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01/09 16:21
· 来源 ·
· 作者 ·
黄默
· 责编 ·
苏青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明华银行建东海饭店 倒闭成民国金融第一大案

1934年,为转嫁经济危机,美国开始实施白银政策,高价收购白银,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一场金融危机随之而来。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最早受到了这次白银风潮的影响,30多家银行因此倒闭破产,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而就在此时,传出了明华商业储蓄银行青岛分行内部亏空的消息 ,一时之间储户忧心如焚,纷纷挤兑,可明华银行无力应对。沈鸿烈市长亲自出面向其他银行求援,也没有办法,1935年5月23日明华商业储蓄银行宣布倒闭,一时间中小储户的积蓄化为乌有,甚至有人跳海自杀。

明华银行曾是行业翘楚

明华商业储蓄银行,总行于1920年6月在北京成立,后迁至上海。青岛分行于1922年10月开业,行址在河南路,后迁至中山路。总经理张絅伯是宁波人,用老话来讲:“南方人做生意脑子活得很。”原本并不起眼的分行,在他的领导下,业务逐渐有了起色。明华银行能在青岛站得住脚主要依靠两样法宝:一是高息,明华银行的存款利息总是会高出其他银行1到2厘,而且还有纪念品赠送,这样一来就吸引了大批中小储户,一元起存、零存整取的形式很受社会底层人群的欢迎;二是服务,张絅伯一贯信奉“和气生财”,他经常告诫员工称“客户大如牛”,无论对方身份地位都应和气相待,凡与顾客争吵的行员要受处分。此外,为了方便客户存取,早晨开业之前、晚上下班之后,银行都有专人值班,周末及节假日都可以存取款项,这些可都是其他银行没有的服务。

上个世纪30年代,青岛共有中、外资银行二十余家。据《青岛市志·金融志》记载:“1932年前,青岛只有明华、中国实业、大陆、上海、金城、中鲁6家银行兼办储蓄业务。1932年5月,交通银行青岛分行设立储蓄部,开始吸收储蓄存款。1935年6月,中国银行青岛分行亦设立储蓄部,开展储蓄业务。最初青岛各银行的储蓄存款以明华银行青岛分行数额最大,次为中鲁银行。”

凭着服务热情,经营灵活,明华银行招揽了大量的存款,还一度一举成为青岛市成功商业银行的典范,总经理张絅伯还曾被沈鸿烈政府聘为经济顾问。明华银行的储户中不仅有职员、工人、商贩等,也有一些政府公务人员贪图其高息利益,移存公款从中攫取利息,甚至还有其他银行的存款也存入明华。到1935年,明华银行青岛分行储蓄存款已达350余万元,储户高达15000余个,在全国五个分行中,青岛分行是存款最多,获利最大的一家。

沈鸿烈连夜动员“救市”

1935年,白银风潮殃及青岛,5月上旬,首先是同为商业银行的中鲁银行出现挤兑,随后很快就波及了明华银行。此时由于明华银行的大部分资金都投资了不动产,和美商一起合资在汇泉路上建了东海饭店,更有巨额款项转移至上海、天津,致使明华青岛分行一时间面临巨大危机。

在金融行业打拼多年,面临白银风潮其实张絅伯并不是没有造作打算。1984年出版的《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中有一篇名为《青岛明华商业储蓄银行倒闭之黑幕》,文中这样描述张的境况:“据张絅伯的亲信说:1935年张在上海度春节时,就已听说青岛中鲁银行有不稳的消息。估计同业中任何挤提的风潮,都可能殃及自己。为了防患未然,张絅伯曾通过关系得到上海四明银行的支持,即用不动产抵押向四明直接透支贷款。并将这个情况向当时正在上海的青岛中国银行经理王仰先透露。当时王仰先曾满口应许说,如有风吹草动,单凭他本人在青岛银行团的影响,就可以应付任何困难,不必乞求远在上海的四明银行援助。张絅伯即信以为真,便将与四明银行贷款的协议作罢,而王仰先随后即将青岛明华银行的实底转告当时的中国银行董事长宋子文。宋认为机会不可多得,正可利用明华空虚,趁机将其吃掉。”

