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何以为家》导演:我相信电影能够改变世界

2019-05-07 11:19:14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格若

原标题:《何以为家》导演:我相信电影能够改变世界

来自黎巴嫩的电影《何以为家》(又名《迦百农》)自4月29日公映,当天的排片为14%,首日票房仅为1225万,没有受到市场过多关注。但是面对独霸影市的好莱坞电影《复仇者联盟4》,《何以为家》最终还是走出了自己逆势上扬之路,到5月4日排片升到了15.6%,单日票房达3000万。

《何以为家》用纪录片的手法来拍摄,片中的场景没有任何的粉饰,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出出真实的生活场景。导演娜丁·拉巴基不久前现身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并与中国的观众和电影工作者有过面对面的交流。《何以为家》在中国受到了很高的评价,观众对于娜丁·拉巴基直面现实的勇气发自内心的敬佩。

45岁的娜丁·拉巴基生于黎巴嫩,1997年获得贝鲁特圣约瑟夫大学的视听研究学位。2005年,她参加戛纳电影节写作营,写下处女作长片《焦糖》,她执导并担任该片的主角。娜丁的第二部电影《吾等何处去》同样是她本人编剧、导演和主演,于2011年在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首映。作为一名演员,她出演过《过失》、《荣耀的代价》、《流弹》和《激情卡斯巴》等影片。

记者:您拍摄《何以为家》的初衷是什么?

导演:我觉得我有必要通过我的电影去质疑这个预先建立好的社会体系与它所带来的矛盾,甚至来改变这个体系。在《何以为家》最初,我想到的主题是:非法移民、虐待孩子、移民工人、国界的概念以及其荒谬的地方。我们必须通过一张纸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这张纸在面对种族主义、强权霸凌和对《儿童权利公约》的漠视下是无效的。

记者:您是如何想到用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反映这些主题?

导演:围绕“童年受虐”的问题拍摄这部电影的想法是在一次“头脑风暴”中产生的。我看到了令我心碎的一幕:凌晨1点左右我从派对上回来,在我的窗户下面,我看到一个孩子在他妈妈的怀里半睡半醒,他妈妈正坐在停机坪上乞讨。对我打击最大的是这个两岁的孩子没有哭,他似乎只想睡觉,他闭着眼睛的形象一直在我脑中。当我回到家,我觉得我必须去做一些事情,我把一个孩子对着父母哭喊,责怪他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场景画成一幅画,这也是这个电影的初衷。以孩子做出发点也是因为,这样可以影响我们的后半生。

记者:您觉得电影能改变现实吗?

导演:《何以为家》讲述了12岁的赞恩的故事。赞恩决定起诉他的父母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 而不能给他应得的,哪怕仅仅只是一点爱。就像所有那些因为被我们的体制忽视的人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他们清澈的眼睛看到这个世界对他们的责难。

我把电影看作是一种通过展示我对我所处的这个世界的看法来质疑当前整个体 系,以及质疑自我的一种手段。《何以为家》电影里描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血淋淋的现实。我非常理想主义,特别是我相信电影能够改变世界。我坚信电影即使不能改变现状,至少也可以引起话题和争议,或者引发人们的思考。

比起仅仅是感叹这个孩子在街上流离失所的命运,我更愿意选择用我的职业作为武器,希望能够真切地帮助到这些孩子的生活,只有通过电影帮助人们意识到这种情况,才能真正做出改变。

记者:片中所有演员本人的个人经历都与影片角色非常贴近。您为什么这么选择?

导演:是的,赞恩的真实生活在某些方面与他的角色非常相似。拉希尔也是一样,她是一个没有合法身份的母亲。对于赞恩母亲这个角色,我的灵感来自于我遇到的一个女人,她有16个孩子,生活在和电影中一样的环境下。她的六个孩子都死了,其他人在孤儿院,因为她不能照顾他们。

我一直赞成将“玩”这个词用于表演中,特别是在《何以为家》里:绝对信任是关键。我要感谢所有那些把这部电影当作一次为自己发声机会的人。至关重要的是,演员们了解我们所展示的环境,因为他们就身处这个环境之中。

记者:电影和现实生活有什么相似之处?

导演:有无数的相似之处,这使得这次冒险充满了魔力。在我们拍摄拉希尔在网吧被捕的两天后,扮演拉希尔的约丹诺斯·希费罗真的因为身份问题被捕。当她在电影中被送进监狱开始哭泣时,她的眼泪是真实的,因为她经历了那段经历。约纳斯也是如此,他的亲生父母在拍摄过程中被捕。所有这些故事和现实结合在一起的时刻,无疑为这部电影的真实性做出了贡献。

记者:影片采用了纪录片的手法,这是有意为之吗?

导演:《何以为家》是虚构的,是我所接触和看到的生活中的元素的综合。但在细节上没有想象和虚构的成分, 恰恰相反,你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深入贫困地区、拘留中心、少年监狱的经历所形成的。

我独自一人,戴着墨镜和帽子去观察这些。我通过三年的研究,意识到我在处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更加触动了我。

我必须先相信这个故事,然后才能讲出来。在亲身经历过这些悲剧之后,演员们只需要做自己。这也是为什么拍摄持续了6个月,我们最终得到了超过520个小时的素材。

记者:作为一部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具有普世意义吗?结尾时赞恩在银幕上的灿烂一笑,意味着什么?

导演:就其生产和位置而言,绝对是一部黎巴嫩电影。然而,这个故事是针对所有没有获得基本权利、教育、健康和爱的人的故事。这个黑暗的世界里的人物,是一个时代的症状。

赞恩在电影的结尾成功地获得了合法身份,拉希尔与她的儿子重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设法使他们在黎巴嫩的处境合法化。赞恩·阿尔·拉菲亚(片中饰演赞恩)去了瑞典,并接受教育,他自己也学会了责任,希望能改变点什么。

这一次,我不希望大团圆结局只出现在银幕上,我希望通过电影引发的争议能在现实生活中起到作用。《何以为家》给了演员一个空间,可以让他们的痛苦和呐喊被倾听,这就是胜利。

我们也希望在黎巴嫩促进相关负责人制定法案。为保护受虐待和被忽视的儿童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体系基础。给孩子以单纯的环境,而不是让他们的诞生只是上帝的旨意,或者是性冲动得到满足的结果。

王金跃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格若]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9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采编许可证:3712018002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