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庆档电影票房突破20亿元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国庆档电影票房压线突破20亿元,陈凯歌导演《志愿军:存亡之战》成为票房冠军,延续了“新主流电影”在国庆档的优势地位。20亿元的档期票房也跟之前业界的预期基本吻合:电影行业仍然在爬坡攀升过程中,档期票房成绩与去年国庆档27.34亿元票房有一定落差,而距离2019年国庆档43.84亿元票房纪录有着较大差距。
在暑期档与贺岁档之间,国庆档处在一个独特的位置。头部电影往往在国庆档取得上佳票房,甚至超出映前预期:2021年国庆档上映的《长津湖》(总票房57.75亿元)、2019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总票房31.7亿元)创下了迄今难以突破的佳绩,也引领了“新主流电影”的兴起。尤其近年来喜剧片成为贺岁档、春节档的宠儿,而《志愿军:存亡之战》这样主打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选择国庆档,一方面是对电影质量有信心,同时也把观影的热度向后续档期延伸。
电影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在今年国庆档体现为电影风格的空前多元,史诗片、喜剧片、舞剧、奇幻等各种类型让观众应接不暇。同时,影迷人群结构正在发生剧变,一些“大卡司”阵容电影并未取得相应的票房成绩,对电影明星的票房号召力也到了重新估算的当口。在影院观影人次降至单场场均7.4人的当下,培育影迷固定观影习惯、拓展影迷群体已经成为电影行业关注的焦点。电影创作如何坚持多元化、电影院线要不要推出月卡乃至年卡制度,类似的问题引发了业界的持续探讨。
中等体量,市场主流
10月1日,国庆档首日票房出现小高峰,单日4.94亿元的成绩成为春节档之后最高单日票房,各大院线迎来了久违的人潮,《749局》让国产科幻片再次成为话题热点。随着档期进行,《志愿军:存亡之战》的话题热度攀升,而《出入平安》的撤档又一次验证了档期的残酷性。三位老戏骨在国庆档的“正面碰撞”颇有看点:刘德华《危机航线》属于灾难动作片,劫机题材在国内电影里颇为少见,刘德华再次寻求突破,风格鲜明;成龙《熊猫计划》回归功夫喜剧,“功夫+熊猫”兼顾合家欢影迷的口味,成龙的谐趣打斗也让老影迷眼前一亮;葛优《爆款好人》延续了宁浩喜剧的路线,北京好人“张北京”这位离异出租车大叔回归了“北京爷们”的角色路线。热心肠加上一点点狡黠,张北京的故事从《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延续至《爆款好人》,终于有了独立成篇的故事。
正如票房软件的预判,国庆档电影唯有领头羊《志愿军:存亡之战》突破了8亿元,而《749局》《浴火之路》《熊猫计划》《危机航线》4部电影票房都在1亿至4亿元之间,腰部电影已经成为院线电影的主流。《爆款好人》票房更是不到3000万元,宁浩、葛优这对喜剧搭档并未得到新生代影迷的认同。
从2015年至今,影院单厅平均观影人数已经从22.2人下降至今年的7.4人,而影院数量已经增长到1.25万家,对影迷群体进一步分流。如何吸引影迷在国庆假期走进影院?从今年片单来看,片方将多元化推到了新高度,8部主流电影类型各不相同,照顾到了影迷的多种口味。随着电影市场观众结构的变化,年轻导演已经形成了各自的艺术定位。五百导演之前凭借《扫黑风暴》备受关注,他的电影风格凌厉,手法鲜明。《浴火之路》讲述三位丢了孩子的父母联手寻子复仇的故事,在蛮荒之地与一众人贩子上演凶险反杀的好戏。自《九层妖塔》之后,陆川已经成为国内少有的奇幻类电影题材导演。《749局》被看作中国版的《异形》,王俊凯饰演少年马山走进神秘的749局,加入了跟神秘生物对战的行列。《749局》与《流浪地球》第一部同期拍摄,考虑到当时的特效水平,该片对神秘生物的特效呈现已经属于高水准。该片自预售阶段就占据票房榜榜首,说明影迷对于幻想类电影仍然有着强烈的需求。
直面现实,聚拢影迷
在国庆档之前,国产电影相继传来好消息: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竞争第97届奥斯卡奖“最佳国际影片”;而另一部女性主题电影《出走的决心》票房破亿,创下女主角咏梅的票房纪录。自暑期档之后,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电影相继成为电影市场的新热点,人们发现文艺片也开始有亮眼的票房表现,像是关注流浪儿童的《野孩子》票房突破2.7亿元,已经成为暑期档之后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新片之一,也让业界注意到:细分领域的影迷对电影票房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从关注教育问题的《抓娃娃》到关注快递员生活的《逆行人生》,现实视角电影正在成为市场的重要力量。《出走的决心》上映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中年女性寻找个人价值”的讨论,从话题度到票房实现了双赢,咏梅也凭借该片在九月份的西安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女主角大奖。这些电影真正回归电影艺术的本质,相较于靠情绪挑动、话题营销来赚取票房的电影,直面现实的电影更有生命力。舞剧《只此青绿》在国庆档亮相大银幕,同名纪录电影当即赢得观众满堂彩。对于接下来的贺岁档、春节档来说,除继续重视喜剧片之外,现实题材、艺术电影已经显示出不可忽视的势头。