当明华银行真正面临危机的时候,中国银行并没有及时伸出援手,而几家总行在上海的银行也早已得到明华内部周转不灵的消息,不愿向这个无底洞里扔钱。在此情况下张絅伯只好求助于青岛市政府。为保社会稳定及青岛的金融业不受更大影响,市政府连夜邀请各行负责人一起商讨对策。然而此时刚刚救济完中鲁银行的各家银行元气本就没有恢复,再加上明华银行这一次的资金缺口太大,呈报的资产情况也多有欺瞒真相之嫌,能够拿出来的固定资产也只有一个抵押手续不全的东海饭店,而此饭店当时的运营状况也并不理想,因此并没有银行肯出钱救助明华银行。

5月22日,明华银行青岛分行已完全失去了正常运营的能力,当天下午四点,青岛市政当局召集驻青各银行再次进行救市商讨,沈鸿烈市长亲自出马,要求各行担起责任,以免一家银行的倒闭影响到青岛市的整个金融市场。然而,此时的明华银行在同行之中早已名声扫地,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再无银行再肯出资了。当时的市政府秘书长劝说至当天晚上10点,一众银行代表也都无动于衷。由于各行的总部多不在本地,劝说不成青岛市政府也无计可施,最终明华银行只能于5月23日晚宣布停业。

大户转移资金,也有小户自杀

据《青岛市志·金融志》记载,明华银行停业的消息一经传出,全市银钱业及市政府、法院、电报局等公款转存单位,立即将该行库存现金提光,与之往来的各银行连夜会商,做假借据,倒填日期,把同业存款转作抵押借款,将所有不动产进行查封,连夜在法院办理了不动产转移手续。这部分债权人不但没受损失,反而在标卖不动产中捞到了好处。

大户连夜将资金转移了,剩下倒霉的就是那些生活本就艰难的小储户了。明华银行青岛分行倒闭后 ,每天有二三千存户聚集银行与市政府门前,敲门打窗,痛哭流涕,甚至有人因为毕生积蓄一夜之间付之东流跳海自杀。据说,有一位老妇,儿子在码头上干活时意外丧生,码头给了她300元抚恤金,因利息高就存到了明华银行,以备养老。然而银行倒闭,老人失去了这一大笔钱,伤心欲绝,最终服毒死于银行门口。

这一场银行倒闭案,不只是伤害到明华银行本行储户们的利益,还导致市民一度对商业银行失去了信心,纷纷将存款或提现或转存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大银行,而为了能够维系小银行的资金运转,通常是大银行收进了存款又赶快转存至小银行,供其放款,形成连续数月的恶性循环。

变卖资产进行先期偿还

青岛市档案局的周兆利曾用一年多的时间对明华银行倒闭案进行深入研究,遍查相关历史档案,写成《民国金融第一大案:青岛明华银行倒闭风潮》一文,文中记述明华银行停业当天,市政府及下令查封银行全部账簿及库存现金,以防有人涂改账目、消灭证据;另一方面对于银行总经理张絅伯 、副理韩强士、襄理张孟令(张絅伯之子)等重要职员也全部进行活动范围限制,不允许其离开青岛,严密监视其一举一动,甚至他们的家属也要核查其居住出行情况,在证实与银行业务无关后才可以保释。

5月26日,市政府召集各公团及债权人代表,成立了40余人的清查委员会,对银行资产进行清查核算。根据清查结果:“明华银行储蓄部、商业部原存款总额为3343921.76元,其中需要偿还储户3193801元。上海总行及分行、北京、济南等分行欠明华银行债款达1783820元之多。另外,查实明华银行青岛分行并无资本,会计业务也并未像张絅伯所称的那样完全独立,而是与上海总行分行有扯不清的关系。”

据档案资料显示,青岛市海滨区办事处奉市长之命为明华银行债权人办理登记,于五月二十六日起至六月三日,九天时间里共为2579户进行登记,存款总额共计八十四万六千余元。为加快清偿速度,6月17日青岛明华银行债权团正式成立,将明华银行资产、张絅伯夫妇财产进行拍卖,筹集资金以偿付中小存户,以防其聚众请愿、生活无着。按照储蓄金额由低到高的顺序,先后六次对中小储户进行存款发放。但变现筹得的20万元,并不能满足所有储户的需求,只能按照“10元以下,足额返还;100元以下返还30%;200元以下返还5%”的方案进行先期偿还,以平民愤。原打算等有了钱再返还余款,但因明华银行抵押品及不动产事前大部分已被转押,而由于受到青岛分行的牵累,明华银行的其他几家分行也相继倒闭,致使账务难于追讨。随着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后 ,时局日益动荡,债款偿还也随之不了了之了。记者 黄默

