针乞巧,有丧者先日设筵祭先灵,戚友馈纸钱”。七夕家家户户做“巧果子”,是用油、鸡蛋、糖将面和好,再用荷花、鱼、桃形木制“磕子”印好图形烙熟,用线穿起来,挂在小孩脖子上,边玩边吃,亲友之间互相赠送。有的这天生绿豆芽,称“巧芽”。晚上小女孩在织女像前摆瓜果、“巧饼”、“巧芽”,祷告乞巧。

胶州的姑娘还做素饺子摆供。

崂山的青年妇女各自拿自己的精工针线活凑一块过“七巧会”的习俗。

莱西七夕之夜,姑娘欢聚一起,向织女乞巧时,口中唱“我请姐姐吃甜瓜,姐姐教我纺棉花”等俗语。

自60年代青岛地区“乞巧”之俗已绝,但做“巧果子”、烙“磕子”之俗沿袭至今。

即墨的旧俗七月七日上新坟,称“烧鬼七”,今仍有沿袭者。

青岛地区的七夕节的趣俗

磕巧果

巧果也叫“巧饽饽”,是用模具磕出来的观赏兼食用的小面食,多呈几何图形,上有各种精美的吉祥图案。常见的有莲蓬、桃、虎、狮、猫、猴等。在锅里烙熟之后,用红线加秸草支撑串起,下缀彩穗。十几个巧果为一串,挂壁间或儿童脖子上,作为装饰或零食,据说吃了巧果,孩子心灵手巧。

看天河

初夜,人们在村外或院内席地而卧,遥望天河,预测秋季作物收成如何。农谚说:“天河弯弯吃干饭(收成好),天河直溜吃气馏(歉收)。”当人们看到弯弯的天河时,便互相传告,预庆丰收。

乞巧

这天是未成年女孩带有神秘色彩的习俗活动。每逢七月七夜,大人们都在仰望天河的时候,她们却秘密串联,背着自己的父母,带着野炊的工具和食物来到场院边、草垛后等隐蔽的地方,各做一道拿手菜,虔诚地向织女姐姐敬献,让织女姐姐赐给她们一双巧手。平日,女孩不允许出门,尤其是夜间,但是七月七这天,父母可以破例允许女儿结伴外出,七月七是女孩子们最惬意的一天。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千百年来,中国各地民众都要围绕着这一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这些习俗有的已经消失于历史长河,有的依然留存至今。

再来看看其他地方趣俗:

喜蛛应巧

过去七夕,陈瓜果于庭中乞巧,会捉喜子(蜘蛛)在瓜果盘上结网,第二天再看织网的稀密、有无、圆正来验巧。

穿针乞巧

古代宫女在七夕时节,会登上乞巧楼,揽月穿针。而在民间,少女们拿出绣花针,捻着五色丝线,凤凰、鸳鸯、各色花事,皆是入手的主题。

投针验巧

明清时期,人们爱玩“投针验巧”。就是盛一盆“鸳鸯水”,即白天和夜晚的水混在一起。从乞巧节前夜开始晾晒,到了第二天,水面上会结有一层薄膜。七夕中午,姑娘们挨个抛针到水面上。如果针影变成各种形状,比如花朵云彩、飞禽走兽,说明得了巧。若只是直直一根,成不了样子,那就是乞巧失败了。

洗发染指甲

七夕这一天清晨,姑娘们会起个大早,她们采集柏叶来煎汤洗发。水也讲究,不是井水,要用泉水,有的地方还把它叫做“天孙水”,用来洗过头发,就能得到织女的庇佑。

姑娘们还会将凤仙花的花瓣放在小钵中捣碎,加进明矾搅拌,色泽均匀后用来染指甲,十指纤纤玉笋红,如琥珀可爱。

[来源: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陈晓宇]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8/02 10:48
· 来源 ·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 责编 ·
陈晓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