8月,在长春电影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指出,中国电影面临供给不足、优质内容稀缺、代表电影工业科技水平的大制作缺乏等问题,业内也缺乏拥有完整产业链、专业分工细致、发行网络健全、雄厚资金支持的电影企业,观影人次下降、年轻观众疏远影院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变。
针对这些问题,近期电影市场出现了众多新现象:以周星驰喜剧、“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为代表的一批老片重新上映,把固定影迷群体召唤回影院;开放多元的观影环境也正在形成,徐浩峰“硬派武侠”电影《门前宝地》顺利与影迷见面;继《异形:夺命舰》在暑期档获得7亿元票房之后,好莱坞大片《毒液3:最后一舞》《小丑2:双重妄想》等即将引入影院,引发年轻影迷热切期待。
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影迷分流、年轻观众重建观影习惯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在单日票房3000万元的时代,国庆档影片平均票价仍然高达40.1元。如何吸引影迷快速回到影院?有影评人指出,欧洲电影月卡制度值得借鉴。像是法国影迷花20欧元左右办理观影月卡,可以不限场次看一个月的电影,价格基本与国内视频巨头的年费持平。影院想要从视频平台争夺年轻观影群体,势必要在“观影性价比”上下大力气:如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如何能让年轻人花费整个下午坐在影院里呢?
青岛出品,类型创新
2022年国庆档,青岛取景拍摄的《万里归途》占据了70%的观影场次,15.93亿元票房让该片成为年度国庆档票房冠军。今年国庆档,彭顺执导,刘德华、张子枫、屈楚萧主演的《危机航线》成为焦点电影之一。片中,刘德华饰演国际安保专家高皓军,他在面临劫机匪徒时“一打十二”,贡献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打戏。片中A380豪华客机一比一搭建,部分重点道具留在青岛,预计将成为影迷打卡的亮点。
《危机航线》也是刘德华“青岛三部曲”的终章,前两部《流浪地球2》《莫斯科行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不缺席每个重量级档期,使得“青岛出品”成为电影界关注的重点。面对当下电影市场的新局面,“青岛出品”带给国产电影新的思路:让观众接受一部新电影需要大量的宣发工作,因而,工业化大制作往往以系列出现,降低观众的接受门槛。类似漫威系列已然成为国际电影市场的主流,而《流浪地球》系列、《封神》系列也成为带有青岛符号的重要IP。随着《刺杀小说家2》《流浪地球3》相继“回归”青岛东方影都,也让业界对青岛电影工业化发展更添信心。
另一方面,文艺片、现实题材也是“青岛出品”不应忽视的方向。青岛融源影业联合出品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旭思洛影视(青岛)出品的“挑山工题材”电影《我的爷爷》近期相继上映,为“青岛出品”增添了新的类型。
国庆档之后,各大出品方即将进入全年最重要的春节档预热阶段。博纳影业的《蛟龙行动》大部分内容在青岛取景拍摄,也是今年春节档最受关注的大片之一。《志愿军:存亡之战》的成功说明,新主流大片仍然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关键是要做出电影的质感,满足新生代影迷的口味。除了《蛟龙行动》外,《封神2》也是春节档的重点关注影片之一,“青岛出品”有望在年末掀起一波高潮。
微短剧在2024年大行其道,业界开始关注这一看似粗糙的品类为什么能赢得大批观众。微短剧对于当下热点话题“迎难而上”,持续为观众提供“爽感”,接地气的题材、素人级别的表演俘获了一批“影视快消品”观众。相较于微短剧产品,品质电影摆脱了“大数据推送”的审美茧房,让影迷在影院里感受到仪式感,在观影过程中得到提升。
突破已有的审美藩篱,实现电影题材和传播力的双重“破圈”,这也是“青岛出品”在国庆档之后的努力方向。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李源菁]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