“明华”倒闭前,拿存款建东海饭店曹禺把这事儿写进了《日出》

\

1940年前后的东海饭店 现在的东海饭店

明华银行青岛分行倒闭后,张絅伯在递呈市政府的一份公文中,将银行倒闭的原因归结为外放贷款没有及时收回、同行没有及时伸出援手。但事实上,该行当时发放的所有贷款总计不过30万元 ,而收入存款却高达 330万元,即使贷款全部收回,面对十余倍的欠款数目也是于事无补。存入明华银行青岛分行的巨额存款到底哪去了?除了以非正常形式转移到上海、天津等分行供它们周转,张絅伯还用巨款进行实业投资,而在青岛最著名的投资项目莫过于与美商合资兴建的东海饭店。

明华银行倒闭案成了《日出》的素材

曹禺的著名话剧《日出》中,有一个名为潘月亭的银行家,他挪用储户的存款投机、购买公债 ,为了掩饰亏空,把最后一大片房地产抵押给友华公司,有了现款,又立刻宣布盖大丰大楼,在报纸上大肆宣传,展示自己资金的雄厚,打消市面上关于他的银行准备金不足的传言,让储户们继续放心存钱。潘月亭虽解了一时之困,却终因投机失败导致银行倒闭。

《日出》的剧本创作时间为1936年,刚好是青岛明华银行倒闭案发生不久。“上个世纪50年代,曹禺先生来青时,我曾有幸当面向他证实过此事,其中银行倒闭的情节,灵感确实来源于青岛明华银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文史专家鲁海先生表示,曹禺先生在创作《日出》剧本之初,虽已经设定了银行家这个角色,但始终觉得人物不够丰满,后因明华银行在天津也有分行,青岛分行倒闭的消息天津的媒体亦有报道,所以曹禺从中借用了一些细节作为创作素材,而剧中“大丰大楼”的原型也是当时青岛的东海饭店。

传说当年张絅伯就是以这种方式有意让储户们看到自己投资的豪华度假酒店正在建设中 ,好让民众以为明华银行的资金实力尚存。当年的东海饭店最终也没有如话剧中那样稳住人心,但在青岛明华银行濒临倒闭之时,东海饭店却成了张絅伯能够拿出的最后一张王牌。只可惜在经历过中鲁银行挤兑后,各家银行元气尚未恢复,而部分总部设立在上海的银行,早已对明华银行内部亏空的情况心中有数,所以并没有同行因此买账。而从后来发生的状况来看,银行家们的眼光是准确的,东海饭店因是与美商合资,且主要抵押文件早已转移至上海,期股权迟迟得不到兑现。

在一份1939年呈递给青岛市政府的申请建立明华银行新债权团的呈文中,记述了债权团对东海饭店股权的清查情况。“该饭店资本总额六十五万二千七百五十元中之股金五十万元属青岛明华银行债权人所有,将售款摊还于该行各债权人自属当然之事。”“东海饭店股东会曾授权与正委员长亚当姆斯及滋美亨利二人主持出售事宜,兹查该售款五十万元已由该亚当姆斯等存于本市汇丰银行,因青岛明华银行债券团负责无人尚未交付 。”“债权人咸感生活困难,盼早日分配该项售款,尤恐巨款握于外国股东之手,存入英商银行,迁延日久深虑变化业生。”由此可见直到明华银行倒闭四年后,债权人仍然没有从东方饭店的股权变卖中拿到补偿款。

东海饭店其实没赚到钱

因与《日出》的故事情节相联系,很多人会认为东海饭店在1935年青岛明华银行倒闭前夕还在建造中,但实际上早在1933年东海饭店就已经建设完成,只是经营状况一直很惨淡。此外,1934年的《青岛时报》也曾报道,中英庚款董事会曾来青岛开会,地点就在东海饭店,足见那时的东海饭店已经开始营业。

与明华银行青岛分行合资建设东海饭店的滋美洋行负责人名为滋美满(音译),提起他的名字青岛人或许有些陌生,但他确是著名的青岛跑马场创始人之一。滋美满是美国籍的犹太人,初来中国时在上海经商,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以后,滋美满来到青岛,开办了滋美洋行,从事进出口贸易,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这座位于汇泉路7号、面朝大海风景极佳的度假酒店,与青岛常见的西式建筑不同,采用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楼体呈平面扇形,高七层,是青岛当时最大的饭店和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外国人在青岛最早设计的现代化大型公共建筑。曾一度被称为“东亚一景”。楼顶设有露天电影院,饭店内有餐厅、舞厅、咖啡厅,并配有电梯,地下一层还设有健身房,摆放着许多健身设备供客人使用。因位置优越三面环海,全楼88间客房全都可以观赏到海景,大楼的南部还有饭店专用的海水浴场。

有资料这样描述当年东海饭店内举办宴会的场景:“记得东海饭店的大堂和舞厅,是南北通连的。拱顶上是四周一圈垂着玻璃的吊灯,拱卫着当中一个莲花式的巨型吊灯。大堂偏面放着一长溜儿桌台,上边放着一个大调盘,放着烧烤鸡鸭、牛、羊排等 ,也有一些海鲜之类的菜品,还有一些凉菜和奶油西点。每位宾客任意自取,有一些小盘可用。主人讲着话,一些服务员就端着一盘盘的酒盅,穿行在客人中,为客人兑鸡尾酒。这场合时间不会太久。高贵的主人和客人们,都十分矜持,对食品只是略用一些,浅尝辄止。接着,便宣布舞会开始,角落上的白俄乐师在月台上奏起爵士乐。男宾各请舞伴步入舞池,这时所有的灯光都转换成淡粉色的暗光。墙壁上的壁灯,一起映出浅蓝色的暗淡光彩,使起舞的一对对客人仿若进入梦幻之境。夜至深,住在客房里的客人还在流连忘返,而市区里的客人都乘着自备汽车回去了。这时候,最欢快高兴的要数服务人员,他们都得到了客人们丰厚的小费。”

东海饭店成海军招待所

虽说东海饭店是上世纪30年代初青岛最豪华的饭店,但东海饭店并没有给青岛明华银行赚到钱,因是与美商合资的假日酒店,装饰奢华,价格昂贵,又加之距离当时的市区较远,所以通常只有一些外国旅客、往来青岛的政界要人、巨商富贾住在这里,而普通百姓是消费不起的。又因其为临海而建的度假式酒店,虽然风景优美,但季节性明显,一年之中唯有夏季能赚到点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东海饭店被日军征用,日本侵华期间,曾更名“亚细亚饭店”;1947年12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后,恢复了“东海饭店”原名;至1950年6月,这里又交给海军管理,后成为海军招待所。

虽然中山路上的明华银行旧址已经不在 ,但东海饭店却至今仍屹立于汇泉湾畔。经历了近80年的沧桑,时局变迁,几经更替,如今东海饭店依然敞开胸怀接纳八方来客,只是现在的东海饭店对于青岛的老百姓而言已不似初建时那么可望不可及。据了解,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东海饭店共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改造,其中1994年改造幅度最大。如今的饭店大堂已被扩建至几百平方米;2002年饭店还在7楼增加了可供近200人同时进餐的阳光大厅。

此外,原来的大型旋转弹簧地板舞厅已被改造成多功能厅,用于满足宴会、会议、报告等需要。据悉,东海饭店现为三星级宾馆,是部队接待单位,主要任务是负责接待首长和地方领导,在空闲时也有偿地向大众开放。

1979年7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来到青岛东海饭店,成为东海饭店历史上的辉煌一页。一代伟人邓小平还站在东海饭店远眺,赞誉“青岛是个美丽的城市!”

1979年7月29日,海军党委扩大会议在东海饭店召开,邓小平作了即席讲话。后来,讲话以《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为题收录在《邓小平文选》上。负责讲话记录的北海舰队原司令员饶守坤的秘书刘国屏回忆,后来,他对比了一下自己的原始记录,发现文章几乎没有改动。

文/图 记者 黄默

 

[编辑:苏青]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